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一个团结的剧组

第一次全体会议散去后,谢园主动找到了高远,特谦卑地说道:“感谢高老师给机会啊,让我能有这个荣幸参演这部剧,我一定竭尽所能把戏演好。”

谢园并不是高远找来的。

高远对所有角色也没有太多把控,他属于副导演钱康的关系。

但高远也不点破,只握着他的手道:“你不要客气,既然剧组看中了你,就说明你还是有潜力的。

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你是科班出身,但在学校里接受的专业训练太模板化了,我希望你能放下包袱,以平和的心态认真体会这个人物,争取在电影开拍后展现出你的实力来。

今后合作的机会还多着呢,常走动吧。”

谢园却误会了,常走动的意思莫非是,我毕业后也能进北影厂?

“好的高老师,您放心,我一定好好演。”

“嗯,去跟优哥多聊聊吧,我觉得你俩应该有不少共同语言。”

谢园又道声谢,走了。

话说北电78级,高远真正能看上眼的学生没几个,首先是周里京。

作为影坛小生,周里京既帅气,演技也突出,虽然人有些孤傲,但到了中年后,加之遇到了家庭变故,沉寂两年后幡然醒悟,演技飙升。

但现在不是拉拢他的时候。

其次是张丰毅。

他也是个悲剧角色,本来前途无量,大学还没毕业就参演了凌子风导演的《骆驼祥子》,一片成名,深受全国女同胞们的喜爱。

但在八十中后代中期跟一信教的女人结了婚,两人育有一子。

92年离婚,老死不相往来。

但张丰毅演技了得,堪称人民艺术家。

据说他是个0,但未经考证。

至于其他人,高远印象还算比较深刻的也就剩汪粤(第一代唐僧)、杨晓丹、张铁霖和沈丹萍了。

当然还有已经比较熟悉的方舒和刘冬。

这是个演员断层的年代,老的老,小的小,中生代接不上茬,你拍部电影,想找个年轻力壮的男演员,难比登天。

也不能说没有,中年演员们饰演的都是革命战士。

高远要求演都市片,男演员就比较难找了。

连道明叔都还没出道呢。

次日起,在高远的主持下,全体演员齐聚会议室参加剧本围读会。

对大家来说,剧本围读这种形式很新颖。

通常说,剧组筹备组成立后,会发给每位演员一个本儿,让大家通读、熟悉各台词外,找出各自的角色,根据人物关系加以理解,写出人物小传,并交给导演、编剧审阅。

但《大撒把》剧组完全颠覆了这种传统方式。

高远要求大家今晚在招待所住下后先不要动笔写人物小传,先在脑子里对所扮演的人物进项建模。

第二天开会的时候,你只要把所演角色的内心想法,你想如何去诠释该人物阐述出来就好。

大家到会议室门前的时候,三两一起,嘀嘀咕咕。

高远特意把李老师和沛宁姐安排在一个房间。

此刻两人坐在一张木头椅子上。

邱沛宁轻声对李健群说:“健群,我太难了,还是把握不住顾颜妻子分别时的心态,怎么办啊?”

几句台词,她昨晚叨咕了一宿,始终找不到感觉。

李健群笑了,握住她的手,四下里看看,低声道:“沛宁,我这么跟你说,你只需要把握住两个成语,这角色就成功了。”

邱沛宁眼一亮,忙问道:“哪两个成语啊?”

“心比天高,水性扬花。”

“我明白了,就是离开前做作,出国后放飞呗。”

“然也。”

“哎呀,我怎么那么喜欢你呢。今后你就是我亲妹妹啦。”

“我57年的。”

“你俩结婚后,那我岂不是还要叫小远子姐夫?”

结婚吗?

说这个有点早啊。

但还挺期待那一天的。

“各论各的吧。”李老师含糊了一句。

“好哒!”邱沛宁从善如流。

钱康喊了一声:“请大家各自做好准备,我们马上就要开始读剧本了。”

同志们顿时停止了交谈,神情专注起来。

高远看一眼大家,说道:“我不说废话了,今天是剧本围读会,旨在让大家熟悉剧本,熟悉彼此间的人物关系,为将来正式开拍打个好基础。

这本子我们要一句一句,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顺,直到你们的表现让我满意为止。

第一个片段,首都机场,顾颜送别妻子。

顾颜坐在落地窗前的窗台上抽烟,其妻推着行李车满脸兴奋走过来,见面就跟人打招呼,顾颜见这样,心酸又不舍……

优哥和宁姐做准备,我旁白,你俩说词儿。

说起来也都不是菜鸡,但各位还是觉得这种形式特新鲜。

《李志远》是濮存昕的第一部电视剧,但他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也是第一次参加这类剧本围读活动。

杨立新也演过一部话剧《万水千山》,表演经验丰富,也照样对这种集中阅读剧本的形式非常感兴趣。

葛优更有一种好奇心十足的感觉。

李健群则一脸崇拜的望着高远,我男朋友好帅啊,好能掌控大局啊,爱你爱到心窝里!

见葛优和沛宁姐站了起来,高远这才说道:“机场国际出口前,顾颜坐在窗前抽烟,妻子沛宁推着行李车走过来,见人便打招呼。”

邱沛宁笑意嫣然,跟着配合动作,小皮鞋敲击地面发出哒哒地声音,笑靥如花,腾出一只手来跟周边的人打招呼:“嗨……”

“停!”高远喊道。

邱沛宁怒道:“你小子找cei吧?喊什么停?姐这表情还不够丰富吗?”

高远走过去,认真说道:“姐,不是不够丰富,是丰富的太过了。你这个角色是妩媚,不是放荡,不需要展示肢体语言。

甚至说,你可以婊里婊气,但不能浪里白条,您又不是张顺,翻什么跟头加什么戏?

就说您这个打招呼的‘嗨’,嘴上说就可以了,您招什么手啊,多余!

一招手,跟老鸨子似的,就差右手拿方手帕,左手抓把瓜子儿,倚着门框边吐瓜子皮边跟南来北往的客人们飞个媚眼儿说:大爷,来玩儿啊。”

他不光说,他还学。

逗得各位捧腹大笑。

邱佩宁飞踹一脚,道:“我有那么骚吗?”

“有,老鸨子的性格特点在您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与原著对人物的描述严重不符。”

高远提点她,道:“姐你不要刻意模仿外国留学生的做派,声调一定要有所起伏,嗨↗↘↗,先上扬,接着下沉,跟着再上扬。

讲究一个即将奔赴美利坚合众国深造的女人终于实现愿望的兴奋与澎湃,以及能够跟外国人用语言打成一片的优越感。”

邱沛宁琢磨琢磨,使劲揉着高远的头发,嘻嘻笑道:“姐懂了,小远子你厉害啊,对人心把握得太通透了。

再来一遍。”

她又试了一遍,佯装推着行李车走过来,向旅客们打招呼道:“嗨↗↘↗。”

这次就自然多了。

葛优瞧着她,并未起身,抽着烟,驼背弓腰一点信心都冇,脑子也空荡荡的,下意识地接词儿道:“那个,跟谁打招呼呢?”

“停!”高远又喊。

葛大爷肯定明白自己的状态,起身,把烟头丢在地上碾灭,道:“高老师,您见谅吧,这是我第一部正儿八经参与拍摄的电影,得益于您赏识,一上戏就演个男主角。

实话说,我压力比在座的诸位都大,一时间入不了人物,是很正常的。

您容我几天时间,我再找找感觉。”

高远能说什么呢,只能对他说,优哥,你欠调教啊。

他一直坚信葛优是个创造力十足的演员,这会儿只是没找准自己的表演方法。

话说回来了,葛优的表演方法是什么呢?

一句话,不经意间逗您一乐。

但他现在太青涩了。

初入影坛,除了紧张还是紧张,心理上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这玩意只能在演技的不断磨练中慢慢纠正。

高远走过去,搂着他的肩膀说道:“我跟二子哥说起过,让他不要有太多心理方面的负担,表演就是做自己。

你也一样,平时怎么说话,电影里就怎么演。

你深呼吸,全身放松,你就是顾颜,顾颜就是你。

不要去想我剧本里写的什么词儿,首先要做到的是,把你妻子的话接下来,别掉地上。

先歇歇,你的戏一会儿再说。

小孙,给葛大爷来杯高沫。”

“好嘞。”小孙答应一声,不大会儿泡了杯高沫走过来,递给葛优道:“大爷,您用茶。”

葛优也不知道自个儿“葛大爷”这个称呼是怎么在剧组里流行起来的,难道是因为自个儿长得老相?

他也不在乎,接过搪瓷缸子,道声谢,拿着剧本走到一无人的角落揣摩人物去了。

男主角一走,大家的戏份都没那么重要了。

李健群主动跟濮存昕搭了一段戏,就是那场机场分别的戏份,高远也不甚满意。

当然,姐姐的表演无可挑剔,但濮老师似乎有点放不开。

高远就让大家散了,同时布置了个任务,去写人物小传吧,认真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明天交上来他要看。

大家纷纷离开。

但各位演员还是很有收获的,第一次参与这种集体研讨剧本的活动,一句句的捋台词,在这个年代中根本不可想象。

因为在电影拍摄中,都是导演中心制。

导演说怎么演就怎么演,没人敢违背导演的意愿,即便你演技再好也不行。

但《大撒把》这个剧组不一样,导演虽然是中心人物,但演员们的分量也不差。

大家参与到剧本围读之中,除了新鲜感,更感觉到剧组对演员们的重视。

《大撒把》演职人员少,拢共才三十多个人。

四人一屋。

这晚,濮存昕对杨立新说:“小高老师有点东西,他做到了真正把剧组的台前幕后人员拧成了一股绳,这点我尤其佩服。”

谢园捧着剧本说道:“我也发现了,高老师特别注重剧组氛围的营造,短短两天时间,大家伙儿就处得跟一家人似的,在他这位大家长的带领下,真正做到了以拍好电影为首要任务。

咱们有机会加入到《大撒把》这个剧组中,实乃职业生涯之幸。”

杨立新把剧本放在腿上,面容严肃地说道:“我怎么听说,高老师和《太极》剧组闹得并不怎么愉快,他也得罪了不少北影厂的老导演、老职工。

大家对他非常不满。

当然,只是谣言,事情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也没办法去证实。”

半躺在床上的何伟说道:“那是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