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长安一路行一船清梦等星河

第66章 倾城之恋关我什么事66

昭武元年,春二月,长安亲至朱雀门,送文宽夫前往蕃诸部,祝其马到成功。

回宫的途中,长安坐在马车里,一路上都能听到街边食肆的谈笑声,小贩穿梭的吆喝声,孩童的玩闹声,这些交织在一起的市井烟火,昭示着这片土地的生机勃勃。

圣人遣宰相为使,前往蕃诸部招归,这件事情瞬间取代了公主休夫的八卦,占据了京城百姓们的关注,如今街头巷尾都能听到讨论争执和期待的声音。

因为公主休夫而引起的一系列变动,似乎都留在了承天十四年的冬日,如今春雪消融,冬寒渐去,初显盛世之兆。

公主和驸马的狗血二三事,也许就是平常人家饭桌上的闲谈,热闹过后,大家也就不甚在意了,可当事人却不能如此云淡风轻。

早在知道了圣人的旨意时,宁国公主就跑去了先帝的陵寝,嚎啕大哭一场后,嗓子都哭哑了,差点儿没晕厥过去,最后还是被宫人背回来的,在床上硬生生躺了半个多月,才在年节前勉强好了起来。

宁国公主是重获新生了,可景维康的天却塌了。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已会被公主休了,而且以往的事情也被翻了出来。

这下子,他不仅是第一个被休夫的人,他的家族也成为了市井之人的谈资,这几个月以来,家里没有人敢出门,一想到这里,他就又是气血翻涌两眼一黑,时不时也在床上瘫几日。

这日他又是酗酒后才清醒,就看到祖父坐在床边守着。

景老太爷:“康儿,你要是不想活了,那就带着祖父一起走吧,省得让我看到门楣凋落的惨状。”

景维康生不如死:“祖父,孙儿还有何颜面存活于世.......”

景老太爷:“不要紧,咱们可以举家搬迁,既然已经惹了圣人烦心,干脆咱们就搬去边地,等离了这里,再过上几年,也就没人知道你的事情了。”

“康儿,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啊。”

景维康被说动了:“搬迁到哪里?”

景老太爷:“去西北,或者河北路都行,那里地广人稀,没人能认得出咱们。”

景家居家迁移的消息,还是景萱告诉的长安,后者听了也没说什么,只叮嘱景萱多多关注宁国的心情。

景萱:“圣人,我想带着母亲离开京城,去西夏道,或者哪里都可以。”

长安:“只这一些小事就要逃避,以后再遇事呢?”

“你们自幼受教于宫廷,看过的前朝争执也不在少数,这点胆量都没有了么?”

景萱自觉惭愧:“是景萱让圣人失望了。”

长安:“谈不上失望,因为朕还未对你抱有希望。”

“可是景萱,你甘心就这么平淡的过一生么?”

“享受着郡君的尊荣,无忧无虑的过安稳生活,按部就班的循着人生的轨迹,你甘心么?”

景萱:“当然不!可是圣人,我能做什么呢?”

长安:“去看,去想,去接触不同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宫人,她们身上也有你能学习的东西。”

景萱面带沉思,随后眼睛一亮,然后才行礼告退。

之后就开始跟在浮云的身后,听其差遣,给各宫传话,去各司听事,甚至还负责去给官员家眷送封赏,一时间是忙得脚不沾地。

其余几个郡君和世子看到后,原以为是圣人的指派,可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景萱自已的主意,但是也没见圣人斥责,因此这些人的胆子也大了起来,一起跟在浮云后面跑来跑的,争相跑腿,还别说,真替浮云省了不少事。

等到这些人在后宫的跑腿传话,成为了常态后,又开始承担宫外的诰命封赏这些,但这大都是太后的赏赐,是后宫之中的事务,因此也没有人能置喙。

就这样,景萱这些人开始慢慢的接触前朝官员,哪怕只是去送年节的赏赐,但也能知道这官员履任何职,家中的妻妾子女情况,以及一些轶闻八卦。

等闲时就凑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说谁家的老夫人不像话,非得逼着孙子娶娘家的侄孙女,或者是哪家的夫人很厉害,后院干净的很,连庶子庶女也给上心谋了好前程,再有就是哪位大人看着端庄严肃,私下却离不开夫人一日,就算妻子回娘家,他下值后也得跟着去。

长安不怎么关注,可发财爱听的很,经常去听她们的茶话会,然后再回来告诉长安,一边复述一边嘎嘎笑。

日子好似就这么平淡了起来,宫里宫外的人也都习惯了这些小郡君和郡王们来回跑着干活,有一次小朝会上,韩忠献还提到了端午时去他家送赏的景萱,说是如沐春风,知礼妥帖,不愧是在宫中扶养了多年的。

长安当时就笑着说,能得宰相的夸赞,也算是这些后辈们没丢人。

在那之后,长安就开始有意让这些人替她往内阁传话,先是无关要紧的事情,再是送折子,慢慢的就开始将内阁送来的折子挑拣分类,直至跟在长安一旁,参与到小朝会的记录整理中。

并且在每次小朝会结束时,长安都会问问她们的看法,景萱几人从一开始的支支吾吾,到慢慢能复述刚才讨论的内容,分辨出每位大人的意向,再到能稍微看清事情拉扯的本质,说出一二自已的想法,也终于褪去了一身稚气,个个都变的沉稳了许多。

就这样,用了快一年的时间,长安才终于将这些受教于宫中,并被她的思想影响到的年轻力量,渐渐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推上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