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章 立字据
那本来就是宅基地,双方商量好,把房产证拿到手。这以后就是能一代代传下去的产业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反正那些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估计花不了多少钱就能买下来。然后在那重新盖一座好点的楼,开个大点的馆子。”
宋阳先把地皮的事儿说了出来。
现在还没有房地产这个概念,私人间的房屋地皮买卖转让正是最划算的时候。
要是大家都明白房地产是咋回事儿,这事儿可就没这么好办了。
冯学文点点头:“也是,万一以后你们想搬到县城住,也有个落脚的地儿。
这事儿办起来应该不难,把那几家人叫到一起,商量商量,只要钱给够了,他们肯定答应。
毕竟那些老旧的木头房子,哪有电力公司的八层楼住着舒服呀。
到时候去相关部门办理登记转让就行。那地方确实挺热闹,是个不错的选择……”
那当然不错。
宋阳在选位置的时候,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上辈子虽说最远只到过县城,但也知道,这片区域在后世的发展状况,那绝对是县城里的繁华地段。
他记得,距离人民医院南边不到两百米,靠近南门口大桥,光雾山大道和上河街附近就有好几个公交站,还挨着县汽车站。
后来那可是商铺林立,有不少商场、名品店,还有商业广场。县城周边景区众多,这些商铺也是游客常去的地方。
别看现在只是条不到两丈宽、略显凌乱的街道,但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不说开店,单是买好地皮放那儿,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冯学文没再多说,思索片刻后说道:“下午带我去看看,等我回去跟你阿公商量商量,再做决定……先接着捞黄鳝吧!”
说着,他提着桶继续寻找黄鳝。
这一次,他不像之前那样见洞就抠,而是先辨别一下是不是黄鳝洞,确定有黄鳝才动手。
又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眼瞅着时间快到中午,该回去吃饭了,两人来到了远处的河边上。
“走吧,抓得差不多了,晚上够用了,回去吃饭!”
冯学文先到河里涮了涮手脚上的泥浆,想了想,干脆跳进河里,偷懒直接把沾满泥浆的衣服裤子也揉洗了一番,就当洗衣服了。
弄好后才上岸,对着宋阳招呼道。
“来咯!”
宋阳应了一声,提着已经装了十五六条大黄鳝的水桶,走出水沟,穿过水田,来到河岸上,也去洗了手脚,然后和冯学文一起返回老宅。
两人回到屋里的时候,冯安已经在忙着做饭了。
他出来看了眼两人抓回来的黄鳝,满意地点点头,又回厨房继续忙活。
冯学文则回房换了身干净衣服,至于那套胡乱洗过的,脱下来后就晾在院子里的柴垛上。
没有女人操持的家里,男人过日子就是这么粗糙。
中午的饭菜很简单,都是些家常菜,但出自冯安之手,味道自然没得说。
吃完饭,两人跟冯安打了个招呼,便一起前往下河街,去宋阳说的那些街边屋子转了一圈。他们所在的县城,自古以来就是纵贯巴山、秦岭的米仓道必经之地,曾经也是南北客商云集之所。
虽说现在米仓道逐渐荒废了,但这些老旧的木屋,曾经作为商铺使用多年,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繁华热闹。
只是经过这么多年,早就换了主人,变成了民房。
而且做生意在当时还不被允许,被看作是投机倒把的行为。
哪怕现在已经有一些铺子冒了出来,有几家旅社、酒家,还有一溜的摊位,撑开的遮阳布蓬都快伸到路中间了,可大多数人还是不看好。
但这对宋阳来说,却是个绝佳的机会。
“老丈人,感觉咋样?”
冯学文看了一阵后,宋阳开口问道。
“好地方,走,回去商量商量。开馆子这事儿,少不了你阿公,他要是赞同,我就着手办这事儿。”
冯学文走了两步,突然停下:“你是打算把这些房子拆了重新盖吗?”
宋阳微微一愣:“有什么问题吗?”
“我觉得,这些原本就是以前的老铺子,里面空间挺宽敞,而且大多是合籍房子。
要是能买过来,把墙壁打通或者稍微改造一下,就能连通起来,完全可以用了。现在虽然有人开始开铺子,但形势还不明朗,不知道以后会怎么变。
没必要大张旗鼓地把房子推倒重盖,你弄得太好,反而会因为太显眼引人注意,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我觉得没必要,还能省不少钱呢!”
冯学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番话让宋阳心里一紧,自己差点又步子迈大了。
确实,没必要搞得太显眼、太超前,枪打出头鸟,太容易被针对了。
对于县城里的形势,冯学文这个一辈子生活在这儿的人,显然了解得更透彻。
冯学文从来就不是个简单的人。
“说得有道理!”
宋阳对着冯学文竖起了大拇指。
两人回去的时候,顺道买了些晚上招呼客人要用的东西。
回到屋里,把东西放好后,各自搬了椅子到院子里,坐到柴棚阴凉下躺在躺椅上的冯安旁边。
看着两人一本正经的样子,冯安停止了摇晃,微微欠身坐起来一些:“你们俩这是有啥事儿呀?”
宋阳和冯学文当即把商量的事儿跟冯安说了一遍。
其实,他们爷俩之前就有过这方面的想法,听了宋阳的打算后。
冯安看了看冯学文和宋阳,点头道:“娃儿,你要是真有这魄力,就放手去干。这又不是啥偷鸡摸狗的事儿,凭本事吃饭,天经地义。”
“那就这么说定了,老丈人,你找时间就可以着手办这事儿了。咱提前说好哈,不用你们出钱,只负责帮我经营就行。以后地皮、店铺可都是我的,赚到的钱也按之前说的,六四分,我六你们四!”
宋阳直言不讳:“我会立个字据,账要算清楚,事儿要说明白,省得以后纠缠不清。”
两人哪能不明白宋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