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闹市和公堂
第506章闹市和公堂
这坊市上出入的除了百姓和商家,还有各个官宦人家采买的管事、下人,这些人当中很快就有人认出了吕冠瑛就是李玦新纳没多久的贵妾。e秒?&?章?节,¢小e说?网t~ ?]追|d最?¨新^2章\%?节·.¥
“这不是端侯府新纳的吕小娘吗?元京府衙给颁了烈女匾额的那个吕家姑娘,虽然出身商贾之家,家里生意也做得不大,可是她对她的父母、阿姐和外甥绝对是尽心尽力了。”
“可那又如何?还不是上杆子给人做妾去了?到底还是贪慕了侯府的富贵。”
“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她这么做,还不是为了她的外甥,听说他们家里早年为了把她阿姐认回去,早就跟族人断了亲,又是后头才来的元京,就这么一个血亲了。”
“就是,她要是不去做这妾室,那孩子说得好听是侯府的庶长子,背地里还不知道要怎么被那个母夜叉折磨。再说了,你看她这样子,手都裂口子了,一身的泥灰。哪儿有什么荣华富贵,这日子过得还不如我家的粗使丫鬟呢。”
周围的人都在附和,粗使丫鬟过得也苦,但像是劈炭这种重活儿都是男仆做的,或是干脆就从外面买了分好的回来,直接烧用即可。
而且粗使丫鬟和男仆再如何也都是自家府上的人,平日里干完活儿也都得换身儿干净衣裳,把自己收拾干净了。!q~i_u?s*h¨u,b.a+n/g_.,m^e*吕冠瑛身为侯府贵妾,烈女之名加身,还只能如此狼狈,可见处境有多差。
不过倒是没有人非议她坐地上撒泼有多不得体,更没人说她有辱名节。
这都被逼得活不下去了,还什么名节,这也得归功于吕冠瑛本身出身不高,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跟这些小商贾谈不上什么名节。
更是大部分人都清楚,要是李玦身边没有一个吕冠瑛这样的人张罗着,恐怕他跟他身边亲近的人都没有活路了。
毕竟夏明月现在可是元京,不,连城外方圆百里都算上,无论门第高低把所有妇人姑娘都算上……还最有名的恶妇、毒妇!
这还不算,正当这儿热闹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跑了过来,这少年原就是坊市里帮着中人跑腿传递消息的,他一来就吆喝起来:
“大家伙儿快去元京府衙看看吧,正好,咱们带上吕小娘一起去!夏家小公子,就是端侯夫人的同胞阿弟把她给告了,还有何家、李家的也一起,告她有失德行,羞辱妾室和亲族,还……”
“还什么?快说啊,诶,我听说这夏家小公子为人清正,小小年纪,就被盛御史夸赞过,没想到还真是个能大义灭亲的!”
那少年喝口旁边茶肆递上来的粗茶,继续道:“还……这都没脸说,听说她啊,跟端侯的家臣牵扯不清,那家臣是定了亲事的,得知此事后要退亲,闹起来了!”
周围就像炸了锅一样热闹起来,没事儿的和不怕得罪楚家的都去了,还有要扶起吕冠瑛一起去,被旁边成衣铺子的女掌柜留下了,说是要上公堂,还是要注意一下仪容,请她进去收拾收拾再去。¥小?说¥|¢宅=_ ¥?更*·新2|最-快3a(
吕冠瑛猜到这必是有贵人相请,进了内室一看,果然夏明嫣在等着她,她向夏明嫣行了礼,纵使早已在心里做好了准备,真见到了手脚还是有些局促。
夏明嫣借着这成衣店的小桌摆了两盏茶,请她坐下:“坐吧,现在已经吕小娘了,我该先祝你得偿所愿,再早日换个称呼,争取以后也能被称上一声‘吕夫人’。”
“华侯夫人这是在怪我?如果我说我也是没有办法,不是故意利用华家的呢?”
吕冠瑛努力维持着神情,不想让自己在这时候表现出人后才有的脆弱。有些事儿,像夏明嫣这样出身的人是无法理解的。
夏明嫣却打断了她,笑得舒缓温润,半点没有恼了她的意思:“你误会了,我没有这个意思。女子存于世本就艰难,尤其是亲人横死,我们又有要继续守护的人。”
“这世上的艰难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容易估量,我不敢说你就比我艰难,或是我就比你艰险,苦难和艰辛不是拿来比较的……我只问你,可想好了?”
吕冠瑛颔首:“想好了,以后都不后悔。老实说,当日公堂之上,我瞧着即便真相被世人所承认,就连张大人也认可的情况下,依然不能让何夫人为我阿姐偿命。”
“那时我便明白了,纵使有华侯、华侯夫人为我撑腰,我也保护不了那孩子,谁让这世上有礼法这东西呢?何夫人是端侯之母,她就有权力定端侯姬妾的死活,更何况是连外室都算不上的阿姐,还是个沦落过的。”
“那孩子也一样,端侯是他的父亲,端侯夫人是他的嫡母,单就这一点,他的生死就拿捏在了他们手里。我当时就在想,在他长大、有自保能力之前,我能做的就只有在他身边护着他了。”
大家族的子嗣说是从父的,不管生母是谁,都是这府里的孩子,但凡上了族谱的,至少明面上的吃穿用度都差不多,就算各自的生母在背后有所补足,也不至于天差
地别。
殊不知这背后的学问大了,先不说这高门出身的生母可能会请了高人在背后提点自己的孩子,给他们吃小灶,让他们能更早的掌握自己的前程。
这里面还有许多东西,子女的前程不止是他们将来的作为,还有婚嫁,先不说有那在乎血统的人家会计较生母的出身,就说落到子女自己身上,府里给的吃穿用度和礼仪师父可知管大面儿上的事儿,精细之处,乃至这少爷、姑娘会不会有品位、有气质,都少不了生母的提点和母族的底蕴为父族之不足做补充。
不过,对于那孩子来说,还到不了这份儿上,他更多的还是担心生死。
高门人家常有“去子”之说,往好了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筛选的标准便是看这孩子将来能不能成器,能不能对家族有用。往坏处和私心里说,那就要看这孩子会不会妨碍了谁的利益的。
但凡出了一看就不成器的,或是碍着了谁的,若这是个要脸的仁善人家,这被筛下去了的,还会给安排个衣食无忧的前程,给上一笔银钱,把他们离开家族各自奔前程去。
若不是那良善人家,姑娘家倒也罢了,大不了随便嫁出去。这要是个儿郎,被筛下去的说不准在长成前就没命了。
不然为何有那么多的人家,九成甚至所有的男丁都那么有出息呢。这并非天可见怜或是这家的教养如此得当,再好的教养也难有这么高的成才比例……那是因为那没有天资或是那极度遭人厌弃的已经在长成前被处理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