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上交的假期作业

不过词不一样,谱的曲不一样,唱法不一样,音色不一样,唱出来的感觉也不一样。

他们舞蹈系虽然主攻舞蹈,但也不是没有能唱的。

像邓青宁这样的她就可以唱,而且音色还相当的好。

“北风卷霜雪南坡垦荒忙

窝头就着咸白菜笑声撞山梁……

邓青宁你这首词填的不错啊,还有这个曲是你自己谱写的吗。”这也太厉害了吧。

人家说寸有所短,尺有所长,那不能寸和尺都一样长,全面的过分了。

“词是我自己填的,曲是我爱人帮我谱的。”关于创作方面,邓青宁向来实事求是,绝对不会去占用别人的成果做那拉裤子盖脸的事,哪怕他们是夫妻也不行。

“你都结婚了呀?”班上的学生听了她这话都特别意外,因为她的年纪在班上来说算是比较小的,好像比她大的都没成家。

“嗯!”这本来就是事实,也没有啥好隐瞒的。

“有孩子了吗?”

“啊?暂时暂时还没。”

“那万一有孩子了怎么办呀?”班上基本上都是女学生,男同学都是极个别,大部分时间都被忽略,一群女生说起话来真是百无禁忌。

“暂时还没考虑这个,我们继续讨论节目的事儿啊。”

这一下话题扯远了,邓青宁又给拽回来:“你这一首也不错呀,咱们农民有力量,自力更生斗志昂,艰苦奋斗永不忘,哟嘿哟嘿把歌唱……简洁明了,而且朗朗上口,很符合当下的主旋律啊!”

“还有这个,宋玉写的这首也挺好:金黄的麦浪涌向天边,汗水滋润着希望的田,扁担悠悠唱起早霞曲,锄头闪闪亮在白云间

春风伴随脚步坚,稻花香里说丰年,左邻右舍同扬场,前村后屯共开镰……”

都是人才呀!

还有同学打断了她的话:“哎呀,咱们这算不算是互相在吹捧?这个也好那个也好,那不可能都全部拿出来排成节目,总要进行取舍的。”

边上有人附和:“对啊,而且我们是不是本末倒置了?我们是舞蹈系,我们要表演的节目肯定是以舞蹈为主。

词很重要但也不是最重要的,甚至于可以说没有谱曲重要。”所以就这写的词夸来夸去有什么意思吗?

干正事啊!

看看什么样的曲调更适合编排舞蹈啊!

曲子,这个一时半会真的定不下来。

歌词写的五花八门,谱曲谱的更是五花八门,柔美的,激昂的,什么样的都有。

邓青宁把竹笛拿了出来,不去想她原先写的那首歌,放空了脑子想着荒地里的羊,天地里的庄稼,果园的树木,春日里的花,秋日里的果,冬日里的柴火……

脑袋很快就放空了,随意的吹了起来。

说实话,连她自己也不知道在吹什么,就觉得那种场景就应该是那种调调。

他们这一批学生并不都是因为跳舞跳的好才来的舞蹈系,当初都是随意分的。

也不是没有想着在新学期到来之后想申请转专业的。

大多数都是深藏不露,各有各擅长的。

都在一起相处了一个学期了,说是多少有些了解了,实际上了解的并不多。

就像宋玉和崔兰她们住在一个宿舍,她们也不知道邓青宁还会乐器呀!

“你们懂这个的,赶紧,别管能不能用先,记下来。”反正听着挺好听的。

这种即兴发挥的东西最难得了。

邓青宁就是突然有那么点感觉,吹了一段就停下来。

“我有个主意,我们可以和音乐系的同学合作,他们谱曲比我们更擅长,他们其中也有很多人精通乐器,他们配乐我们排舞。”

本身乐团跟舞蹈就是相辅相成的。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不成熟的建议,具体要怎么样,大家可以各抒己见,我们达成一致了再做决定。”

这个一致很难达成,至少在这个星期结束的时候都还没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时间过得说起来也很快,一晃就到了放礼拜的时候。

邓青宁已经结束了单身生活,如今是有家的人了。

新婚燕尔的,一走就是一个礼拜。

说实话,这一个礼拜过得简直太充实了,眼睛一睁就在忙,眼睛一闭就睡过去,她基本上没有几个时候想起胡辛铭同志。

但这放礼拜了还是能想起来的,得回家了呀!

回去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要拿的。

家里有换洗的衣服,倒没有必要把学校里的衣服往家里拿。

脏衣服也是没有的,每天出了汗洗了澡,顺带的就把衣裳一起洗了

所以说,只需要人回去就行了。

放学之后正准备要走,被崔兰给喊住了:“你等一下啊!”

邓青宁不知道她要干什么:“怎么啦?”她从这边回去还老远呢,得早走啊,有事等她明天下午过来了再说呗!

崔兰跑回屋,很快出来,提了个口袋:“这是我们三个人凑了凑,然后送你的新婚礼物。”

虽然人家没有办婚礼,但是人家请她们吃了饭的了呀,她们也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

这人跟人之间不就是有来有往吗?

邓青宁没有直接问她们送的是什么,挺惊讶的:“还专门给我准备了礼物啊?”

“嗯,你是我们宿舍第一个结婚的,看着你婚后的日子过的幸福,我们都觉得有奔头了。

你跟胡辛铭同志两个人都是挺优秀的人,我们祝你们两个一直恩恩爱爱,白头到老。”

宿舍里可能除了邓青宁也就宋玉家庭条件好一点,她跟高红樱情况都不是太好,所以送的东西也不是多贵重,但礼轻情意重嘛!

她相信邓青宁不是那么肤浅的人。

“谢谢!”邓青宁拎着口袋伸手把她抱住:“这是我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来自朋友之间的。

她从小学一路走来认识了很多人,也有很多朋友,每一个给她的感觉都不一样,每一个相处方式也都不一样。

他们虽然只能共同走一段路,并不能一直一直走下去,但是在这一段路上,他们一起看过同样的风景,有过不一样的回忆。

三个人凑的钱,宋玉虽然家庭条件好一点,但她是一个挺聪明的人,从来不会拿自己的家庭条件彰显优越。

所以高红樱她们说要凑钱买礼物的时候,她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买了一条红丝巾,还有一只口琴,其实花的钱也不算少了。

这已经是她们觉得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了。

邓青宁真的挺喜欢这两样的,路上还停下来又翻看了两遍,一路骑着自行车脸上都挂着笑意,心里美滋滋的

这种被人祝福的感觉真的让人快乐,快乐的一身的疲惫在那一瞬间就荡然无存了。

在学校的时候邓青宁觉得还行,干活的时候虽然累,休息一下缓过来也挺快,毕竟身体其实都已经适应这种强度了。

但是一到放礼拜骑车子回来家里之后,她感觉整个人都想瘫在那里不想动。

好在两个人过日子,上面没有公公婆婆,下边也没有孩子,怎么轻松怎么来。

胡辛铭早早的就从厂里回来,从厂里食堂打了菜,还带了包子,回来只熬了个粥,又早早的搅了一份凉粉。

邓青宁喜欢吃这个,上次吃了不少,他还记着

两个人的下午饭十分的丰盛。

油煎小黄鱼,红烧肉,凉粉,素三鲜包子,绿豆粥。

种类不少,但分量都不大。

这种天气都是一顿了一顿,当场消灭完。别说过夜了,就中午的放到晚上都不新鲜的,有一股变质的味道。

不管煮什么,吃到肚子里才不算是浪费

“我感觉我回来住一晚上,大概就是为了改善伙食的。”

胡辛铭笑着问:“这学期食堂还是没有多少改善吗?”

“得过完这两个月,等到9月份新生到校了看看什么情况吧。

这个礼拜都是我们自己在做,这个季节倒是不缺供应,采购车又不是天天出去,我们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地里面种的菜差不多都够吃了。”

但是油水不足这是必然的。

再加上每天消耗巨大,邓青宁现在这个饭量又往上涨了一截,感觉吃的很多,但是一点肉都没长。

不知道是不是胡辛铭的错觉:“感觉你好像比开学的时候又瘦了一点。”所以不由自主的就开始动筷子给邓青宁碗里挑菜。

他们厂里的师傅烧的这个红烧肉,还有煎的这个小鱼真的挺不错,他今天特意去食堂打的。

“瘦了吗?这才一个礼拜,哪有那么明显。一天三顿饭,我还是吃很多的,每天都有一次鸡蛋供应,还有豆浆。

虽然没有多少油水,但是已经比很多地方的伙食好了。”吃馒头的时候虽然是杂粮馒头,但基本上都是二合面,比起那黑面窝窝头不知道好了多少。

有时候还吃干饭,虽然里面都是掺杂着这样那样的杂粮,但真的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