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四福晋11
直到他确认这种水稻能在北方环境下成功种植后,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他的育种过程,耐心且持久,为中国水稻的北移和推广奠定了基础。
康熙帝的水稻栽培史上的另一项贡献是推动了双季稻的发展,虽然双季稻在明代已有一些记载,但当时的双季稻主要是指糯米和粳米的连作,而康熙皇帝创造的双季稻则突破了这一传统,实现了同种粳稻的双季连作。
为了农业的需要,康熙还努力研究气象,他下令各地每天记录当地的阴晴风雨,由主要负责人按时上报,并作为一种制度规定下来。至今,故宫内还保存着大批清代的《晴雨录》。这是一批很宝贵的气象史料。
为了同样的需要,康熙还研究蝗虫,调查灭蝗的方法,并亲自指导一些地区的灭蝗工作。
一个古代皇帝,能亲力亲为研究农业多年,康熙绝对是独一份了,这一点,栖宁很是敬佩,要知道很多研究,研究多年可能都没有任何成果,但康熙还是能耐心去研究。
推广御稻米时,也是在实验田里反复实验了多年,才全国性推广的,这也是很严谨很科学了。
除了培育良种和病害医治方法外,栖宁和胤祚还写上了红薯的推广情况。
红薯在明朝的时候就被带回来了,但是直到乾隆朝才开始全国推广,就是因为红薯不易储存,乾隆朝时研究出了地窖储存法,才让红薯得到了大量种植。
康熙收到胤祚呈上的农书后,兴奋的研究了多日,召集了户部的官员一起研究,胤祚都留在皇宫加班了,已经多日未回。
栖宁这边闭门谢客,因为这件事出来很多人托关系想要求他们培育的良种,她又不是冤大头,除了给康熙用的,剩下的当然要给自己的田庄种上了。
这几年,康熙在农业大力推广,胤祚也出差往全国各地跑,栖宁就在王府带着小苹果,继续研究杂交水稻。
直到康熙四十七年塞外出巡,历史的节点又来了,不出意外,太子胤礽被废了。
朝中局势变的紧张,大阿哥主张杀了太子,被三阿哥举报说他魇镇太子,大阿哥被革爵圈禁。康熙让大臣推选新的太子,大部分大臣都极力推荐八阿哥,只有少数推荐其他皇子的,八阿哥被骂回家关禁闭。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朝中的局势一变再变,栖宁和胤祚知道历史,这些事都没有掺和进去,一心只想种田,提前抢了四阿哥的人设。
康熙四十八年,太子复立,康熙大封皇子爵位,胤祚早已经是亲王,封无可封了,念及他这些年的贡献,被封为铁帽子亲王。
栖宁在这个时候怀了二胎,对外说这胎怀的不好,要静养,推了所有的社交,胤祚继续在外指导农业,夫妻俩摆明了不想参与夺嫡之事。
这当然是假的,栖宁已经想好办法夺嫡了,现在就不参与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