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得杀她
相传小周王迷恋一名花魁,将其接入宫中。
谁知这女子身怀绝技,不仅精通调香制毒,武功更是了得。
朝中大臣对此忧心忡忡,可小周王非但不以为意,反倒引以为傲。
最终,这名女子引来大军,一举攻破小周国。
平安搬出这段往事,显然是下定决心要劝谏主子。
宁王凝视着平安,心中思绪万千。
这些年来,平安与他出生入死,洞察力确实不俗。
王妃身上疑点重重,若不趁机除掉,日后恐怕会酿成大祸。
他的性命倒是无关紧要,可大周国的国运却不容有失。
平安深知主子一生所求,又道:"爷,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那些在战场上为大周捐躯的将士们想想啊。"
宁王双眼如鹰隼般锐利,终于下定决心,伸手索要弓箭。
平安将手中的弓递给他,又把箭筒呈上。
宁王自小箭术超绝,若是连发六支袖箭,南栀必死无疑。
平安心中盘算,却见宁王投来凌厉的目光,只从箭筒中抽出一支箭。
平安愣住了,看来爷对王妃还是有些不忍。
箭已上弦,目标就在眼前。
宁王脑海中却突然闪过围场里的种种画面——
南栀曾多次解救他于危难之中,虽说她可能是在演戏以博取他的信任。
可若她真的是想与他好好相守呢?
箭离弦而出,嗖的一声朝南栀后背射去。
平安瞪大了眼睛,嘴巴张得老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幕。
他家爷的箭法竟然糟糕到这种地步,简直让人没眼看。
要想一击毙命,箭头必须正中左心房。
可眼下这一箭不仅偏离了目标,还软绵绵地插在南栀背上,箭尾还露在外头,看着就让人尴尬。
面对平安那副目瞪口呆的样子,宁王顿时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了。
他向来不会因为哪个女人而改变自己的铁血作风,可南栀却成了例外。
作为一个不容他人质疑权威的君王,他忍不住冲平安发火道:"你这榆木脑袋,她要是死了,赤炎殿岂不是完蛋了?"
平安听罢,忍不住在心里腹诽:爷,咱能不能实诚点?犹豫不决可不是您的风格啊!
中箭的南栀很快就倒在了地上,箭头上涂的毒药开始发挥作用,麻痹了她的神经。
她倒下前最后蹦出一句:"我去!"
宁王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赤炎和暗卫们立刻跪地行礼:"参见王爷!"
宁王板着脸,冷冷地说:"一群饭桶,连个草包都搞不定!"
赤炎委屈地看着宁王,那眼神仿佛在说:爷,您心里最清楚,您的女人哪是什么草包啊?
可惜宁王的眼睛一直盯着南栀,看着她因为疼痛而皱起的俏脸,心里莫名地一阵抽痛。
他一贯的冷酷态度终究抵不过内心涌现的柔情,他蹲下身抱起南栀,大步离开了现场。
留下一众暗卫面面相觑,心想:那他们刚才拼命要杀这个女人,到底是为了什么?
"都起来吧。"平安把跪在地上的暗卫们扶起来,然后转身去追王爷了。"爷,爷?"平安追上去时,只见宁王已经把王妃安置在马背上,自己也翻身上马,一甩马鞭就走了。
宁王那如雷贯耳的声音传来:"若想得到解药,就给本王紧盯着疯婆婆家。这几日,本王打算将王妃暂寄于她家中。"
平安闻言停下追赶的脚步,气喘吁吁地双手叉腰,惊讶地问道:"疯婆婆?"
那位疯妇人其实是先朝一位将军的遗孀。
她曾随夫君征战沙场,国破之际,丈夫被俘后惨遭毒手。
她带着儿女逃亡时,为了引开追兵,毅然跳崖,顺流漂到了大周境内。
岁月流转,她最终在此安身立命。
这位疯妇人曾救过宁王一命,两人相谈甚欢,结为忘年之交。
他们有个共同信念:可以不效忠于君主,但必须热爱国家。
主子将南栀安置在疯妇人的竹居中,用意不言而喻,是想让这位智慧过人的老妇替他探查王妃的底细。
这招棋可谓高明。
不知过了多久,南栀缓缓转醒。
因背部受创,她只得俯卧于床。
转头望向这简朴却不失雅致的竹屋,南栀眼中闪过一丝迷惑。
她怎么会在这里?
她记得自己遭人暗箭所伤,那伙人分明是要她的命!
她为什么又活了下来?
难道是那个可恶的家伙改变了主意,不想杀她了?
不杀她,必定是想试探她的底细。
看来今日她露了马脚,若不给他一个合理的交代,这人定会没完没了地找她麻烦。
"你醒了?"一位鬓发如霜的老妇端着药汤步入屋内。
南栀仔细打量着这位老妇。
虽然她看上去年迈苍老,驼背佝偻,脸上布满山野妇人的沧桑。
但她目光如炬,精神矍铄,浑身散发着一股不屈的气势。
"婆婆,我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南栀迷茫的眨了眨眼,柔声问道。
"说来话长。"老婆婆叹了口气,"你被人从柳树林里丢了下来,被我捡到了。我发现你时,你浑身是血,可把我吓坏了。我老太婆一个人住,难免寂寞,就把你带回来照顾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喂南栀喝药。
南栀心里嘀咕,这位老人家该不会是拖着她回来的吧?
不过转念一想,自己能活下来已是万幸。
老婆婆继续说道,"姑娘,你可真命大。那箭虽然没伤到要害,却淬了毒。幸好老身祖上世代行医,略懂些解毒之术,不然"
她摇了摇头,没有说下去。
"多谢婆婆的救命之恩。"南栀真诚道。
老婆婆摆摆手,话锋一转,"你这样的大家闺秀,怎么一个人在外头晃荡?这世道看似太平,实则暗流汹涌。朝堂上的明争暗斗,谁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波及到无辜之人?"
南栀惊讶地看着老妇人,"婆婆似乎对朝堂之事颇为了解?"
"哼,"老妇人冷哼一声,"老身年轻时也在朝堂打滚过,吃尽了苦头才得以脱身。这大周国的皇权更迭,哪一次不是血雨腥风?
帝都看似繁华,实则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