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玄镜密报,风信终至

七星坛上,诸葛亮的“作法”正进行到高潮。

他步履玄妙,口诵真言,羽扇挥动间,仿佛真的引动了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所有人的心神。

坛下,人声鼎沸早已化为屏息的寂静,唯有猎猎风声与江涛拍岸之声,构成这天地间肃穆的背景音。

我站在远离人群的高坡上,目光平静地注视着祭坛,

看似与周围那些翘首以盼的将士无异,实则一部分心神,早已沉入那不为人知的秘密渠道之中。

我的右手看似随意地拢在宽大的袖袍内,指尖却若有若无地搭在内衬夹层里一个精心缝制的暗袋边缘。

那里,藏着一枚玄镜台特制的、毫不起眼的通讯符印

——外表看去,不过是一块寻常的暖玉或骨牌,实则内部嵌有极其微小的、依赖特定频率震动传递信息的机关。

这是玄镜台最高等级的单向信息传递方式之一,隐蔽、安全,

足以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绝密信息的接收,而不虞被任何人察觉。

此刻,我正全神贯注地感知着那细微的动静。

诸葛亮的每一个动作,坛下人群的每一次情绪起伏,甚至连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都清晰地映入我的感知。

但我真正等待的,是来自数百里之外、跨越江河阻隔的、由无数个节点汇聚而成的最终确认。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坛上诸葛亮的额头似乎已见了汗迹(无论是真是假),

坛下人群的耐心也濒临极限,焦躁的情绪如同即将沸腾的水汽,开始弥漫。

西北风依旧,虽然势头稍减,但那令人绝望的方向,却丝毫未变。

就在这时——

一阵极其轻微、却又清晰可辨的震动,自袖中传来。

来了!

我的心脏猛地一跳,但脸上神情未变分毫,依旧维持着平静观望的姿态。

袖中的指尖,却以一种外人绝难察觉的特定节奏,轻轻按压在那符印之上,确认接收。

震动停止了片刻,随即以一种预先设定的、独特的长短组合频率,再次震动起来。

这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经过加密编码的短信息,每一个震动的组合,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

我的大脑飞速运转,如同最精密的解码器,将这一连串细微的震动,还原成清晰无误的文字信息:

“巽风已定。长江中下游各测点(蕲春、寻阳、彭泽、柴桑南)气压梯度已成。

未来六至八时辰内,东南风将稳定卓着,风力四至五级,局部阵风可达六级。

云层将逐渐抬升,夜间或有零星小雨,不碍火攻。

确认无误。

元直。”

短短数十字,字字千钧!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天气预报,这是玄镜台耗费巨大资源,

在长江沿线布设的多个秘密气象观测点(伪装成商铺、渔家、甚至樵夫小屋),

结合了我提供的基础气象学原理和大数据分析模型(利用历年荆、扬、徐州的气象记录),

以及徐庶亲自坐镇夏口,统合分析所有情报后,得出的最终结论!

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东南风形成的原因

(气压梯度)、范围(长江中下游)、时间(未来六至八时辰内)、强度(四至五级,阵风六级),

甚至连伴随的天气现象(云层抬升、可能有小雨)都做出了预测。

这等精准度和确定性,在这个时代,简直是匪夷所思!

我几乎能想象出,远在夏口的徐庶,在收到各方汇总的数据后,

如何在那间密室里,对着我留下的图表和公式,彻夜不眠地进行推演分析,

最终得出这个结论时,那如释重负而又带着一丝惊叹的表情。

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自豪,瞬间涌遍全身。

这不是因为侥幸,更不是因为鬼神垂青,而是因为科学的力量,

因为知识的积累,因为我一手建立起来的这个庞大而精密的秘密系统,

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给出了最可靠的答案!

所谓的“天机”,所谓的“风云变幻”,在现代科学的分析预测面前,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我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

抬眼望去,七星坛上的诸葛亮,恰在此时,猛地将桃木剑指向东南,口中发出了那声清越的叱令!

几乎是同一时刻,那第一缕试探性的、带着暖意的东南风,真的如同被他召唤而来一般,轻轻拂过了江岸!

“轰——!”

人群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所有的疑虑、焦躁、不安,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狂热的崇拜和必胜的信念!

看着眼前这幅景象,我心中忽然生出一丝奇妙的感觉。

孔明先生在坛上“呼风唤雨”,靠的是对人心的精准把握和一场完美的“表演”;

而我,则在坛下默默接收着来自“科学”的风信。

我们两人,用截然不同的方式,在同一个时间节点,共同“导演”了这场“东风降临”的奇迹。

真可谓是,殊途同归,异曲同工。

我微微一笑,将那枚已经完成使命的符印,悄无声息地收回暗袋深处。

袖中的震动早已停止,但那份来自未来的“风信”,却如同最坚实的磐石,稳稳地沉淀在我的心底。

玄镜密报,风信终至。

万事俱备。

现在,真正只欠那艘将要点燃赤壁夜空的——火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