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线索
“满门被屠?”
林旭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
“对,一个活口都没留下。”
崔运先说到这里,声音又压低了几分,带着一丝神秘。
“另外,此前兖州城最大的粮商上官家族,也因为何文忠的到来,家破人亡。”
“据说,他似乎是知道了兖州官府跟黑风站的一些秘密,但具体是什么秘密,就不得而知了!”
“那上官家族,现在在哪?”
林旭问道。
“早已被人杀光了全家,哪里还有人!”
崔运叹了一口气,随后又好像想起了什么。
“不……或许,也并非一个都没留下。”
“据说,那位粮商有一个女儿,当时因病留在了老家,逃过一劫。”
“后来那姑娘听闻噩耗,千里迢迢赶来兖州,想要告官伸冤。”
“可你觉得,在这兖州地界,谁敢接她的状纸?”
“她四处碰壁,甚至还遭到了不明身份之人的追杀,最后……人就失踪了。”
林旭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的边缘。
官匪勾结……
杀人灭口……
一个想要状告官府和山匪的幸存者……
一条条线索,在他脑海中迅速交织。
“这伙山匪,是何文忠养的狗。”
林旭冷不丁地开口,语气笃定。
“不。”
他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说他们是狗,都抬举他们了。”
“他们根本就是兖州官府豢养的私军!”
“替何文忠,替他背后那位国丈爷,去干所有见不得光的事情,清除所有挡路的障碍!”
私军!
这两个字一出,连崔运先的脸色都变了。
这可是谋逆的大罪!
“林旭,你是不是想到了什么?”
崔运眉头一皱。
“一切都还未可知,但我猜测应该不错,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上官家那个失踪的姑娘。”
林旭站起身,在屋中缓缓踱步。
“何文忠也好,董国丈也罢,他们既然敢做,就一定会想尽办法抹除所有痕迹。”
“但这个活下来的人,就是他们百密一疏的破绽。”
“她亲身经历了这一切,她就是最关键的人证!”
林旭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崔运先。
“我们必须找到她!”
“只要能从她口中问出当年的实情,拿到切实的证据,我们就有了撬动这块铁板的第一个支点!”
崔运先看着林旭眼中燃烧的火焰,也被他的情绪所感染。
没错,与其在这里畏首畏尾,不如放手一搏!
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
“其实,关于这个姑娘的下落,我这里……还真有一点线索。”
“我们锦衣卫在兖州经营多年,也埋下了一些眼线。”
“据其中一个最可靠的眼线传回来的消息,那个姑娘为了躲避追杀,也为了活下去……改名换姓,藏身在了一处地方。”
“何处?”
林旭追问道。
崔运先的表情变得有些古怪。
“城南,兰月坊。”
“兰月坊?”
林旭愣了一下,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个风雅之地。
崔运先看出了他的疑惑,干咳了一声,解释道。“我们安插的眼线说,那个姑娘,现在是兰月坊的头牌。”
说罢,他又补充了一句。
“现在,应该还在那里。”
林旭瞬间明白了。
为了活命,一个官家小姐,竟沦落风尘。
何其悲哀,又何其讽刺。
“我去一趟。”
林旭没有丝毫犹豫,当机立断。
“现在就去。”
“这怎么行!”
一个校尉立刻出声反对,“林旭,那地方鱼龙混杂,您一个人去太危险了!”
“是啊林旭,我们陪您一起去!”
林旭摆了摆手,制止了众人的骚动。
“人多眼杂,反而更容易引起怀疑。”
“我一个人去,目标最小。”
他看向崔运先,目光沉稳而坚定。
“崔大人,你觉得呢?”
崔运先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心中权衡利弊。
林旭说的没错,一大帮锦衣卫气势汹汹地闯进青楼,别说找人,恐怕立刻就会惊动何文忠。
他沉吟片刻,最终点了点头。
“可以。”
“但是,你务必万分小心。”
崔运先的脸色前所未有的严肃。
“你若是有个三长两短,我没法向陛下交代。”
临行前,陛下曾单独召见他,兖州的案子可以慢慢查,但林旭的安全,必须要放在第一位。
林旭心中一暖,他知道,这是齐文泰对他的看重和保护。
他郑重地抱拳。
“大人放心,林旭省得。”
“我只是去打探消息,不会轻易动手。”
“一有情况,我会立刻发信号。”
说罢,他不再多言,重新戴上那顶不起眼的布帽,拉了拉衣领,遮住半张脸,转身便推门而出。
身影,很快消失在深沉的夜色之中。
……
兖州城南。
与城中其他地方的萧条冷清不同,这里即便是深夜,依旧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脂粉的香气混合着劣质的酒气,在湿冷的空气中弥漫,形成一种靡靡的味道。
一座三层高的木楼,在街角显得尤为惹眼。
楼外挂满了大红的灯笼,将“兰月坊”三个烫金大字照得熠熠生辉。
这里,就是兖州城内最大的销金窟。
与京城花涧坊那种以才艺闻名,清雅脱俗的教坊不同。
兰月坊,就是最纯粹的青楼。
这里没有琴棋书画,没有诗词歌赋。
这里只有最原始的欲望和交易。
林旭站在街对面,默然地看着眼前这座活色生香的楼阁。
门口,几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正毫不避讳地拉扯着过往的行人,娇笑声、调笑声不绝于耳。
一个喝得醉醺醺的商贾,被两个姑娘一左一右地架着,半推半就地进了那扇朱漆大门。
林旭收回目光,整理了一下衣衫,将锦衣卫的腰牌和那柄“断玉”匕首贴身藏好。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污浊的空气也一并吸入胸腔,然后迈开脚步,径直朝着那片灯红酒绿,走了过去。
林旭刚一踏入兰月坊的大门,一股浓郁的脂粉香气便夹杂着酒气,扑面而来。
与门外的湿冷截然不同,楼内热浪滚滚,喧嚣震耳。
丝竹之声靡靡,娇声浪语不绝。
眼前是晃动的人影,是通红的灯笼,是挥洒的酒水,构成了一副光怪陆离的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