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银子在她手,看谁说得算!

事情办砸不要紧,变成更大的篓子,引旁人进来歪脚脖子,便不显得自己蠢了。


粥摊,馒头摊,明日都没了。


只有玉记堂一天分四个时辰开流水席,一桌鸡鸭鱼肉配些小菜,一桌青菜米汤。


能把新政说出个子午寅卯,引经据典者吃好的,山珍海味都行。


说不出来就喝米汤噎馒头,看着旁人吃大鱼大肉。


吃她家的米还敢说她家是乡巴佬,玉婉气得鼓鼓。


银子在她手,看谁说得算!


当然,坏人也不能全她当。


她要寻几个文人做判官,说得好不好,对不对,由他们来评判。


姜府侧街,玲珑见玉婉的马车过来,连忙爬了上去。


“郡主!他们居然真给银子。”


她是走到许家,在从许家后门坐马车去宫门口和徐府送信。


一路走巷子里,避开拥堵的大街,一刻钟前就到此处,等待玉婉。


“奴婢先到西宫门给六皇子传信,传完信,奴婢片刻都没等,周身就走了。六皇子身边的小太监追了奴婢六条街,奴婢从徐府出来,他才追上我,给我五十两,说玲珑姐姐,怎么回事?郡主有什么计划,六皇子殿下一定帮郡主……”


她捏着脖子夹着嗓子笑得前仰后合,小脸红扑扑周身带着喜气。


见玉婉平静似水,丝毫无意外之喜,看来是胸有成竹,早就预料到的模样,心里对玉婉愈加佩服。


“郡主,您怎么知道六皇子和徐少卿愿意淌这个浑水?”


玉婉好笑,玲珑都看出来是“蹚浑水”。


一个皇子,一个朝中的中流砥柱,还是要义无反顾跳进来,图什么?


想必是为了他们心中最重要,最渴望的东西。


六皇子想让皇上看见自己,进而封王开府。


徐俊安……


玉婉说不准。


“到了,下车。”


“这么快!”


玲珑有些失望。


徐府的情况,她还未来得及说。


徐俊安说郡主所托他必定准从,一副痴心不悔又扭扭捏捏的别扭样子,她还没跟玉婉学呢。


玲珑下了马车,上前叩门。


姜府管家既吃惊又意外,一时不知所措。


但想到家主的吩咐,不由将玲珑挡个严实。


玲珑板起脸,


“姜府好大的官威,敢将郡主拒之门外。”


“不敢。小的太高兴了,才一时没反应过来。”


姜管家弯腰赔礼,


“只是我家老太爷,从不见外人。皇上怜惜他老年事已高,恩准他专心著书,不忍他受外界滋扰,皇上的一片好心,姜家不敢违背。您知晓,天下医师都想来拜会我家老太爷,皇上真怕累到他老人家。”


姜管家笑呵呵,


“还望郡主见谅。”


说着就要关门送客。


玲珑恼怒,姜家不过三品官,谁给他们的胆子。


玉婉早知如此,走上前,


“劳烦通禀一声玉婉若敏郡主来拜会姜夫人。”


姜夫人是姜院首的妻子。


玉婉身为郡主来拜会姜夫人,姜夫人必须出门迎接。


这个说辞,姜家无法拒绝。


姜府敞开正门请玉婉进府。


“臣妇参见郡主,郡主万福金安。”


姜夫人带着姜府一众女眷到姜家正门前迎接玉婉。


玉婉扶起她笑得温柔,


“姜夫人客气了。没有提前知会一声便来叨扰,失礼了。”


姜夫人屈膝回礼,


“郡主严重了。”


她是个上了年岁沉稳而富态的老妇人,满头白发,面容褶皱,衣衫质地上层,却样式老旧,备显老态,不到六十岁的年纪看起来像过了七旬。


玉婉打听过,她娘家姓杨,住在余杭。早前做药材生意,后来家中子弟中举,做了扬州知府的幕僚,从此弃商从文,子弟开始走科考之路。


现如今,她的侄子在邓州府做知事,是个八品官。


她的两个侄孙年前刚到京都,此时住在姜府侧院,准备参加明年的科举。


如此看来,姜夫人也算出身书香门第,只不过太不入流了,上不了京都权贵家的席面。


玉婉打着拜见她师父姜医祖的名头来,实则,她要见得就是姜夫人。


姜夫人身后站着她的四个儿媳,八个孙媳妇,还有六个孙女。


众人一起向玉婉施礼。


玉婉和善而热情,


“带了些小礼物,送给姜家的姑娘们,你们自己选吧。”


姜夫人有些意外,她以为玉婉是想通过她,拜见姜医祖。


所带礼物应也是送给姜医祖的才是。


“郡主客气了。”


玉婉态度谦和,


“姜夫人不必客气。只是些长乐公主送我的珠花罢了。表姐说,让我在京中与人结交时,当做礼物送人玩。


她知我性格闷,想督促我多结交些朋友。可我初到京都没什么朋友。长乐表姐的脾气……”


玉婉面露羞赧,低头有些不好意思,


“我只好拿来送给姜家的姐妹们帮帮忙。”


长乐公主火爆脾气,刁蛮任性,姜府无人不知。


她们理解玉婉的“苦衷”。


“谢郡主赏赐。”


姜夫人福身行礼。


玉婉长得美,声音甜,一身淡粉色杭缎袍子,外面披了件白狐大氅,富贵逼人。


她笑起来眉眼弯弯,稚气未脱,让人亲近三分。


“姜夫人,我想认识下诸位小姐……”


玉婉苦笑,


“我怕表姐考我,问我送了谁?”


“噗嗤”一声,姜夫人身后一名妙龄女子捂嘴偷乐。


姜夫人将她拉上前,


“这是柔娘,我的六孙女。”


姜柔娘福身,


“郡主安康。”


她笑嘻嘻选了对珠花,珍珠所制,乃是其中最眩目的一对。


紧接着是她的妹妹顺娘,一个六岁女童,她排行第九。


玉婉明白,她们姐妹二人是嫡出。


最后上前的女娘是姜五娘,她没得选,托盘里只剩最后一对珠花,绒花编制。


虽说不名贵,但做工繁复,远胜寻常铺子里卖的,与姜五娘朴素的打扮倒是相配。


“我还带了些布料送给夫人和少奶奶们。”


姜夫人再次福身感谢。


玉婉连忙扶起她,二人又寒暄了几句。


玉婉告辞。


姜夫人客气着,说要设宴款待她。


玉婉笑语,


“今日承恩侯府开府,我还要回去接待客人。”


姜夫人没法子再装不知道,


“郡主为何不提前告诉老身一声,让我们也讨个彩头。”


玉婉心道自己也是昨夜才知道的,真不是她藏着掖着,哈哈哈,好笑吧。


“初到京都一切匆忙,待过几日,府里设宴,还望夫人带着少奶奶和小姐们一同前往,帮忙捧扬。”


姜夫人含笑不卑不亢,


“郡主厚爱,我等欢喜万分,必当前去讨一杯水酒。”


玉婉淡笑,


“夫人可要一言为定,人一个都不能少,还要带上我送得珠花呀。”


玉婉双手合十目露恳切,


“届时,表姐找麻烦,她也奈何不了我。”


“郡主放心吧,我们都去。”


姜柔娘仰着脸笑得欢快。


姜家在医师中备受尊崇,但姜院首为人固执,姜家子弟平庸之辈。


姜家在京都入不了贵人们的眼。


姜家姑娘能够结交长乐公主是个能抬高身份的好机会。


玉婉回以赏识的目光,


“好,柔娘,这个事就拜托你了。”


她扫了一眼姜五娘,由姜夫人送着往外走。


眼看要出府了,玲珑附在玉婉耳边低语,


“郡主,咱们还未见到姜医祖,皇上问起……怕是……”


“算了。他年纪大了,有个不舒服,闭门谢客很正常。”


玉婉的声音不大不小,刚好众人都能听见。


“只要我常来姜家,即便医术没有长进,皇伯伯也不会数落我不上进,毕竟师父年纪大了。咱们态度诚恳就好,任谁都挑不出错了来。”


姜夫人不由蹙眉,不是郡主的错,便是她姜家的错。


姜家担不起,也不能再得罪人。


儿孙学医好歹有个营生能混碗饭吃,孙女们怎么办?


她的孙女们想高嫁,就要迈进权贵的圈子里去。


眼前的女子便是京都新贵,未来的定国公世子夫人,姜家女儿高嫁的捷径。


姜夫人语气殷切,


“郡主,老太爷昨夜著书睡得晚,这个时辰怕是刚起。不知您是否有雅兴逛逛姜府的花园,容妾身派人通禀他老人家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