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报名

午时刚过,报名截止。

柳芸站在人群中,目光扫过身后蜿蜒的长队。

阳光毒辣,晒得人头晕目眩,不少人用手帕擦拭着额头的汗水。她暗自庆幸来得早,否则怕是要跟这些人一样,在烈日下干着急。

“来晚了,来晚了!”一个中年男子拖着孩子,气喘吁吁地挤到队伍前方,“大爷行行好,让我们插个队。”

管事冷着脸,不为所动:“报名时间已过,明年再来吧。”

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叹息声。

有人悔恨自己来迟,有人抱怨队伍太长,更多的是对错失机会的遗憾。

柳芸看着那些失望的面孔,心中不禁感慨,一个小小的私塾名额,竟让这么多人趋之若鹜。

管事将考核时间分成了几个时段,银莲银贵被安排在前一批,三郎四娘则在后一批。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照在焦急等待的人群身上。

“走吧,先去吃饭。”柳芸看了看天色,拉着几个孩子就要往镇上走。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从天不亮就赶路,又等了一上午,早上那点干粮早就消化得一干二净。

其他人都在树下焦急地给孩子们做最后的叮嘱,有的在默背课文,有的在练习握笔。唯独柳芸显得格外从容,

她太了解这些考核的套路了,临时抱佛脚不如先填饱肚子。

韩松在一旁急得直搓手,眼中满是担忧:“这孩子连笔都不会拿,这可怎么办?要不要现在教他们写几个字?”

“饿着肚子考试,那才是真的要完。”柳芸轻笑着摇头,目光扫过孩子们疲惫的小脸,“先吃饱了,我再教他们几个简单的字,保准能应付考试。”

在官道上等候的韩峰和大郎,眼睛一直盯着前方,生怕错过任何消息。大郎的手指不停地绞着衣角,显示出内心的不安。

二郎倒是活泼,在人群中东窜西蹿,还颇有经商头脑:“早知道该带些糖水来卖,这么多人,能赚不少钱呢。”他的眼睛亮晶晶的,仿佛已经看到了铜钱堆成的小山。

“就知道想着赚钱!”大郎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瑶姐一伙人迟迟未归,也不知道报上名没有。你就不能安分点?”

终于,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视线中。柳芸领着一群孩子,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韩峰连忙迎上去,一把拉住女儿的手就问:“怎么样了?报上名了吗?”他的声音因为紧张而有些发颤。

银莲点点头,却一脸愁容,小手紧紧攥着衣角。

“这孩子,报上名就好,愁什么?”韩峰松了口气,拍了拍女儿的肩膀。

银莲眼圈一红,声音带着哭腔:“爹,万一成绩不达标咋整?我连字都认不全”

“没考过就换条路呗,本来也没指望”

“你给我闭嘴!”韩松一巴掌拍在弟弟背上,力道不小,“孩子都这么紧张了,你还说这种丧气话。”

韩峰这才反应过来,赶紧转口:“走,爹带你去吃好吃的!考得好考得坏都是我闺女!”

镇上的面馆挤满了人,香气四溢,但已经没有位置了。

大家只能在店外将就,蹲在路边吃面。柳芸站着连吃四碗面,这才满意地放下筷子,脸上终于有了些血色。

“我看过名单了。”柳芸给两兄弟分析情况,声音压得很低,“七十六个竞争者中,大族子弟占了十二个,他们从小就请先生教导,基础好,肯定能占据前十二个名额。”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剩下十八个名额,就看咱们的本事了。那些村里来的孩子,估计都不识字。三郎四娘这段时间有准备,我不担心。银莲银贵虽然临时抱佛脚,但只要背下两段书,机会还是有的。”

韩松韩峰一听,立刻把还在吃面的银莲银贵拉过来:“还吃什么吃,快跟你三婶学书去!”

两个孩子嘴边还挂着面条,一脸茫然地看着大人们。柳芸心疼地帮他们擦了擦嘴:“让他们吃完吧,饿着肚子哪有心思学。”

柳芸心中已有计较。这边启蒙都用百家姓和千字文,考核不会太难。与其临时抱佛脚学千字文,不如速成几十个姓氏,好歹能在先生面前露一手。

找了处僻静的草地,柳芸开始给银莲银贵特训。

她一遍遍地教导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两个孩子跟着重复,虽然生涩,但也渐渐找到了感觉。

大郎二郎则带着三郎四娘在一旁复习。三郎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却异常专注。四娘小声地背着书,时不时抬头看看天色。

看着柳芸有条不紊地教导,韩松和韩峰暗暗佩服。这比他们瞎着急强多了,至少孩子们现在都能静下心来。

远处的钟声悠悠响起,考核即将开始。孩子们的身体都不自觉地绷紧了。

“别紧张,就当是来见世面。”柳芸轻声安慰道,目光温柔,“听说这沈氏的学堂,比郡城学堂还气派呢。光是那些雕梁画栋,就值得好好看看。”

“真的吗?”两个孩子顿时来了兴趣,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紧张感也减轻了不少。

“当然是真的。”柳芸笑着点头,“听说还有一个很大的花园,种满了奇花异草。要是能考上,以后天天都能在那里读书。”

看着孩子们放松的神情,韩松和韩峰再次感激地看向柳芸。若不是她,他们今天连门都摸不着,更别说给孩子这样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