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女娃读书

然而,院子里的气氛却异常凝重。

银莲独自站在院中,面色不善。她的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发白。堂屋里,韩家众人或坐或站,神色各异。

柳芸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一幕,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她注意到银莲那双通红的眼睛,小姑娘倔强地咬着嘴唇,双手紧紧攥着衣角,指节都泛白了。

“银莲,你快来劝劝这丫头!”穆氏看到柳芸的身影,语气里带着几分焦急。她的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显然已经和银莲僵持了许久。

郑氏一把拉住柳芸的手,拽着她往前走。她那张圆润的脸上写满了不耐烦,“三婶,你来说说她吧,这丫头最听你的话了。”

银莲倔强地站在院子中央,像一根木桩似的纹丝不动。泪水顺着她的脸颊不停地往下掉,但她倔强地一声不吭,只是用袖子胡乱地擦着。

柳芸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见银莲用颤抖却坚定的声音说:“我打算去试试考试,我也想去读书!”她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仿佛要把这句话刻进每个人的心里。

“韩银莲!”穆氏脸上难得露出怒色,她的声音都变了调,“你别胡闹了,这读书的开销咱们根本负担不起?”

“村长说不要学费的!”银莲擦了擦眼泪,梗着脖子反驳。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燃烧着一团火。

穆氏气得直跺脚,她的木屐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响声,“光是不要学费有什么用?去镇上的车钱怎么办?笔墨纸砚的钱又该怎么办?”

银莲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韩银贵,目光中带着几分不甘,“凭什么哥哥能去我就不能去?哥哥去就不用花钱了吗?”

郑氏听到这话,赶紧把儿子揽在怀里,“你哥是男娃,那能一样吗?你哥读书出息了,对你也是好处。”她一边说着,一边用手轻轻拍着儿子的肩膀。

“我读书出息了也能帮到哥哥!”银莲倔强地说,她的声音里带着哭腔,却依然坚定。

郑氏被逗笑了,她摇着头说:“你一个女娃能出什么息?还是安安生生在家学女红吧。”

院子里的空气似乎更加凝重了,连廊下的老影狗都竖起了耳朵。

穆氏见状,语气软了下来,“银莲,你之前不是心心念念要红裙子?奶奶同意给你置办布料。”她试图用这个转移银莲的注意力。

银莲抹了把眼泪,眼神却更加坚定了,“红色的裙装我不喜欢,我就要和哥哥一样去读书!”

“你这死心眼的丫头,”穆氏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无奈,“就算你去了,能认得几个字?还不如在家跟着我学做针线。”

“为什么不让我试试?”银莲抽噎着说,“阿娘别说没钱,三婶给的工钱我都知道!”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看穿了大人们的把戏。

柳芸看着眼前的小姑娘,心中暗暗点头。这丫头,脑子倒是灵光得很,懂得抓住重点。

穆氏被气得不轻,她的脸都涨红了,“你这丫头,怎么就不明白?你去学堂有什么用?你又不能考选士考!”

“我为什么非要考选士考?”银莲愣了一下,随即反问道,“我就想认字而已。”

“认字有什么用?”穆氏急道,声音都提高了八度,“你这样,以后谁家还敢要你?”

“那就不要!”银莲梗着脖子说,眼泪却不停地往下掉。

院子里的争执声惊动了在廊下纳凉的四娘,她放下手中的蒲扇,慢悠悠地说:“贫穷不可怕,不公平才让人难受,要去都去,要么一起上学,要么谁也别去。”

这话像一块木子投入平静的水面,激起了一圈圈涟漪。

柳芸欣慰地看了眼女儿,“你们看,连四娘都明白这个道理。”她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银莲见有人支持自己,顿时来了底气,“三婶,笔墨纸砚不会很贵的对不对?我爹给了娘二两银子呢!”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赶紧躲到柳芸身后。

这句话像是捅了马蜂窝,院子里顿时炸开了锅。

郑氏和韩松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老二,你们不是说没有私房钱吗?”

“大哥大嫂,你们不也有四五两银子?”韩峰也不甘示弱,脸上带着几分讥讽。

文氏看着眼前这一幕,只觉得头疼。她揉了揉太阳穴,“行了,都别吵了,想去就去,费用自理!”

银莲站在原地,眼泪终于止住了。

“扶我进屋。”文氏冲着韩壮招手,声音有气无力。

韩老汉站在院子里,目光在两个儿子脸上来回扫视。

这两个小子平日里没少偷摸攒私房钱,现在倒好,一个个眼巴巴地看着他,指望他掏钱。想到这里,他心里一阵烦躁,额头上的皱纹都深了几分。

“我去地里看看。”他抄起靠在墙边的锄头,大步流星地往外走。

经过柳芸身边时,他脚步微顿,低头看了看站在柳芸身边的四娘和三郎。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试探:“这两个小的也要去?”

柳芸温柔地摸了摸四娘的头发,眼里闪着坚定的光芒:“当然要去。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比起能学到的东西,那点文具钱真的不算什么。”

她转向穆氏,语气平和却带着一丝说服力:“二嫂,你说女孩读书不能考选士考没用。但我觉得,读书的意义远不止于此。”

说着,她轻轻推了推四娘,脸上浮现出骄傲的笑容:“你看我家四娘,多聪明伶俐。这孩子从小就懂事,现在更是一点就通。”

柳芸继续说道:“现在是两年免费,以后的事谁又说得准呢?既然朝廷允许男女同校,说不定将来女子也能考选士考。更何况,这样的好政策能有几次?错过了,可就真的没机会了。”

穆氏看着比银莲还小的四娘,心里的坚持开始动摇。这孩子确实懂事,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从前不让孩子读书,穷真的是你唯一的理由吗?”柳芸突然问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意味深长。

韩峰摇了摇头,眉头微皱。

但要考虑路费、书费,而且小孩去学堂还得有人陪着,这些都是不小的负担。

柳芸眼中闪过一丝睿智:“学费其实不算什么,各家咬咬牙都能供得起。真正的问题是知识被垄断了。”

“就像阿娘说的,把本事教完就被取代!”四娘立刻接话,小脸上满是认真。

这话一出,韩家人都愣住了。他们从未想过这个问题,现在听柳芸这么一说,顿时恍然大悟。

“这样的机会,可能真的就这一次。”柳芸最后提醒道,语气里带着几分郑重。

说完,她把一直躲在后面的银莲拉出来,示意她自己和父母说。然后,她带着四个孩子转身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