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土高炉

第二百二十二章 土高炉

林旭摇了摇头,目光扫过众人不解的脸庞,最后还是落在了齐文泰的身上。

他知道,今天这番话,真正要说服的,只有眼前的这位帝王。

“陛下,太子殿下,各位大人。”

“以这陌刀为例,它在战场之上,要面临的,是与敌人兵刃的碰撞,是劈砍重甲的巨力,甚至是战马奔腾带来的恐怖冲击。”

“这就要求它的刀刃,必须坚硬无比,才能削铁如泥,破开重甲。”

“可是……”

林旭话锋一转,声音也沉了下来。

“世间万物,刚过易折。”

“铁器也是如此。一味地追求坚硬,便会导致它变得极脆,就像是琉璃和陶瓷一样。”

“这样的兵器,虽然锋利,却经不起重击。方才陛下一刀劈在木桩上,力量何其刚猛,它自然会应声而断。”

“所以,问题的第一个关键,就在于我们现在的冶铁之法,已经到了极限。”

“我们需要一种全新冶铁之法,才能更好的精铁!”

林旭此言一出,宛如平地惊雷,炸响在御花园中每个人的耳畔。

全新冶铁之法?

在场之人,无论是贵为储君的齐洛元,还是执掌禁卫的木铁峰,无一不是大周王朝最顶层的人物。

他们深知,大周的冶铁之术,乃是传承百年,由无数工匠心血凝结而成,早已登峰造极。

在他们看来,工部所用的百炼精钢,已是这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极致。

他们想过无数种可能。

或许是工匠偷懒,未曾尽心。

或许是图纸本身就有细微的疏漏,导致结构脆弱。

甚至,他们怀疑过是不是林旭故意藏了一手,拿出来的图纸并不完整。

可他们唯独没有想过,问题会出在立国之本的冶铁之术上。

这已经不是兵器的问题,而是动摇整个大周工业根基的言论。

太子齐洛元最先忍不住,他上前一步,眉头紧锁,眼神中充满了困惑与质疑。

“林兄,你说问题出在铁上,这……未免有些骇人听闻了吧?”

“我大周的百炼钢,冠绝天下,各国商贾皆以能得我大周铁器为荣,怎么会……”

齐洛元直接称呼林旭为林兄,没有丝毫太子的架子。

因为之前他为了测验林旭的人品而将林旭害得差点被四皇子齐洛武抓进大理寺诏狱的事情,他一直心有歉意,不想因为这个疏远了他跟林旭的关系。

此刻,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

这简直是在否定大周百年的基业。

林旭没有看他,他的目光,始终锁定在龙椅的主人身上。

他知道,这里唯一能拍板,也唯一需要被说服的,只有齐文泰。

齐文泰没有说话。

他那双锐利如鹰隼的眸子,死死地盯着林旭,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个通透。

方才的雷霆之怒,已经悄然隐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令人心悸的审视。

他缓缓走回石桌旁,拾起那半截断裂的刀刃,指腹在粗糙的断口上摩挲着。

那上面细密的颗粒感,似乎在印证着林旭“刚过易折”的说法。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

“林旭。”

“你既说到了冶铁之法,莫非……”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你已有良策?”

此话一出,御花园中的空气仿佛再次被抽干。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如果说刚才林旭指出问题所在的言论是惊雷,那么齐文泰此刻的问话,便是引爆这道惊雷的火信。

这已经不是在问责,而是在探寻一个足以改变国运的可能。

林旭深吸一口气,心中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稳稳落地。

他等的,就是这句话。

他没有丝毫的隐瞒与矫情,迎着皇帝探寻的目光,斩钉截铁地说道。

“臣,确有几分浅见。”

他此言并非谦虚,那笃定的神情,那明亮的眼眸,无一不在昭示着他胸有成竹。

齐文泰的呼吸,微不可查地急促了一分。

“说。”

只有一个字,却蕴含着千钧之力。

林旭挺直了腰杆,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御花园中回荡,清晰而有力。

“陛下,太子殿下,想要炼出韧性与硬度兼备的绝世好铁,关键只有一点——提高炉温。”

“提高炉温?”

齐洛元下意识地反问,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没错。”

林旭点头,继续解释道。

“铁矿石之中,并非纯铁,而是混杂了大量的土石、硫、磷等杂质。”

“冶炼的过程,便是将这些杂质去除,留下精纯铁水的过程。”

“而我们现在所用的冶铁窑,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其炉内温度,极限也就在八百到一千度之间。”

“这个温度,可以融化铁矿,却无法让所有的杂质都彻底分离、燃烧。”

“这就导致我们炼出的百炼钢,看似坚硬,实则内里依然存留着肉眼难见的杂质,正是这些杂质,导致了钢材发脆,不堪重击。”

这番理论,闻所未闻,却又合情合理,让在场的众人听得入了神。

林旭没有停顿,抛出了自己的核心方案。

“臣斗胆,对现有的冶铁窑进行了些许改良,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土高炉’。”

“这种土高炉,结构更加合理,能够让热量在炉内充分循环,大幅减少流失。”

“只要辅以相应的手段,便可将炉温稳定地提升到一千三百度之上!”

“一千三百度!”

太子齐洛元失声惊呼,这个数字超出了他的想象。

禁卫统领木铁峰那张素来冷峻的脸上,也第一次露出了骇然之色。

他们或许不懂冶铁的细节,但他们明白,温度的提升,意味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齐文泰的眼中,精光爆射!

他猛地一拍石桌,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跳了起来。

“好!”

“好一个土高炉!”

他死死盯着林旭,仿佛在看一件稀世珍宝。

“魏全!”

“是,陛下。”

大内总管魏全立刻躬身上前,神情肃穆。

“笔墨伺候!”

齐文泰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与颤抖。

“朕要亲眼看看,你这能炼出神铁的‘土高炉’,究竟是何模样!”

“遵旨!”

魏全不敢有丝毫怠慢,亲自小跑着前往殿内,不多时,便捧着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返回。

宫人迅速清理了石桌,铺开雪白的宣纸。

魏全亲自上前,为林旭研墨。

一时间,皇帝、太子、大内总管、禁卫统领,大周朝最有权势的几个人,全都屏息凝神地围在石桌旁,看着那个身形清瘦的年轻人。

林旭也不推辞,他拿起狼毫笔,饱蘸墨汁,手腕悬空,没有片刻的犹豫。

笔尖在纸上迅速游走。

一座与大周现有窑炉截然不同的建筑轮廓,跃然纸上。

它更高,更巍峨,炉身呈现出流畅的曲线,从炉顶到炉腰再到炉底,每一个部分的尺寸都经过了精密的计算。

他还画出了内部结构图,清晰地标注出加料口、出铁口、出渣口。

最让众人惊奇的,是他在高炉侧下方,画了一个奇特的装置。

那是一个巨大的木箱,连接着一个手柄和一根粗大的管道,直通高炉的送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