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大人以继明照四方
阴阳为天道,是万物生发之源头。
山是刚,水是柔,刚柔对应大地山川。
仁义自古以来就是立人之本、立身之本,道德、法度、礼仪都是自此而始。
天道之源,地道常相,人道根本。
天地间的一切规矩都绕不开这天地人三才规矩。
姜落尘一句天地规矩落地,天空响起千重雷,有一气从天落,百里山川气运皆响应,自地而生入浩然浪潮。
背后浩然浪潮似乎奔涌间扩大十倍,如同一座白色大江在空中奔流而过,撞向老孟儒。
老孟儒略显得意的老脸上满是匪夷所思,身为儒家的四境贤人,岂会看不出这浩然大江中的圣贤文章竟是和天地呼应了。
三境以下儒生的唇枪舌剑是借文胆施展读透彻的诗词文章意,而三境大儒更进一步,文胆于身外天地浩然连接,唇枪舌剑可以直接借天地浩然气施发。若是能读通悟透蕴含圣人道理、天地道理的诗词文章甚至有可能得到圣人道理、天地道理的力量映照,威力倍增。
姜落尘的这一句天地规矩,更上一层,与天地呼应上了,威力岂止倍增,简直是如虎添翼。
老孟儒一生学孟子,借孟子学问登入四境,他能得圣人道理加持,却做不到姜落尘这般程度的呼天应地。
嫉妒之余也有些心惊肉跳,手中孟子剑铿锵出鞘,面对这条天地加持的浩然大江,不拔剑不行。
老孟儒体内文胆映照周身,方圆百里本流向姜落尘的浩然气被一瞬夺走一半,开口便是一句孟子至理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随着圣人言出,久藏剑鞘不出的孟子剑完完整整的出鞘了,剑鞘之内浩然气如江河奔涌,浩然气中俱是孟子学问,随剑而出。
老孟儒很久之前就达到瓶颈,怎么也无法进步,便另辟蹊径的借着剑客的养剑术,闭剑养孟子学问。
读书人不读书,非要学剑客养剑,这就是老夫子瞧不上老孟儒的原因。
老孟儒朝着汹涌的浩然大江递出了完整一剑。
天地异变,又起惊雷,是九天之上的圣人道理被这一剑引动。
剑尖之处生光明,有一道与山齐高的浩然身影霎时出现,他头戴儒冠,身穿儒衫,模糊不清的五官上唯有那双眼锋利如刀。
这位浩然身影,便是儒家最雄畅犀利,气势充沛的圣人,孟子。
老孟儒虽被老夫子瞧不上,却也是学孟子一辈子的四境贤人,虽没有了孟子的犀利风范,但孟子道理却不差分毫。
一句孟子至理名言,带着养鞘数十年的孟子学问,引动了藏于九天之上的圣人道理,唤出了孟子虚影。
你与天地道理呼应,我引圣人道理下凡。
五境至高都曾是人间最富气象的风流人物,或上天做了仙人,或死在人间,无论哪种,在天地间镌刻着他们曾经留下的不灭痕迹。
记得他们的人越多,痕迹就越重。
因而三教的天尊、圣人和佛陀在人间的痕迹最重。
三教五境至高中,又以儒家圣人最体恤后人,为确保儒家道理长存,更是在天地间留下了不朽不灭的圣人道理镇压儒家气运,藏于天地之间的儒家圣人道理便是儒家最珍贵最大的瑰宝。
孟子虚影抬手挡浩然浪潮,这一手有大山压顶气象,势不可挡的浩然浪潮停在了孟子虚影掌中。
圣人言对天地三才规矩。
圣人道理对天地道理。
方圆百里的浩然气如釜底加薪,沸水更沸。
任凭浩然浪潮汹涌澎湃如江海,孟子虚影岿然不动,长袖飘摇,鬓角发丝随风轻轻拂动,说不尽的风流写意。
纵然只是道理化身,亦可只手拦住姜落尘最大的规矩。
孟子虚影手掌缓缓向前递进,掌中仿佛有千刀万剑,浩然浪潮不断崩溃。
姜落尘先向着孟子虚影一鞠躬,而后起身,腰杆挺直,朗声道:“圣人高过天否?”
这一句话扶摇间上了九霄,下一刻浩然浪潮便开始自行生长,气势不但没有衰减,反而一浪重过一浪,有雷霆声势,似山岳压顶,气势雄壮。
似乎得了老天回应。
天地加力,让孟子虚影不得不再出另一只手,以双手撑住浩然大江,挡重重巨浪。
宽度和长度在不断依旧叠加的浩然浪潮依旧凭借稳步攀升的气势,汹涌推进,孟子虚影身上浩然气暗淡了几分。
孟子虚影双手一扯,浩然浪潮被扯碎,代表着孟子仁与善思想的两口浩然剑破碎了代表天和地的道理,唯独那‘人’字留了下来。
撕碎的浩然浪潮如反扑一般撞击孟子虚影,每一次的透体而过都让孟子虚影暗淡一分。
“大人以继明照四方。”
孟子虚影消散之前开口了,天地之间毫无声响,但姜落尘和老孟儒偏偏一字不差听入耳中。
这是《易经》离卦的象辞,意指品德高尚的人应该持续不断地用智慧和德行照耀和引导天下四方。
这是孟子给姜落尘和老孟儒这两个儒家后辈的赠言,告诫他们应该以各自的学问去教导四方,不该在此争斗。
闻益言如赠金。
姜落尘恭恭敬敬地向散去的孟子虚影行了一礼。
浩然浪潮失了天、地道理无以为继随同消散。
但这不是平手。
老孟儒退了一丈远,他输了一筹。
老孟儒确实不服输,阴沉道:“你以三境迫使我退后一丈,年轻一代中,无人出其右。但还不够拦住我。”
姜落尘平静道:“圣人最后的赠言也是给你,你就没有一点醒悟吗?”
老孟儒的脸色更加阴沉:“圣人的话我铭感五内,但此行亦是践行圣人道。”
姜落尘喟然一叹,一挥双袖,袖中两阵秋风,再聚天地浩然气,他的背后竖起了一张张巨大的典籍书页。
一页页俱是他三十年来读透彻的诗词文章。
不全是规矩之学。
老孟儒望着学富五车的张张页页的文意,很惊讶,但摇摇头:“文意虽多,但依旧不够,拿出老夫子教你的儒家真意。”
姜落尘轻笑道:“老师言因材施教,不会刻意教导我们儒家学问,让我们自行悟道求路,最多在我们不解时出言解惑。”
老孟儒冷哼道:“老夫子心够大的,还想学孔圣人,厚颜无耻。”
姜落尘脸黑了几分,清冷道:“读书贵在自求自得,学问必经自已求得者,方才切实有用。作为儒家贤人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又被后学教训,老孟儒难堪的很,提剑上前,冷声道:“牙尖嘴利的小辈,休要逞口舌之利,你且拿这些自求来的学问试试能不能拦得住我。”
“再加上我,可否拦得住孟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