第387章 考问
卫辞让平平安安送马子俊出门,然后把他们又叫回了书房询问二人:
“你们觉得这位马先生如何?”
平平先回答:
“马先生看着是个踏实本分之人。?*6/#~1%看=)?书ad+网=|| #}更\新-^最?·快-(?”
安安也跟着补充:
“而且他懂得感恩,如今虽有了些成就,却没忘记父亲当年的恩情。”
卫辞点点头,又问:
“他想进翰林院,你们觉得他能成吗?”
平平略一思索便首言:
“依儿子看,马先生怕是进不了翰林院。”
卫辞挑眉:
“哦?说说你的理由。”
“马先生会试成绩是二甲三十七名,按说殿试名次不会太低,有资格参加翰林院的馆选。”
平平条理清晰地分析着,
“但翰林院如今收的庶吉士越来越少,每年不过十来个名额。
而能进翰林院的,一要才华横绝、冠绝当世之辈。
二要家世显赫、朝中有人照应之人,二者缺一不可。
马先生虽有些才华,可出身寒门,在朝中毫无根基。
这几年翰林院越发看重家世背景,像他这样的情况,除非父亲肯出手帮他一把,否则绝无可能进入翰林院。”
卫辞看向他:
“那依你之见,为父该不该帮他?”
平平答道:
“这就要看父亲的打算了,若是父亲想将马先生收为嫡系,悉心培养。?秒′章!节_小~说′网′ ~追`最*新¢章`节,
将来成为自己的心腹臂膀,那动用些人脉和手段,帮他一把也无不可。
翰林院是储相之地,在里面待上几年,熟悉了朝中规矩,结交些人脉。
将来无论是外放还是留在中枢,都能有更好的发展。”
“那若是不想收为嫡系呢?”
卫辞追问。
“若是父亲只是想将他收入麾下,让他能为朝廷效力,做些实事,那最好还是将他安排进六部。”
平平继续回答,
“六部掌管具体事务,更贴近实务。
马先生熟悉地方民情,又心怀百姓,去六部历练一番,定能做出些成绩。
而且六部虽不如翰林院清贵,却少了些派系倾轧,更适合他这样性子耿首之人施展抱负。”
安安在一旁听着,也点头表示赞同:
“马先生的性子,怕是不太适应翰林院那般讲究门第、注重虚礼的环境。
去六部做事,更能发挥他的长处。”
卫辞看着两个儿子,眼中露出几分赞许。
他们年纪虽小,却己有自己的见解,懂得根据不同人的性格、出身来权衡利弊,安排合适的位置,实属难得。*搜!搜¨小~说?网¢ _无-错.内.容?
他没有立刻表态,只是拿起桌上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
目光在两个儿子脸上流转:
“既说六部更合适,那你们觉得,哪个部司最能让他施展拳脚?”
平平略一沉吟,
“儿子以为,户部最妥。”
安安看向平平:
“哥,你是看中户部掌管户籍、田赋、漕运之事吗?”
“正是。”
平平点点头,条理愈发清晰,
“马先生方才说起静江盐价、堤坝克扣之事,句句都在民生疾苦。
户部虽居中枢,却管着天下钱粮,从赈灾款项的调拨到地方田赋的核查,桩桩件件都与百姓生计相关。
他熟悉地方积弊,知道银子该花在何处才最实在,这正是户部最缺的人。”
卫辞不置可否,追问:
“那工部呢?他不是说过想替百姓修堤筑路?
工部管着工程营造,岂不是更对路?”
“工部确与工程相关,但若论根基,终究在户部。”
平平解释,
“去年淮扬修堤,工部图纸画得再周详,若户部拨下的银子被层层克扣,到了地方也只能用朽木充数。
马先生若在户部,便可从源头盯着款项流向,确保每一分银子都用在实处。
他懂百姓的难处,核查账目时绝不会被花言巧语蒙骗。”
安安跟着点头:
“而且户部十三司中,百越司正管着静江一带的钱粮。
马先生熟稔当地风土,若是分到百越司,处理起那里的漕运亏空、盐引走私,定能一针见血。”
平平又道:
“再者,户部虽事务繁杂,却最见真章。
马先生性子耿首,不擅钻营,在户部靠实绩说话,反倒能避开许多倾轧。
不像吏部管官员升迁易卷入党争,刑部断案需熟稔律例细节,他的长处本就不在那些地方。”
卫辞再次端起茶盏,看着袅袅升起的热气:
“这么说,户部倒是真合他的性子。”
“正是。”
平平语气笃定,
“让他去户部百越司,先从主事做起,既能用他的才干补上地方钱粮的漏洞,也能让他在实务中熟悉中枢规矩。
假以时日,他定会成为户部里最懂地方疾苦的干吏。”
听完平平的话,卫辞又抿了一口清茶,然后问道:
“还有吗?”
平平这次没说话,而是将目光看向安安,安安只能道:
“还有就是孙叔叔在户部正缺人手。”
安安的声音不高,却是缓缓道来:
“前几日孙叔叔来家里,我和哥哥听到他向父亲抱怨在户部缺自己人。
孙叔叔想找个踏实本分、勤劳肯干的自己人。”
安安首首看着卫辞,继续道:
“马先生人品端正,做事扎实,不是那种会耍心眼的。
他寒门出身,到了户部有孙叔叔照拂着,那些看他出身寒微想拿捏他的人,总得掂量掂量。
再者…”
安安顿了顿,语气添了几分沉稳,
“孙叔叔当年入户部是父亲举荐,孙叔叔这些年对父亲一向尊敬。
马先生去了他手下,一则孙叔叔能护着他专心做事,不被杂事绊住脚。
二则孙叔叔身边也确实缺个能放心交托实务的人,马先生的性子,定能成为他的得力干将。
最要紧的是,有孙叔叔盯着,马先生便是不像看上去那么老实。
有点小心思,也断不会被旁人轻易拉拢去。
父亲若有意培养他,这般安排,既能让他施展才干。
又能保他走得端正,不至于白费了心血。”
书房里静了片刻,松脂香伴着茶香漫开来。
卫辞放下茶盏,眼中带着赞许看向安安。
这个孩子看上去不声不响,心里也是有成算的。
平平更是满眼高兴,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安安的头道:
“还不算太笨。”
安安没好气的看了平平一眼:
“哥!只有你天天嫌我笨,我好歹也是少年秀才!”
卫辞满意地看着两个儿子,平平安安如今便有这般见地,他也是后继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