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春耕准备:卫忠的勤勉
“彦国看出什么门道没有?”陈逸悠然自得地坐在车上问道。
“老货真烦!”慕容佐之不耐烦地回了一句,转身就要走。
陈逸不以为意地笑了笑,目光投向田间忙碌的身影。
远处传来一阵苍凉的歌声:“家兄守城我驻外,弓无弦,箭无栝。”
“粮草告罄难度日。”有人高声和唱。
“救我来!”
“救我来!”
田中所有人都跟着唱了起来,歌声回荡在晨光中,既悲凉又充满力量。
张远听着这熟悉的歌声,心中百感交集。这是邵司马教的歌,如今在铁戟军中广为流传。每当将士们干活疲惫时,总会唱起这首歌,仿佛能给人无穷的力量。
田间,卫司马正带着士卒抢种小麦。虽然河南以粟为主,但他说金陵战乱频繁,难得太平,不如种些小麦,明年夏初可得粮,也好让将士们吃上一口白面。
农耕牲畜匮乏,邵司马便带头“人耕”。他脱去官服,和普通士卒一起拉犁耕地。汗水浸透衣衫,但他丝毫不以为意。
这一幕让张远更加敬佩。虽然邵司马常说“金陵城里无好人”,但能为将士们着想,带头耕地,这份心意值得追随。
“俚歌罢了,有什么好听的。”陈逸不屑地撇了撇嘴。
慕容佐之却兴致勃勃地记下歌词,然后跳上牛车:“这歌虽粗鄙,但颇有韵味。”
两人又谈起了蓟城战事。慕容佐之说韩飞、陈锋连败,城内仅存八千精锐,已经守不住了。慕容辉带着残兵南逃金陵,一路上君臣狼狈,连吃饭都要借钱买,用瓦盆盛饭。
“如今金陵谁做主?”慕容佐之问道,眼中闪过一丝探究。
“督金陵守事韦昂总揽军务。”陈逸答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
“卫忠呢?”
“擅封中军统帅,连魏纶他们见了都不敢指责。”
慕容佐之指着田里耕地的卫忠:“就他?权势这么大,为何还要如此?”
“怕是所谋甚大。”陈逸意有所指,嘴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牛车缓缓前行,歌声依旧在田野间回荡:“救我来!救我来!”
张远站在原地,望着那些在田间劳作的身影。他们有的是铁戟军的精锐,有的是新招募的民夫,此刻却都放下了身份的差别,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
卫司马的身影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他不时擦去额头的汗水,继续带领士卒耕种。那股坚韧不拔的劲头,感染着每一个人。
新兵看得入神,不禁问道:“大人,邵司马为何要亲自下地?”
张远沉默片刻,回答道:“或许是为了让将士们看到希望。”
是啊,在这个战乱的年代,能让将士们看到希望,比什么都重要。邵司马虽然权势滔天,但依然愿意放下身段,和士卒同甘共苦。这样的将领,值得效死。
马车队伍重新启程,向城门驶去。晨光渐盛,照在满载战利品的车上,闪烁着微微的光芒。张远回头望了一眼田野,那苍凉的歌声依然在耳边回荡。
卫忠回到玉垣城时,暮色已经笼罩了整座城池。城墙上的火把被风吹得忽明忽暗,守城士兵的身影在火光中若隐若现。
他快步走进府邸,仆从迎上来接过他的佩剑。厨房里飘来阵阵饭菜香气,但他只是草草扒拉了几口,便吩咐厨子准备几个食盒。
“将军,这是刚出锅的蒸饼。”厨子小心翼翼地将食盒递过来,“还热着呢。”
卫忠接过食盒,闻到一股淡淡的麦香。他知道这些食物对于那两位来说意义非凡,尤其是对柳献芳而言。
穿过几条僻静的街巷,卫忠来到中城。守卫见是他,立刻打开城门放行。夜幕下的庭院显得格外幽静,假山间的流水声清晰可闻,花木扶疏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
庭院深处传来细微的说话声,卫忠循声而去,看到单妃和柳献芳正在对弈。棋盘上黑白子纵横交错,显然已经下了很久。
两人听到脚步声,同时抬头。月光下,单妃的面容温婉如水,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而柳献芳则显得有些憔悴,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如星。
“参见王妃,参见皇后。”卫忠放下食盒,恭敬行礼。
柳献芳轻轻摇头,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妾已是庶人,将军不必多礼。”
卫忠注意到她说这话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棋子,指节微微发白。曾经的皇后,如今沦为阶下囚,这种身份的转变恐怕让她难以适应。
单妃看了看两人,巧妙地转移话题:“君且放下食盒便是。若有军务要事,自去处理。”
“仆有要事请教。”卫忠一边取出食物,一边介绍,“这饼是找了吴王府的大厨特地做的。”他小心地打开食盒,热气腾腾的蒸饼上裂开十字形的纹路,香气四溢。
“这是兰陵王府的厨子制作的粲。”第二个食盒里是金黄酥脆的粲,还带着些许油香。
“这是拨饼”他继续介绍着其他食物。每打开一个食盒,柳献芳的眼神就闪动一下,但很快又恢复平静。
王妃优雅地品尝着食物,不时点头称赞。柳献芳则显得拘谨许多,每次取食都显得小心翼翼,仿佛在担心这是最后一顿美味。
“还要请教,该如何迎奉天子?”卫忠正色道,“百官多在蓟城,仆实在不知该向谁请教。”
王妃放下筷子,轻声说道:“君谬矣。礼仪并非重点,主要是表达心意。”
柳献芳默默咀嚼着食物,眼神飘向远处。夜风吹过,带来一阵凉意,她不自觉地裹紧了衣衫。这些日子,每当夜深人静,她总会被换防的脚步声惊醒,生怕下一刻就会有人来“赐死”。
“如何迎奉为好?”卫忠追问道。
“君可知盛安渡?”单妃反问。
“知道。”
“盛安渡上有杜武库督造的浮桥,君不妨率军至此迎接天子。”单妃说着,目光意味深长地看着卫忠。
卫忠若有所思。他原本只打算在金陵城外迎接,但现在看来,确实应该表现得更加诚意。这不仅关系到他的名声,更关系到将来的发展。
“金陵是邵司马保下的,若在迎奉天子之事上有所疏漏,被小人所趁,岂非前功尽弃?”柳献芳突然开口,声音虽轻,但字字珠玑。
卫忠心中一凛。这位前皇后虽然失势,但眼光依然犀利。他郑重行礼:“谢皇后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