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风云1864葡萄无牙

第378章爆发冲突

第378章爆发冲突

十多天后

马来亚总督何仙完成了三年的任期,奉命返回马尼拉述职,拟接任港口航运与交通部大臣一职,成为第二届内阁成员之一。原港口航运与交通部大臣韦霍斯特神父,转任马尼拉大学校长,从此脱离政界,专心于教书育人的高等教育事业。

名都洛公爵郑国亮上校晋升少将,并兼任马来亚总督一职,成为妥妥的一方大员,这极具楚王郑国辉任用官员的特点。

做到一方大员的级别,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多高,而是省心,好用且忠心不二,帮着楚王守好这一摊子,这是最重要的品质。

至于具体事务

那么有总督府的各级事务官去处理,有相应的目标考核,激励举措,做的好升官发财,一路平步青云。

做的不好自然年度考评不合格,那么拍拍屁股滚蛋,正规官场上叫做“引咎辞职”,楚国政府不养闲人。

楚国另一位海南总督郑守信侯爵,兼任副首相,他同样是郑氏族人,与楚国王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捆在一根绳上的蚂蚱。

随着香格里拉群岛华人移民垦殖的深入,人口的不断增多,设置一位香格里拉总督的呼声就高涨了起来。

政府中的大臣们,一致看好惩戒总署署长郑家宝担任此要职,最关键的理由就是2点。

第一点,郑家宝是郑氏族人,第二点,此人是楚王的绝对心腹,忠诚度毋庸置疑。

所谓:无风不起浪。

果然在几天后,郑家宝获任香格里拉总督,其管辖范围包括所罗门群岛,苏拉威西群岛及南部太平洋诸岛,总督府设在新西安。

在楚国的行政体制中,是没有省和州这一级,基本由总督府代替行使上级行政职能。

所谓的东马来亚三州或兰芳州,只是个地理概念,这个地区属于砂捞越州,那个地区属于文莱州,并没有相应的行政机构设置。

具体的就是总督衙门,府衙门,县衙门三级行政机构,至于镇,村两级基层,那就不属于政府衙门了,属于基层乡绅自治的范围。

镇长和村长都是选举产生,只有非常微薄的职务补助,而不是专职的镇长或者村长这样的官职。

这些镇长和村长都有主业,要么是退役军人,工厂主,要么是种植园主或者庄园主,要么是教师或贵族乡绅,因为热心公益事业才会担任镇,村二级的职务。

说实话,这样的镇长和村长吃力不讨好,事情多且收入微薄,没有一些奉献精神真的干不了。

但奇怪的是,镇长和村长这些职务从来也不缺人,这就是权力的魅力。

就在楚国第二届内阁政府筹备的时期,与马六甲之新加坡展开的十国外交磋商会议,持续了一个多月,也进行到了第二轮。

此次南洋十国外交磋商会议,由楚国提议召开,英国主持,共有英国,法国,楚国,德国,美国,俄国,荷兰,比利时,葡萄牙和暹罗王国共10个国家外交代表参与,阵容相当之可观。

这也是南洋地区空前规模的国际盛会,甚至吸引了欧洲的关注目光,相关进展在《泰晤士报》《里昂日报》等欧洲权威媒体上,都有跟进的报道。

可以看到

参与的各国都是外交独立的国家,包括了英,法,德,美,俄传统列强,也包括了在印度果阿拥有殖民地的葡萄牙,也包含了热衷于在亚洲地区科学考察的比利时,和中南半岛唯一独立的国家暹罗王国。

至于被殖民的越南王国,柔佛王国及西马来亚土著六国,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的扶桑国,琉球王国,亚齐王国等等,统统没有资格参与。

此次的十国外交磋商会,主题是“契约公信力与自由贸易”。

其主旨是签署的国际公约是否得到信守?承诺的侨民保护是否沦为一句空话,如何推广自由贸易并消除贸易壁垒,实现南洋地区繁荣和共同进步。

楚国与荷兰双方的外交代表,在国际外交斡旋会议上争论的极其激烈,荷兰人常常被问的张口结舌,呛的面红耳赤,集火成了靶子。

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一拍脑门出台的三恶法,原本就站不住脚,是理亏的一方。

拿到国际舞台上来,被诘问的简直体无完肤。

荷兰人拿兰芳国出来说事儿,以此证明楚国为首的华人势力的大举入侵,会对地区形势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威胁到荷兰王国的殖民统治地位。

这本身就站不住脚,兰芳国明面上是独立华人国家,迄今为止拥有80多年历史,已经为周边各国广泛承认。

其内部的势力角逐,民心所向归附楚国,从大局上来看一点问题都没有,百川归流汇入大海嘛!

桥归桥,路归路,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与兰芳国是两码事儿。

不能说隔壁的兰芳这地宅基地是荷兰人先看上的,就不能半买半送的给楚国,这主要看兰芳自己的心思。

那么沙俄老毛子先看上阿富汗,英国人就不能抢先一步占领吗?

沙俄老毛子先看上了伊朗王国,已经下手侵占了伊朗北部,那么英国人就不能抢先一步侵占伊朗王国南部吗?

法国人意欲殖民中南半岛,将中南半岛整合成一个不逊色于印度次大陆的连片殖民地,而英国人抢先一步发动了英缅战争,将缅甸占了下来

谁先得到是谁的,这就是19世纪国际秩序的法则,沙俄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去制裁英国侨民。

那么同样的,荷兰也不能因为这个原因去制裁楚国侨民,显然很不合理。

在第二轮磋商后,征询各国代表意见,英国做出了下述四点安排:

第一条,各国形成公议,要求荷兰方面遵从已签订的保护侨民利益条约,遵重契约的严肃性,撤销相关不合理法案。

第二条,各国形成公议,要求楚国方面作出公开承诺,以消除荷兰王国的担忧。

对当前没有争议的加里曼丹岛南部荷属地区,楚国承诺不试图染指,承诺不以武力或者其他方式改变现状。

第三条,参与外交斡旋的其他各国共同签署《新加坡宣言》,尊重契约的严肃性,并监督双方执行。

第四条,各方继续就自由贸易和消除关税壁垒展开深入磋商,以达成促进地区贸易繁荣,共同进步之愿景。

楚国率先表示同意英国的4点,愿意在政府层面作出公开承诺,并信守诺言。

可荷兰王国方面在慎重研究后,却断然拒绝了英国的4点要求。

其理由有三

第一,若全面废除华人限制法案,那么华人侨民无限制的涌入,必将会改变东印度群岛现状,这是荷方不能接受的结果。

第二,整个南洋地区的华人已形成完整而强大的贸易圈,再加上有楚国金融的助力,在商业领域无可匹敌,这是不争的事实。

若是放开限制

华人可以自由的购买田产和种植园以及固定资产,那么华人社会的势力就会无限膨胀,达到难以制约的地步,潜在危害极大。

第三,即便楚国公开承诺信守领土边界,其信誉存疑。

若不加以严格限制,加里曼丹岛南部人口结构现状改变是大概率事件,荷兰殖民政府不能冒这样的风险。说到底

荷兰人对几乎无穷无尽的华人移民怀有深深的畏惧,这几年来,他们眼睁睁的看着楚国从弱小,一步步强大起来,转眼变成可以与自己比肩的巨人。

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府治下,拥有爪哇岛1240余万人,加里曼丹岛南部130余万人,苏门答腊岛250余万人,总数约1630余万人。

这与当前楚国的人口数量相当,确实是差不多的地区小巨人,强于中南半岛的法属西贡殖民地和英属海峡殖民地。

这段时间

英国海峡殖民地奥德总督可没少费心血,他很想促成这次空前盛大的外交斡旋的成功,这会是履历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显示出杰出的外交协调能力。

没曾想,美梦被荷兰人生生打破了。

奥德总督在本年度的最后几天里,拉拢破裂的各方进行了第三轮外交斡旋,极力的说服双方的任何一方让步,试图弥合分歧。

结果,还是未能如愿。

这一场空前盛大的外交盛会虎头蛇尾的结束,竟然没有达成任何共识,自然也就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这让奥德总督大为光火,感觉丢了面子。

他神情有些抓狂的骂道:“这些该死的荷兰人,难道遵守曾经签署过的条约那么困难吗?这简直是本世纪最大的笑话。”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真见鬼!这些北方佬骨子里都是一些市侩的商人,没有信誉,不遵守契约,见利忘义,我简直受够了,都是些蠢货。”

“还有那些该死的东方人,为什么就不能消停些?”

1872年元月11日

在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辖下的东加里曼丹省三马林达,因为剥夺华人船商运营资格,扣留货船爆发了一场激烈冲突。

在冲突中

忽然冲出来的十几名华人青年挥舞雪亮的砍刀,将7名白人砍死砍伤,并有十几名土著巡捕死伤,引来了全城警哨。

迅速出击的一百多名白人军警,抬起步枪,对准码头混乱的人群就展开齐射镇压,当场打死打伤数十人,其他大多做了鸟兽散。

到了晚间

一股华人武装夜袭了三马林达巡捕房,用砍刀和火枪杀伤十几名白人巡捕,并且一把火烧了巡捕房,这导致“三马林达血案”再次升级。

白人军警大举出动,对全城的华人嫌疑犯进行了搜捕,一片哭喊和打砸之声,令整个城市陷入混乱。

对于发生在东加里曼丹省的冲突,楚国表示了高度关注,并且放言:

若是华人侨民不能得到公正平等的对待,楚国不排除用武力解决问题,所有的选项都有可能,绝不允许荷军采用粗暴的镇压手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元月20日

在中加里曼丹省的马辰,当地巡捕房将一户华商从自己家铺面撵出来,这户华商誓死不从,结果点燃了柴火,一家五口竟葬身于火海之中。

这起惨剧发生后,当地爆发了数千人规模的华人大游行,游行的队伍抵达马辰教堂前的小广场时,遭到了军警的无情排枪射杀。

瞬间造成巨大的混乱,在枪伤和践踏中22人死亡,150多人受伤,被捕二百余人。

事件发生后

楚国皇家海军出动了铁甲舰队,一路巡游至马辰港,用舰炮猛烈轰击马辰,对荷兰白人殖民者发出了最直接的战争威胁。

立刻释放所有华人,优厚抚恤死者家属,赔偿药费并公开道歉,严禁军队参与地方治安镇压行动,保持克制,合理解决问题。

否则,巴达维亚及所有荷属东印度群岛殖民地皆成一片火海。

限时3日,逾期不予正面回答或违反任何一条,楚国将会对荷兰王国正式宣战。

南洋爆发的这场空前危机,立时引来了英国人的关注。

从加尔各答出发的英国皇家海军第三战列舰队新锐的铁甲舰队,以排水量6852吨的“肯辛顿公爵”号为旗舰,开始动身前往南洋而来。

只不过,印度加尔各答距离巴达维亚近五千公里远,巴达维亚至马辰还有1700多公里。

以英国铁甲舰队的航速,至少需要11~12天才能抵达,再加上中途在新加坡补给,这个时间就拉长到两周以上。

短短三天时间,肯定无法赶到。

为了避免战争爆发,英国海峡殖民地奥德总督再次向楚国做出了担保,他担保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肯定会遵守楚国条件,同时派出英国特使紧急赶赴巴达维亚,进行危机外交斡旋。

抵达巴达维亚的英国特使乔基姆-安德森爵士直接亮明底线,上述两次恶性事件,其过错方皆在于荷方,致使当前局势空前恶化。

英国为荷方做出了担保,要求荷方不折不扣的遵循楚国最后通牒,这是合理要求,需不打折扣的完成,避免事件再度向危险深渊滑落。

若荷方不能遵守,则英国将在今后的两国事务中保持中立,包括爆发战争情况下,一切后果由荷方自身承担。

这个表态就比较严重了,荷方能够如此的狂妄,很大的因素就是有着英国在背后撑腰,足以目空一切。

撤掉了这个梯子,那岂不是玩完?

迫于无奈,荷属东印度群岛总督巴布尔-韦布鲁根爵士只能完全同意英方特使的意见,接受了楚国的最后通牒,并遵照执行。

这样的行为,不蒂于狠狠打了自己一耳光。

荷兰当局释放了二百多名被捕的华人群众,并对马辰事件和三马林达血案死伤者进行赔偿,严惩肇事者,并承诺绝不派遣荷军平息地方冲突。

一切以殖民总督府下属巡捕房维持治安为主,以治安事件处置,并放弃强行没收华人固定资产和船务公司经营权之举措,以平息事态。

消息传出

经过马尼拉《世界日报》的广泛报道,楚国国内一片欢呼雀跃之声,很多城市中的华人群众罗打鼓,鸣放鞭炮庆祝,人人脸上都是一副自豪的神情。

这对楚国而言,无疑是凝聚民心的一针强心剂。

政府借此进行了一波广泛的宣传,“华人在海外,只有团结才有力量”,否则就是一团散沙,任人凌辱,“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自扫门前雪的思想要不得。”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