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交易
“大哥,劳烦你通知各部,让他们务必拿出更多的钱财,用以购买熟铁!”
“如果他们不愿意,可以用强,这关乎到我大金的长远计,容不得半点心软!”
“但同样也可以告诉他们,这一次拿出钱银的多寡,将决定未来从明廷那抢来的物资份额。”
皇太极说到这,想到了建造国库之事,他不得不承认,明廷的政治制度,的确有极多的可取之处,是大金强大的必经之路。
不说构建类似六部的行政部门,就这国库,就是一项极为有用的设计。
就像如今,没有国库,想要用钱,就会更加麻烦一些,这本身就是一种行政的沉冗。
等到范先生回来,就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代善躬身称是,目光坚定。
复仇是一条最能让人心无旁骛的直道,能让人迸发出全部的力量。
如今凡是能够用来对付叶狗的事情,他都愿意去做。
经过前一阵子的改变,皇太极的威严已经得到极大的确立,再加上如今代善完全成为了皇太极的走狗。
两股最强大的力量合流,使得比如莽古尔泰这样的别有用心之辈,几乎没有什么出头之日。
建奴内部,难得的安稳下来。
和平、安定、团结这几个词,似乎可以用在此刻的建奴身上了。
而这几个词,本就代表着生机和力量。
皇太极和代善都相信,这股生机和力量,会让他们成功打死叶狗。
不过三日的时间,需要运送到山西的钱财就已经凑齐,足足二十万两白银,送往山西。
除此之外,为了确保这珍贵的铁能够顺利到达山西,皇太极直接派出了一个重量级人物前往山西接应。
多尔衮。
原本做这件事的,应该是代善,可没想到苏布地疯狗发狂,导致原本策应范先生的几千人全军覆没。
好在范先生当真是能力出众,一根独木,竟然还是将这生意给谈成了。
不得不说,得到范先生,是他皇太极这一生得到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很快,多尔衮再度出马,这一次为了不出现任何意外,为了防止苏布地这疯狗突然咬人,他足足带了二十个牛录足足六千人前往。
至于为什么只是六千人?
因为人数再多,皇太极怕苏布地误会。
他现在根本不想跟苏布地启衅。
想到这,皇太极心中微微叹息,要是放在两年之前,他怎会如此谨小慎微?
他看了一眼代善。
代善面色阴沉,却没有说什么,皇太极就已经心中明白,代善显然也已经猜到了这样安排的意味。
代善觉得屈辱,却并没有反驳什么。
这很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
崇祯二年,六月。
天气正好,微风和煦,哪怕已经入夏,天地之间也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暑气。
山西巡抚耿如杞走出太原,一路向北,到达宁武关,在那里见了山西总兵张鸿功。
两人开了一场小会之后,又组织人开了一场大会。
山西真正的头脑人物们。
一群看似并无任何官身头衔,实际上可以主宰山西厉害人物。
其中代表,自然在山西跺一跺脚,山西都得抖一抖的大人物,不说数一数二,至少也是前三甲的巨商,靳良玉。
山西总兵张鸿功率先开口道:“榆林那边,没有什么问题,尤世威和尤世禄掌管不了整个榆林,更何况他们本身就不干净,想要干干净净的抽身,不可能。”
“送到榆林的那十万斤铁,已经到了山西了。”
榆林这个地方,虽然比不得关宁防线军阀化严重,但实际上也是朝着那个方向在走了,崇祯朝最后的时候,榆林被攻破的时候,整个榆林当过总兵或者副总兵的,多达十几二十位。
而总兵二字,本就代表着威严和权力。
尤世威即便想要管控这些人,也要担心能不能做到,所以张鸿功说尤家兄弟想要完全控制榆林,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如今尤世禄被叶铭重用,已经不在榆林,尤世威一个人更是独木难支。
更何况尤世威的屁股干净?
此时此刻的大明武将,有几个屁股干净的?
他们屁股要是干净,就没法当武将,就没法养他们手底下的兵,就做不了任何的事情。
指望朝廷的粮饷?
那还不如指望天上会掉馅饼。
所以尤世禄一样喝兵血,一样走私倒卖物资,一样和山陕的商人有利益纠葛。
既然有,就别想逃,就必须一条路走到黑。
靳良玉笑了笑,说道:“很好,很好,榆林的十万斤铁送到此处,五万两银子,也就立刻送到他们的手中。”
十万斤铁,十万两银子,这十万两银子,几乎全是利润,榆林那边得五万两,而他们这些山西商人,得五万两。
而属于山西的十万斤铁,差不多一样,其中一半归晋商,还有一半是山西的各级官吏、将领。
人人几乎都有收获,所以大家都很高兴。
就榆林的那五万两,按照榆林的驻军人数来说,这些银子够发两三个月的军饷了,绝不是一笔小钱。
耿如杞在帷幕之后,抬起茶杯抿了一口,放下茶杯的动作,稍重。
作为陕西巡抚,此地地位最高者,有些事情,不好明着参与,必须要有一个缓冲。
而帷幕,就是他的脸面。
张鸿功便开口道:“有没有可能黑吃黑?”
靳良玉眉头微皱,黑吃黑?
这有些太过分了吧?
商人的确逐利,但是也极有诚心,这是晋商发展到如今这种地步的立身之本。
听到黑吃黑几个字,靳良玉本能的有些不喜。
但他藏匿的极好,只是笑着说道:“范文程一直在关外几十里的地方等着交易,除此之外,据消息称,不久之前,一队起码有六七千人的建奴骑兵也到达关外不远处。”
张鸿功皱眉,他作为山西总兵,驻扎在宁武关,按理讲宁武关附近的消息,他知道的应该是最快最多最全的。
可他并没有听说探马回报,说有一队六七千人的建奴骑兵到达关外不远处了啊?
看样子,这靳良玉,亦或者说是晋商的内部,有一条独有的和建奴交流传递消息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