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如懿传3
翠儿急匆匆跑进院子,手里攥着一朵半凋的粉牡丹。我接过花,仔细查看叶片背面——密密麻麻的蚜虫正蠕动着,看得我头皮发麻。
"皇后娘娘三日后要在御花园设赏花宴,这可如何是好?"翠儿急得直搓手,"花房的太监说,怕是救不回来了。"
我捻着叶片思索。在现代,这种虫害只需喷点杀虫剂就能解决。但这里是乾隆年间,哪来的化学药剂?
"翠儿,宫里头一般怎么处理虫害?"
"回小主,多是摘除病叶,或者用烟熏。可这次虫害来得太急,花房的人说烟熏会伤了花,摘叶又怕毁了株形..."
我眼前一亮:"去准备些大蒜、花椒和皂角,再找个小炉子来。"
翠儿瞪大眼睛:"小主是要...煮汤?"
"算是吧。"我神秘地笑笑,"不过不是给人喝的。"
一个时辰后,我的小院里飘出一股古怪的气味。我把自制的大蒜花椒水装进瓷瓶,又用细纱布过滤掉渣滓。
"走,去御花园。"
御花园里,几名花匠正愁眉苦脸地围着几株病恹恹的牡丹。见我来了,连忙行礼。
"免礼。"我摆摆手,"本宫家乡有些治理虫害的土方子,想试试看能否救这些牡丹。"
花匠们面面相觑,显然不信一个深宫妇人能有什么妙方。但碍于我的身份,还是退到一旁。
我戴上自制的手套——其实就是丝帕裹手,开始将药水轻轻喷洒在叶片背面。蚜虫遇药即死,纷纷掉落。
"神了!"一个年轻花匠忍不住惊呼。
我笑笑:"每日喷两次,连续三天。记住,要喷在叶子背面,那里虫子最多。"
正说着,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
"苏常在好雅兴,这是在做什么?"
我回头,看见如懿带着两名宫女站在不远处,好奇地望着我手中的瓷瓶。
"回娘娘,嫔妾在给牡丹治病。"我行礼道。
如懿走近看了看:"咦,虫子真的少了。妹妹用的什么方子?"
"不过是大蒜花椒水罢了。"我压低声音,"大蒜气味辛辣,花椒有微毒,兑水后能杀死小虫又不伤花木。"
如懿眼中闪过惊讶:"妹妹还懂这些?"
"家父爱养花,从小耳濡目染了些皮毛。"我随口编了个理由。
"皇后娘娘驾到——"
众人连忙跪迎。富察皇后在宫女太监簇拥下缓步而来,目光落在那几株被我"治疗"过的牡丹上。
"这是怎么回事?"
我正要回答,如懿已开口道:"回皇后娘娘,苏常在正用她家乡的方子治理虫害,效果颇佳。"
皇后走近查看,面露喜色:"果真有效。苏常在有心了。"
"嫔妾分内之事。"我低头道。
皇后又询问了些细节,我一一作答,并承诺将方子抄录给花房。临走时,皇后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赏花宴那日,苏常在也来吧。"
回到寝宫,翠儿兴奋得手舞足蹈:"小主,皇后娘娘亲自邀请您参加赏花宴!这可是天大的体面!"
我却没那么乐观。在后宫,受关注往往意味着更大的风险。尤其是当我无意中抢了某些人的风头时...
赏花宴当日,我特意选了一件淡绿色旗袍,发饰也尽量简单大方。翠儿却觉得太过素净:"小主,其他娘娘肯定都穿红着紫的..."
"正因为如此,我才要反其道而行。"我对着铜镜整理衣领,"有时候,与众不同反而更容易被记住。"
御花园里张灯结彩,数十张矮几错落有致地摆在花丛间。各宫嫔妃陆续到来,个个盛装打扮,争奇斗艳。高贵妃一身大红织金旗袍,头上的点翠步摇随着步伐摇曳生姿,在一众妃嫔中格外醒目。
我按位次坐在末席,安静地观察着这场宫廷盛会。乐师演奏着清雅的宫廷乐曲,宫女们穿梭其间奉上精致茶点。若非知道后宫险恶,这场景倒真像人间仙境。
"苏妹妹。"
我抬头,看见如懿向我走来。她今天穿了一袭淡紫色旗袍,发间只簪了一支玉兰银钗,却衬得气质越发清丽脱俗。
"娘娘金安。"我起身行礼。
如懿示意我坐下:"妹妹的方子真灵验,御花园的花比前几日精神多了。"
我们正说着,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皇上驾到——"
所有人立刻起身跪迎。乾隆一身靛蓝色常服,腰间系着黄带子,步履从容地走到主位。皇后紧随其后,两人并肩而坐。
"都起来吧。"乾隆挥挥手,"今日赏花宴,诸位爱妃不必拘礼。"
众人谢恩归座。乐声再起,宫女们奉上新的茶点。我小心地尝了一块荷花酥,酥皮入口即化,莲蓉馅甜而不腻,美味得让我差点咬到舌头。
"听闻御花园的花木前几日遭了虫害,是苏常在献方治好的?"乾隆突然开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乾隆似乎对我的谦逊很满意:"苏常在不必过谦。朕听闻你那方子颇为巧妙,用的是大蒜花椒?"
"是。大蒜辛辣,花椒微毒,兑水后能驱虫又不伤花木。"我谨慎地回答。
"有意思。"乾隆若有所思,"朕记得《齐民要术》中有类似记载,但用法不同。苏常在这法子是从何处学来的?"
我手心冒汗。皇帝果然博学,竟知道《齐民要术》!幸好我早有准备:"家父爱养花,曾结识一位西域商人,学了些异域种植之法。"
"哦?"乾隆来了兴趣,"西域还有这等妙法?苏常在可还知道其他?"
我暗自松了口气,趁机将一些现代有机种植的知识包装成"西域秘法"讲述。乾隆听得入神,不时提问。不知不觉间,我竟成了宴会的焦点。
高贵妃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当我讲到"轮作之法"时,她突然插话:"皇上,苏常在说得头头是道,可谁知道是真是假?一个深闺女子,哪懂这些农桑之事?"
空气瞬间凝固。乾隆皱起眉头,我则僵在原地,不知如何应对。
"高妹妹此言差矣。"如懿不紧不慢地开口,"《诗经》有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女子懂农事,古已有之。况且苏妹妹所言句句在理,与古籍记载暗合,岂能说是杜撰?"
乾隆点头:"娴妃说得是。高贵妃,你多虑了。"
高贵妃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强笑道:"臣妾只是担心皇上被虚言所误..."
"朕自有判断。"乾隆淡淡地打断她,随即转向我,"苏常在见识不凡,改日朕要与你详谈这些西域农法。"
我连忙谢恩,心跳如鼓。高贵妃恶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我假装没看见,但心里明白,这下梁子结大了。
宴会继续进行,有宫女献上歌舞助兴。我正欣赏着一位舞姬精湛的水袖舞,忽然感觉有人碰了碰我的袖子。低头一看,是个面生的小宫女,悄悄塞给我一张纸条。
我趁人不备展开纸条,上面写着:"小心茶点。"
我心头一紧,抬头四顾,正好捕捉到高贵妃向这边投来的目光。她迅速别过脸,与身旁的嘉嫔说笑起来。
难道...我看向面前刚奉上的新茶和点心,犹豫了。就在这时,如懿的贴身宫女走了过来。
"苏小主,我家娘娘请您过去说话。"
我如蒙大赦,赶紧起身随她来到如懿身边。如懿看似随意地将自己未动过的茶点推到我面前:"妹妹尝尝这个桂花糕,甜而不腻。"
我瞬间明白了她的用意,感激地接过。如懿压低声音:"高贵妃身边的宫女刚才鬼鬼祟祟的,妹妹小心为上。"
"多谢娘娘提醒。"我小声道谢。
赏花宴结束回到寝宫,我瘫在榻上,浑身脱力。今天这场宴会简直像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
"小主,皇上又送赏赐来了!"翠儿兴冲冲跑进来。
我坐起身,看见几个太监捧着托盘进来。这次除了寻常的绸缎首饰外,竟还有一支西洋羽毛笔和一瓶墨水。
"皇上说,苏常在见识广博,特赐西洋文具,望常在多录所见所闻。"太监恭敬道。
我接过羽毛笔,心中百感交集。这支笔在现代再普通不过,但在这乾隆年间,却是稀罕物件。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皇帝认可了我的"见识"。
夜深人静,我辗转难眠,索性起身点上蜡烛,用那支羽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笔尖划过纸面的感觉比毛笔熟悉多了,让我一时恍惚,仿佛回到了现代。
"小主还没睡?"翠儿揉着眼睛进来。
"这就睡。"我放下笔,随口问道,"翠儿,你觉得娴妃娘娘为人如何?"
翠儿立刻清醒了几分:"娴妃娘娘待人温和,从不苛责下人,后宫都说她是个善心人。"
"那她与皇上..."
"皇上很敬重娴妃娘娘,虽不如对高贵妃那般宠爱,但每月总会去翊坤宫几次。"翠儿压低声音,"不过听说娴妃娘娘有时会独自在御花园发呆,有宫女听见她对着鸟儿说话呢。"
这倒是个有趣的信息。历史上的乌拉那拉氏,在成为皇后前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次日清晨,我决定主动去拜访如懿。作为谢礼,我特意带上了自己用剩余材料制作的简易香囊——里面装的是驱虫的草药。
翊坤宫比我的小院宽敞许多,但陈设并不奢华,反而处处透着雅致。如懿在书房接见了我,桌上摊着一幅未完成的工笔画。
"妹妹来得正好,帮我看看这画如何?"
我凑近一看,是一幅花鸟图,笔法细腻,栩栩如生。"娘娘画工了得,这雀儿仿佛要飞出来似的。"
如懿轻笑:"妹妹过奖了。昨日多亏妹妹机智,才没着了高贵妃的道。"
"若非娘娘相助,嫔妾怕是..."我摇摇头,取出香囊,"这是嫔妾自制的驱虫香囊,虽不值钱,但夏日里带在身上可防蚊虫。"
如懿接过,放在鼻尖轻嗅:"气味清冽,闻着就舒心。妹妹有心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们聊了一会儿书画,如懿突然问道:"妹妹似乎读过不少书?昨日说的那些农桑之法,连许多男子都不知晓。"
我心头一紧:"只是...兴趣使然。"
如懿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却没追问。她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外面的天空:"有时候我真羡慕那些飞鸟,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这突如其来的感慨让我惊讶。在我怔愣间,如懿已转过身,脸上恢复了平静的微笑:"妹妹别见怪,一时胡言罢了。"
"不...嫔妾明白。"我犹豫了一下,"其实嫔妾有时也会想,若生为男子,或许能游历四方,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如懿眼睛一亮:"妹妹也有这等想法?"她像是找到了知音,拉着我坐下,"我自幼爱读游记,常幻想有朝一日能像徐霞客那样走遍名山大川..."
我们越聊越投机,从诗词歌赋到地理风情,如懿的见识远超我的想象。她不仅精通琴棋书画,对宫墙外的世界也充满好奇。这与历史上那个最终被废的悲剧皇后形象相去甚远。
"娘娘为何对宫外之事如此了解?"我忍不住问。
如懿的眼神黯了黯:"入宫前,我曾随父亲去过不少地方。那些记忆...格外珍贵。"
我突然理解了为何历史上的如懿最终会精神崩溃。这样一个向往自由的灵魂,被禁锢在深宫数十年,怎能不疯?
日落西山,我不得不告辞。如懿亲自送我出门,临别时轻声道:"妹妹若得闲,常来坐坐。与你说话...很舒心。"
喜欢综影视:过分觊觎请大家收藏:()综影视:过分觊觎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