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水深王八多
濮存昕笑着说:“确实,优秀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引起别人的嫉妒。”
杨立新端着个洗脚盆,道:“既然来了,咱们就好好演,其他事情一概不管。”
濮存昕和他是同事,说话敞亮一些,“我们不比你啊,你这角色相当于男二了,台词多,我们几个也就一天的镜头,拍完就走人。你得长期驻扎在组里,从头跟到尾,闲杂事物,能少掺和就少掺和吧。”
谢园也在泡脚,道:“濮老师这话说得对,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我听学校的老师们说过,北影厂,水深王八也多。”
杨立新脱了袜子,把脚伸进盆里,拱着手说道:“受教了,受教了。”
………………
剧本围读会持续进行了五天。
大家都爱上了这种聚在一起对台词的活动。
唯独葛大爷迟迟找不到状态,整个人都是绷着的,节奏和情绪都不足,只是多少放松了些,起码词儿能背过了。
剧本围读是最能检验演员们的台词功底的,没有一点花里胡哨,孰优孰劣一听就知道。
表现最好的是杨立新和李健群。
杨立新在话剧舞台上打磨了两年,无论是表情、动作,还是台词,都极其的顺畅自然。
李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生活,也逐渐找到了人物感觉,虽说还略显生涩,但基本达到了高远的要求。
最让高远感到惊喜的是方舒,她虽然台词不多,但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拿捏得太精准了。
濮老师对渣男丈夫的演绎也别具特色。
张金玲就不用说了,老演员了,表演浑然天成。
谢园与何伟,中规中矩吧。
至于说沛宁姐,她就一段词儿,已经滚瓜烂熟了,尤其是那个妩媚的小眼神儿,看谁谁怀孕。
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高远对制片主任田渝平说道:“田主任,您说两句?”
田渝平一乐,摆手道:“我说个锤子哟,看了大家这几天的表现,我很满意,坚信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拍摄出一部划时代的好作品来。
还是你说说这几天的感想吧。”
高远点点头,环视一圈,严肃道:“我是这部戏的编剧,说两句也不算逾越。
我们这部《大撒把》的特点,相信大家都了解了,没有特别复杂的剧情,讲述的就是一对都市男女在各自的伴侣出国后经过接触决定搭伙过日子的荒诞故事。
想要演好这出戏,需要大家伙儿自身的表演素质作为支撑。
不瞒几位,我和王导一直在挑选合适的演员,最终确定了您几位,是相信大家能把这部戏撑起来。”
张金玲嘁了声,插话道:“高老师您可少来吧,大家谁不知道啊,您这部戏就是给我们健群量身打造的,我们都是绿叶,您女朋友才是红花。”
李健群的俏脸腾地红了,她打了张金玲一下。
大家嘿嘿笑了。
高远当然不否认这一点,道:“但是金玲大姐您也不能否认这部戏的优秀不是?”
张金玲道:“那倒是,爱情片啊,能通过立项我都觉得特不可思议。”
高远懒得理这个傻大姐,继续说道:“前面唠叨了一堆有的没的,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呢?是因为在这几天的剧本围读活动中,我发现你们的台词和表演是割裂开来的。”
前文说过,高远特想给这个时代的表演风格注入一些新鲜东西了。
这部影片让他逮到了机会。
大家也聚精会神起来,特想听听这位被称之为“北影厂大才子”的家伙会发出什么惊人之语。
高远摸出烟来散了一圈,自己也点了根,抽一口后继续说道:“众所周知,现如今条件有限,大家在拍摄一部电影的时候根本不具备现场收音的条件。
只能是拍摄完成后再进行后期配音。
我不是说后期配音不好啊。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后期配音是一种追求艺术完美效果的行为。
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演员们的台词和表演是剥离的主要原因。
但这二者不应该是剥离的,是应该融为一体的。”
大家一愣,随着高远这番话进入到思考状态中去了。
高远看着大家,微笑着抽烟。
片刻后,敏而好学的李老师主动提问道:“高老师,你能给大家伙儿说说深层次的原因吗?我总觉得你的话并没有说完。”
哇!
知我者大姐姐也。
你这个台阶儿给的太棒了!
爱你哟。
高远冲她挑挑眉毛,在她嗔怪的目光中继续说道:“我认为,造成这种台词和表演割裂,深层次的原因有两点。
首先,肯定是条件不足的因素造成的。
现在选演员,只需要外形和角色贴合就可以了,导演和编剧把你找进组,只是为了让你呈现一个具象化的人物形象,所以对台词功底的要求并不高。
因为后期可以再寻找贴合人物语气表达方式的配音老师进行重配嘛。”
濮存昕插了一句,“对,我过几天就要给李志远进行重新配音。”
杨立新也笑着说:“我也接过不少配音的活儿,感觉就像高老师说的那样,台词和人物大多是割裂的。”
高远乐了,他特喜欢杨立新。
杨老师堪称是影视界的暖心大叔。
徐帆北漂,来京参加人艺和中央戏剧学院合办的一个表演班,她在京城一个亲人都没有,只认识有过一面之缘的杨立新大哥。
且是在杨立新的鼓励下才来的京城。
杨立新对这个小妹妹关怀备至,当然不是那种男女之情刻意地接近,只是出于朋友间的关照。
他知道徐帆贫血,便让太太给徐帆准备红糖水、巧克力。
徐帆在《鲁豫有病》节目中敞开心扉:我读大学那三年,全靠杨立新大哥和嫂子养着,每周都被嫂子接回家改善生活,没有立新大哥和嫂子的照顾,就没有我的今天。
一直到现在,我觉得我的哥哥只有一个,就是杨立新,我的嫂子也只有一个,是杨立新的爱人。
另外,张国荣演的《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一角,是杨立新配的音你敢信?
陈大导拍《霸王别姬》时,没打算找任何人做后期配音。
但无奈张国荣普通话实在不过关,京剧唱腔更是惨不忍睹。
陈大导无奈至极,在英家大小子的推荐下选择请杨立新为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配音。
后来因为这部影片要去法国参加戛纳国际电影节,行程匆忙,陈大导居然没在片子的结尾加上杨立新的名字。
he……tui!
想到这里,高远一咧嘴,《霸王别姬》可以搞搞啊,走陈大导的路让大导无路可走!
他是个爱憎分明的人,喜欢谁就是喜欢谁,不喜欢谁膀胱都懒得赏他一个。
像陈大导、徐才人、矮大紧、赵军旗之类的,有多远滚多远。
言归正传。
高远继续说道:“两位老师说得都对,造成台词和表演割裂的第二点因素是艺术类院校的教学,大家都知道,在艺术表演中,声台形表缺一不可。
但经过前些年来的运动,各艺术院校全部停课,以前那些舞台表演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功底扎实的老师们受到冲击。
因此造成了教学方面的断层。
这方面我就不跟大家伙儿多介绍了。
但我相信,再过些年,我们艺术院校的老师们一定会摸索出一套成体系化的理论教学方案来的。
咱们这部戏,偏偏台词分量很重,我提一点要求,开拍在即,希望各位老师拿出你们的真功夫来,把你们的台词功力全部释放出来。
即便需要后期配音,我也希望由各位老师亲自来配。”
濮存昕比较活跃,他说道:“放心吧,没问题。”
杨立新自信一笑,道:“高老师,你永远可以相信人艺演员们的台词和表演水平。”
张金玲撇着嘴说道:“我们北影厂的演员也不差的好吗?”
杨立新咧嘴一笑,不以为意。
高远又问道:“服化道都准备得如何了?”
李健群拿过来几张服装设计图,递给高远道:“服装方面,按照你的要求我设计了几套,顾颜四套,分别是黑色羊绒大衣配西裤皮鞋,卡其色夹克衫,里面是灰色鸡心领毛衣搭配白衬衣,底下也是西裤。
夏天的戏份就是件简单的衬衣和休闲裤,还有一套居家服。
林周云的服饰,我觉得我那些衣服足够用了,长款大衣、短款大衣、羊绒衫、阔腿裤、连衣裙,开拍后我自己搭配就成。
其他老师的衣服也各有特点,比如说沛宁姐,虽然只有一场戏,我想的是,一定要让她展现出都市女性的时尚感。
最后确定了黄色羊绒短款大衣,里面搭配白色高领毛衣,穿一条牛仔裤,搭配和羊绒短款大衣同色系高跟鞋。”
“上哪儿买牛仔裤去啊?”高远发愁了。
“我自个儿有。”邱沛宁笑嘻嘻说道。
牛仔裤在这个年代可是个稀罕物,谁要是有条牛仔裤,穿出去你就是整条街上最靓的仔。
高远眼睛一亮,问道:“姐,你从哪儿买来的?”
邱沛宁说道:“托人从香港带回来的。”
好吧,这个我……我可以托袁和平邮寄几条回来。
不是军绿裤就是海军蓝,高远穿得够够的了。
造型师也汇报了下她给各位设计的造型,主打一个时尚。
紧跟着是道具置景的头头汇报工作。
“高老师,我们已经跟首都机场联系过了,机场的负责人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支持,表示什么时候过去拍摄,提前打声招呼就成。”
这位老师叫吴雷鸣,是厂里道具设计、置景方面的大拿。
他最拿手的是纸活,极其擅长用一沓硬纸壳子裱糊出一整套古董瓶瓶罐罐来,不用手摸,从远处看,简直惟妙惟肖。
“辛苦吴老师了。”高远冲他抱抱拳。
吴雷鸣浑不在意地一挥手,道:“客气啥?都是老熟人了。另外我再跟你说,置景方面你别太心急了,这部片子以棚戏为主,咱们在小摄影棚把顾颜家和林周云家搭建起来就是了。
外景地也好说,故事就发生在咱京城嘛,颐和园、圆明园、天坛地坛王府井大街,不用交钱随便咱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