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如懿传4
"嘘——小声点,听说那位太医生得眉清目秀..."
两名宫女的窃窃私语从假山后传来,我猛地停住脚步,示意翠儿别出声。她们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我头上——高贵妃果然开始对如懿下手了。
"...据说有人看见娴妃娘娘的贴身宫女偷偷倒药渣..."
我的心沉了下去。在后宫,妃嫔与太医有染是最恶毒的指控之一,一旦传开,即使查无实据,也会永远成为污点。历史上多少清白女子就毁在这种谣言上。
回到寝宫,我立刻翻出那本秘密笔记。按照史书记载,乾隆早期后宫确实有过类似谣言,但具体针对谁、何时发生却无详细记载。我咬着笔头思索:该如何帮如懿化解这场危机?
直接向皇帝报告?不行,没有证据反而会打草惊蛇。当面质问高贵妃?更是自寻死路。现代职场中对付谣言的方法有哪些?
我眼睛一亮——转移注意力,制造新话题!
"翠儿,宫里最近可有什么新鲜事?"
翠儿歪着头想了想:"除了娴妃娘娘的谣言,就是下月太后寿辰的事了。各宫娘娘都在准备寿礼呢。"
太后寿辰...我若有所思。若能在这个场合让如懿大放异彩,谣言自然不攻自破。但如懿擅长什么?我回忆着那幅未完成的花鸟画...
"翠儿,娴妃娘娘的画技在宫中如何?"
"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听说皇上都夸过呢。"翠儿眼睛发亮,"不过娴妃娘娘很少当众作画,知道的人不多。"
一个计划在我脑中成形。我取出一张洒金笺,用新得的羽毛笔蘸墨写下几行字,折好交给翠儿:"务必亲手交给娴妃娘娘。"
三日后,翊坤宫传出消息:娴妃要举办一个小型诗画会,邀请各宫嫔妃共赏春色、吟诗作画,为太后寿辰预热。
诗画会当天,我早早到了翊坤宫。如懿一身淡青旗袍,发间只簪一支白玉兰,清雅如画。她见到我,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
"妹妹来得正好,帮我看看这布置可还妥当?"
翊坤宫后花园里,几张案几错落摆放,上面备有笔墨纸砚。一株盛开的海棠树下,设了一张特别大的画案,铺着上等宣纸。
"娘娘想得周到。"我轻声道,"那件事..."
如懿眼神一黯:"多谢妹妹提醒。这谣言来势汹汹,本宫一时竟不知如何应对。"
"娘娘放心,今日过后,风向必变。"我握了握她的手,"只需按计划行事。"
嫔妃们陆续到来,连高贵妃也带着看好戏的神情出现了。如懿从容地招待众人,提议以"春"为题吟诗作画。
"本宫不才,抛砖引玉。"如懿走到海棠树下的画案前,挽袖执笔。
所有人都屏息注视。只见如懿手腕轻转,笔走龙蛇,不多时,一幅《海棠春睡图》便跃然纸上。画中海棠娇艳欲滴,一只彩蝶停驻花间,栩栩如生。更妙的是,她还在留白处题了一首自创的小诗:
"春风拂槛露华浓,
蝶恋花香入梦中。
莫道深宫无逸趣,
一枝红艳醉千钟。"
"好!"我不禁喝彩。这诗画不仅展现了如懿的才华,更暗含深意——"蝶恋花"明指春光,暗喻帝妃之情;"深宫无逸趣"则是对谣言最优雅的回击。
在场嫔妃纷纷赞叹,连高贵妃也不得不勉强称赞几句。我趁机引导话题:"娴妃娘娘画技如此精湛,不如寿辰当日为太后现场作画如何?"
如懿会意,谦逊道:"若太后不嫌粗陋,本宫自当效劳。"
诗画会大获成功。不出所料,接下来的日子里,宫中谈论的不再是娴妃与太医的谣言,而是她那令人惊艳的画技和即将在太后寿辰上的表演。
"小主真厉害!"翠儿兴奋地说,"现在宫里都在夸娴妃娘娘才貌双全,那些闲话再也无人提起了。"
我松了口气。现代公关策略在古代同样有效——用正面新闻覆盖负面舆论,古今如一。
正当我自我陶醉时,太监尖细的声音从门外传来:"皇上驾到——"
我手忙脚乱地藏起笔记,刚站起身,乾隆已大步走了进来。他今日穿了一件石青色常服,腰间系着黄带子,比正式场合看起来随意许多。
"嫔妾参见皇上。"我连忙行礼。
"免礼。"乾隆随意地坐在主位上,目光扫过我的书桌,"在看什么书?"
"回皇上,只是些闲杂诗词。"我心跳加速,那本要命的笔记就藏在抽屉里。
乾隆不置可否,示意身后的太监呈上一个锦盒:"前日朕得了一副象牙棋,想起苏常在见识不凡,特来与你对弈一局。"
我松了口气,同时又紧张起来——我的围棋水平仅限于知道规则而已。
太监摆好棋盘,黑白两色棋子晶莹剔透,触手生温。乾隆执黑先行,落子天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知道他是在委婉地说我下得烂。情急之下,我决定剑走偏锋——改用现代国际象棋的思路来下围棋。
接下来的几步,我故意弃子取势,牺牲边角争夺中央。乾隆明显愣住了,这种违背传统的下法在围棋中极为罕见。
"这..."他盯着棋盘,眉头紧锁,"苏常在这是何意?"
"回皇上,嫔妾以为棋如用兵,有时需弃小保大。"我壮着胆子解释,"边角虽实,中央虽虚,但得中原者得天下。"
乾隆眼中精光一闪:"有趣。"他改变策略,开始与我争夺中腹。
奇迹般地,我的非常规战术竟然奏效,虽然最终仍是乾隆胜出,但差距比预期小得多。
"好一局棋!"乾隆收子时赞叹,"苏常在思路奇特,不拘一格,朕许久未曾如此尽兴了。"
"皇上过奖,嫔妾不过胡乱下子罢了。"
乾隆摇摇头:"非也。朕观你棋路,看似毫无章法,实则暗合兵法。女子中有此等见识的实在罕见。"他顿了顿,"你读过《孙子兵法》?"
"略知一二。"我谨慎回答,"家父藏书颇丰,嫔妾自幼耳濡目染。"
乾隆若有所思地看了我一眼:"明日朕在御书房与大臣议事,苏常在也来吧。"
我惊得差点打翻茶盏:"嫔妾...嫔妾恐怕不妥..."
"无妨。"乾隆起身,"朕准你在一旁听政。你的见解...或许能给朕新的启发。"
送走皇帝,我双腿发软地坐回椅子上。皇帝让我一个后宫妃嫔去听政?这在等级森严的清朝简直是闻所未闻!翠儿却兴奋得满脸通红:"小主!这是天大的恩典啊!"
我却忧心忡忡。皇帝对我的兴趣越浓,我暴露的风险就越大。更何况,若我听到什么军国大事,忍不住用现代知识进言,会不会改变历史走向?
第二天,我换上最素雅的旗袍,戴上最简朴的首饰,忐忑不安地前往乾清宫。太监引我进入御书房侧间,这里与正殿仅一帘之隔,能清楚听到议事内容。
"...准噶尔部再次骚扰边境,臣以为当立即派兵镇压..."一个粗犷的声音说道。
"不然。"另一个文雅些的声音反对,"连年用兵,国库吃紧。不如先派使者招抚..."
我屏息听着。这是乾隆早期的西北边疆问题!历史上,乾隆确实在即位初期对西北用兵,最终彻底平定准噶尔。若他现在选择招抚...
"苏常在有何见解?"
我吓了一跳,没想到乾隆会突然点我的名。帘子被掀开,几位大臣惊讶的目光齐刷刷射向我。
"嫔妾...嫔妾不敢妄议朝政..."我结结巴巴地说。
"无妨。"乾隆语气轻松,"朕准你说。"
我深吸一口气。若按历史知识,我应该支持用兵;但若真说出来,岂不是干预了历史?
"嫔妾以为...准噶尔部反复无常,招抚恐难长久..."我谨慎地选择措辞,"但用兵耗费巨大,需做好充分准备..."
乾隆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苏常在竟知边疆事?"
"嫔妾...嫔妾曾听家父谈及..."我额头沁出细汗。
议事结束后,乾隆单独留下我:"苏常在今日所言,与朕所想不谋而合。"他意味深长地看着我,"你父亲...只是个五品通政司参议?"
我心跳如鼓:"是..."
"可惜了。"乾隆轻叹,"若为男子,当是国之栋梁。"
这句话不知是夸奖还是试探。我低头不语,生怕多说多错。
"这个赏你。"乾隆从案头取下一方砚台,"朕看你常用西洋笔,但我华夏毛笔亦不可废。"
我谢恩接过,触手冰凉——竟是一方上好的端砚。
回到寝宫,我瘫在榻上,精疲力竭。今天实在太险了,差点就暴露了自己不该知道的事情。看来皇帝对我的兴趣已经超出了后宫妃嫔的范畴,这既是机遇,也是巨大的风险。
正当我思索对策时,翠儿急匆匆跑进来:"小主!皇后娘娘召见!"
长春宫内,富察皇后端坐在主位上,神色平静。我行礼后,她赐座看茶,态度和蔼得让人不安。
"听闻皇上近日常召苏妹妹说话?"皇后开门见山。
"回娘娘,嫔妾只是偶尔陪皇上对弈..."
皇后轻笑:"妹妹不必紧张。皇上喜欢你,是好事。"她抿了口茶,"只是后宫妃嫔参与朝政,有违祖制..."
我心头一紧:"嫔妾绝无干政之意!"
"本宫知道。"皇后放下茶盏,"但有些界限,还是不要逾越为好。妹妹聪慧,当明白本宫的意思。"
离开长春宫,我后背已被冷汗浸湿。皇后的警告再明显不过——皇帝可以宠我,但我若越界干预朝政,后果不堪设想。
接下来的日子,我刻意减少与皇帝的接触,把更多时间花在与如懿的交往上。我们常在翊坤宫后花园赏花品茗,偶尔也讨论诗画。如懿的才情确实令人叹服,她笔下的花鸟鱼虫都仿佛有生命一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妹妹近日似乎心事重重?"一天,如懿突然问道。
我犹豫片刻,还是将皇后的警告和自己的担忧告诉了她。如懿听完,轻叹一声:"皇后娘娘最重规矩,妹妹确实该小心些。不过..."她压低声音,"皇上既欣赏你,必有道理。妹妹只需把握好分寸即可。"
"娘娘不觉得嫔妾越矩?"
如懿笑了:"本宫虽居深宫,却也知女子未必不如男。妹妹有见识,是好事。"
她的话让我心头一暖。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能遇到如懿这样开明的女子实属难得。
转眼到了太后寿辰,各宫嫔妃纷纷献上贺礼。如懿当场作画的提议大获成功,太后不仅大加赞赏,还特意向皇帝提起。乾隆看如懿的眼神明显多了几分欣赏。
"娴妃娘娘今日可算出尽风头了。"回宫路上,翠儿兴奋地说。
我笑着点头,却看见高贵妃在不远处冷冷地盯着我们,眼中闪烁着怨毒的光芒。我不由打了个寒战——这场后宫之争,恐怕才刚刚开始。
喜欢综影视:过分觊觎请大家收藏:()综影视:过分觊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