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向巴塔哥尼亚平原进军
第377章向巴塔哥尼亚平原进军
青铜饕餮香炉散发着袅袅龙诞香味儿,有着沁人肺腑的神奇功效,让人回味悠长。考量了一番英国人可能的应对举措,楚王郑国辉心里有了底。
这几年
通过原油和大宗物资贸易,楚国与英国王室及数个极有影响力的顶级贵族建立了稳固关系,是他的底气所在。
这种建立在互相利益上的关系,只要利益一天不断绝,那么完全值得信任。
没有人会对每年高达数十万英镑的利益说“不”,这种利益纽带远比宗亲,血脉和历史渊源更为牢靠。
至少在楚、荷两国发生纷争时,能够让英国保持客观的中立态度,这就是潜在利益纽带的威力。
透过伦敦上层贵族渠道,楚王郑国辉知道英国人的底线是在爪哇岛。
只要楚国不染指爪哇岛,英国不会做出激烈的反应,也不会与荷兰,法国组成联军,对楚国实施军事打击。
楚王郑国辉能够清晰的感觉到
英国在欧洲,南洋以及世界其他地区,都在推行着地区势力平衡政策。
在欧洲
典型的“大陆势力平衡”政策,英国扶持普鲁士王国与法国争锋,如今形成了德国,法国两强对峙的局面,这符合英国的根本利益。
看到法国实力被削弱了,英国现在的政策又微妙调整,转向扶持法国,限制德国,这一切都是利益所致。
在中美洲
英国扶持楚国在中美洲扩大华人影响力,遏制美国势力南侵,同样是中美洲势力平衡政策所致,而不是偏爱楚国。
在南洋
英国就是扶持荷兰,法国势力,并依据着海峡殖民地牢牢占据主导地位,从多方面限制楚国势力扩张,尤其警惕楚国势力北上。
这包括楚国势力与北方神州大陆的联动,对琉球王国的影响,渗透扶桑国等等,都怀有很重的戒心。
英国近期大举发展与琉球王国的贸易关系,增强在那霸港的存在,就是非常鲜明的一例。
从国际战略角度来看
英国人的举措无疑非常得体,这也是楚王郑国辉钦佩的地方,英国人不愧是世界霸主,拥有全局性的战略眼光,还拥有一大批的阴谋家。
正是基于此
楚国当前的发展政策是强化西方和北方的贸易联系(注,包括英国海峡殖民,法国中南半岛殖民地,北方神州和琉球,以及扶桑,朝鲜半岛),重点向西扩张殖民势力,兼顾南方。
伴随着大型移民船长期开通太平洋航线,南美洲航线,源源不断的华人移民通过这一渠道,进抵中美洲和南美洲。
仅太平洋航线上
楚国政府和王室对这条航线的年均补贴,就高达百万银洋规模,重点体现在煤炭价格,税收减让和蔗糖补贴上面。
尤其是对夏威夷群岛的蔗糖补助,占据了近半数额。
经营跨太平洋航线,从西往东的华人移民数量是不用愁的,每一趟移民船都坐得满满当当,让航运公司有钱可挣。
可是回头货却很少,主要以北美的牛皮和夏威夷产蔗糖为主,这是两项大宗物资。
出于对夏威夷日渐壮大的华人势力的警惕,美利坚政府逐渐收紧了进口蔗糖的政策,转而将进口蔗糖的重点放在古巴和巴西,这也是世界两大重点蔗糖产区。
夏威夷岛上的美国白人种植园主,因此政策而利益大为受损。
不得不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挥泪甩卖蔗糖种植园,然后带着钱返回美国。
基本上都由华人商人接手,如今占据着夏威夷群岛蔗糖种植园的绝大部分。
其产出的白糖和优质老冰糖,大部分由经营太平洋航线的航运公司移民船运回,向北方大陆和南洋销售。
反正船放空回来也是放空,不如装些货压舱,还能取得一些收益。
楚国对这批蔗糖进行了价格补贴,使得其总体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向北方广阔市场销售,以维持太平洋航线的双向货物流动。
而进口的大量北美牛皮,则在国内进行加工,制成各种牛皮产品销售,亦能带动国内皮具产业发展。
从夏威夷群岛前往南美洲皮埃诺岛的航线,返程时,主要运输硝石和铜锭,铜锭基本在巴拿马港就销售一空,主要出口对象是欧洲。
为了加工铜矿石,楚国政府已经投资在皮埃诺岛开发建设了几座铜矿山,建设了大型铜冶炼厂,具备年处理十几万吨铜矿石的能力。
这些出口欧洲的皮埃诺铜锭,从太平洋一侧的巴拿马城转运到68公里外的科隆城,这个贸易线基本由华人商行主导,从加勒比海沿岸科隆城装船运往欧洲。
硝石则运回夏威夷港,从这里装上返程的太平洋航线移民船,万里迢迢的运回楚国本土,主要用于制造火药。
正是由于合理安排,这才促进了跨太平洋航线和南美洲航线的繁荣,保证了持续向上述两地输入华人移民。
在南美洲
潮水般的华人移民冒险团队,总数已达数百个之多,正在越过安第斯山脉,向着广阔而富饶平坦的巴塔哥尼亚大平原挺近,宛如蝗虫般掳掠当地的印第安部族。
通过武力征服,俘虏的男性印第安人会押回来,以相应的价格卖入铜矿山中,补贴冒险远征耗费的武器枪弹,人员伤亡。
并且补充马匹和补给物资,招募人员,进行下一步的冒险扩张。
俘虏的年轻女性印第安人及牛羊马匹,视华人冒险团队需求,可以自用,也可以出售,没有一定之规。
广阔的巴塔哥尼亚大平原,亦是后世阿根廷南部内格罗河省南部,丘布特省,圣克鲁斯省和火地岛省所在地,如今属于印第安部落时代的马普切人地盘。
华人武装冒险团队的先锋,已经达到了大西洋沿岸,贯穿了巴塔哥尼亚大平原。
楚国殖民地部于8月底,在大西洋沿岸的布兰卡港建立了殖民点,并且在这里向华人冒险团队颁发土地权证,已经引起了阿根廷政府的注意。
布兰卡港距离北方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只有900余公里,位于后世布宜诺斯艾利斯省最南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港口。
由于这几年阿根廷集中注意力与北方的巴拉圭战争,没有顾及最南方地区。
当华人势力抵达时,布兰卡只是个拥有130多名白人的小镇,有个不大的木质码头栈桥,用于向外输出本地产出的小麦。
华人势力毫不犹豫的占据了此地,这些当地的白人也随之消失。
发展到如今仅仅三个多月,布兰卡已是个拥有3700余人口的纯粹华人城镇,并且有大量的华人冒险团队经常出入,往来非常频繁。
他们在这里置换物资,出售印第安俘虏,换取马匹,枪支,罐头,毛毯等补给物资,并邀请殖民官员勘测土地权属。
殖民官员并不会白跑一趟,一般会聚集三四个或更多相应需求的冒险团队,需额外给予丰厚报酬,然后骑上马,跟随着前往需要确权的内陆地区。
根据殖民地部规定
布兰卡及其周边200公里范围内,属于王室所有,不接受任何华人冒险团队的土地确权登记,这片地区以外则可以。
这就意味着
当地负责确权的殖民官员,每次出行至少要数百公里之远,至少要一两个星期才能返回。
过程很简单。
确认华人冒险团队的占领区后,与原本登记的没有重复,就可以授予土地确权铜杖,铜牌,上面镌刻着楚国王室徽章和土地编号。
每一杆镌刻着楚国王室徽章的铜杖,价值1000银洋,土地确权按照面积收费,每公顷土地收费5块银洋,可贷款,可欠账,但是要计算利息。
只有拿到土地确权铜杖,才能落实华人冒险团队最终的收获,避免相互间无谓的争斗。
殖民地部压根不管这些华人冒险团队圈多少地盘?
圈占一千公顷就是五千银洋,圈占1万公顷就是5万银洋,圈占十万公顷就是五十万银洋。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只要你交的起钱,那么土地就是你的。
这笔土地确权登记费,可以贷款5~10年,年息10%,分批逐步还清。
还不清巨额土地确权登记费,那么就对不起了,土地收回拍卖,殖民地部反正不吃亏。
正是基于这样的殖民政策,很多华人冒险团队都会仔细衡量自身的垦殖能力,不会无限放大的圈占土地。
许多华人家族在数十年后,纷纷后悔当时胆子小了,圈占的土地少了,只圈占了数千公顷。
武装团队中大家再一一分配,每家每户,也就是数十上百公顷而已,撑死了算个中型牧场。
敢于圈占上万公顷或数万公顷土地的大型华人冒险团队也有,但是不多。
楚王郑国辉收回目光,心中泛起微微的得意。
巴拉圭战争的阿根廷政府,正在忙于军事占领巴拉圭土地,关于巴拉圭的问题充斥了阿根廷朝堂,对于南方巴塔哥尼亚大平原上发生的异变,却没有清晰的认知。
还是美国人大声疾呼,才引起了部分阿根廷政界人士的重视。
可重视有什么用?
现今的阿根廷人口约150万,实力仅限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范围内,向南尚未抵达布兰卡港,其重心在北方地区。
由于战争的耽搁,原本在阿根廷大肆叫嚣的征服印第安部落,向巴塔哥尼亚地区扩张的呼声已经数年未闻。
这片广阔的平原,成了阿根廷忽略的地区。
一切一切的重心,都落到了北方的巴拉圭战事上,这是阿根廷,巴西再加上乌拉圭三国费尽了吃奶的力气,从1864年至1870年,历经6年时间好不容易才打下的胜利成果。
三国联军为此损失数十万人,战死超过10万人,仅阿根廷一方,就损失了27000余军队,接近阿根廷总人口的1.8%。
这些阿根廷青壮年男性白人的阵亡,无论如何,都是惨重的损失。
对于美国人的大声疾呼,“巴塔哥尼亚大平原正在被华人势力侵占”“若不紧急行动起来,那片印第安人的广阔平原,将会成为华人家园”“必须要以强硬手段,对付楚国的入侵”“南美洲虽大,也难以容纳华人势力”云云。
这些呼声中饱含着急切,无奈和心酸,可并没有引起阿根廷人的普遍重视。
在现在的阿根廷社会中,上上下下都是对战争结束的欢欣之情,战争胜利了,噩梦结束了,可以好好的过和平的日子了。
美国的呼声,遭到了很多反对战争的阿根廷政界人士的激烈反驳,他们认为:
以阿根廷现有的人口,已经拥有了足够广阔的牧场,战争胜利后,阿根廷收获了巴拉圭东部数万平方公里的丰饶土地,吃的满嘴流油。
数万阿根廷人正在向巴拉圭东部迁徙,以占领并开垦如此广阔的地区。
他们呼吁和平,反对战争,对南部几乎无穷无尽的广阔荒原,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更不愿意再进行一场战争。
这其中
亦有楚国势力策动的舆论风暴,再一次显示了潜移默化的舆论威力,影响到了阿根廷人普遍认知。
这正是楚王郑国辉尤为得意的地方,达到这样的目的,只不过花费了数千银洋,买通了一些阿根廷有威望的政客和文化名人而已,付出简直微不足道。
这是自夏威夷事件后,舆论威力再次发挥作用,包括美国人在内都没有意识到,民意在舆论中被悄悄的改变。
唯一可能关注到的,只会是英国人。
好在英国人并不关注南美洲那片印第安人的广阔土地,对华人势力的大举入侵,顶多皱皱眉头。
说上一句:“这些该死的东方人,怎么会对土地拥有如此浓厚的兴趣?”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英国人在19世纪推行的国际准则就是谁发现,谁占领,谁拥有……
既然南美洲的南部是原本的荒芜地区,阿根廷人不去占据,智利人不去占据,那么楚国人大举占领该地区,亦未尝不可。
这片土地上的土著印第安部族马普切人,在英国人的考虑中,很自然的就被忽略了。
当今世界并不是人人平等,弱小的民族没有对等的资格,属于被征服和文明传播的落后人种,没有白人会关心。
如果关心了,重视了,为此大声疾呼,甚至不惜大动干戈,那也不是为了当地土著人的利益,而是看中了他们的地盘。
面对大幅世界地图,楚王郑国辉充满自信的笑了。
他的东进战略决策非常正确,楚国未来的新增长极在广阔的巴塔哥尼亚大平原,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辽阔领土。
阻力最小,收益最大,只有美国佬急得跳脚,却又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