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重建青城
数月后的青城山,残冬的最后一场雪刚刚化去,老君阁上还留着些许的白色。乐山拎着一壶酒晃晃悠悠的上了山,虽然不像在长乐驿那样嗜酒如命,但如今也形成了酒不离手的习惯。和乐山一起的,还有袅袅娉娉的鹿呦呦,她并不与乐山并肩,而是保持在三步之外,不急不徐的跟在乐山身后,看着沿途的风景。
这一路,从山门到山顶,青城各处都在大兴土木,亭台楼阁、琼殿玉宇、廊桥水榭。要不是因为下雪停了工,此时定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虽然没有工匠在干活,却有不少小道士在各个道观里里外外的忙活,乐山想起小时候的青羊宫,三清、三元节的热闹也不过如此。
上清宫里,乐山见到了张琴。张琴恢复了道士打扮,如今上了年纪,真可谓道骨仙风。见到乐山,张琴甚是高兴,看到乐山身后的鹿呦呦却是颇为惊讶。二人都曾供职于拱卫司,鹿呦呦为何会跟着李乐山来到青城山,韦雪却有不在乐山身边,张琴心里犯嘀咕,却又不变多问,便把分别四五个月以来自己重建青城的进展详细的告诉了乐山。
乐山听罢,也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些什么,没有韦雪在身边,他少了主心骨。乐山虽然出自青城,但这却是乐山第一次来到青城山,既没有想好自己要做什么,那就慢慢的住下去吧。至于鹿呦呦,也没有离开的意思,看了看乐山,又看了看鹿呦呦,不知如何是好。
“你可以离开拱卫司,我就不行嘛?”看出了张琴的犹疑,鹿呦呦莞尔一笑,接着说道,“我可不要待在你们这些臭道士的地方,我去山下的客栈住,空了就给你送酒上来。”鹿呦呦瞥了一眼乐山,见乐山面无表情,也不多说,转身下山去了。
开春之后,外界的工程继续,慕名投靠青城派的人也越来越多,乐山还是我行我素的拎着酒壶在后山行走练剑,完全不问世事。鹿呦呦还是隔三岔五的上山来给乐山送酒,乐山不说话,她也不在意,跟张琴寒暄两句便不逗留。
时不时前来挑衅的人也不少,可又哪里会是乐山的对手,甚至连张琴那关都过不了。可是这一天来了一个人,却让张琴只有招架之力,毫无还手之功。
“是他嘛?”张琴来向乐山禀报的时候,乐山不禁心中一阵激动,难道自己苦苦等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嘛?
“不,是位师太!”
听说是个女人,乐山不免有些失望,但既然张琴说来人武功了得,自己自当去会她一会。
“她在哪?”
“师傅的墓地。”
李青城的墓地在后山的半山腰,十年前的青城之难,张琴和师兄赶回来的时候,师傅和师兄弟们都已经罹难。张琴便把青城道人和师兄弟们的遗体一起葬在了后山。后来他离开青城山加入拱卫司,这一去就是十年,后山的墓地几乎成了荒冢,直到最近重修青城山,才得以重见天日。
十几个人的墓群,规模不小,李青城的冢在正中间,其余人在两边依次排开,在青山绿树的掩映下静静的矗立。
乐山回来青城山的第一天就已经来过,望着自己从未谋面的阿爷的墓碑,心里是说不出来的滋味。
“请问这位前辈高人尊姓大名!”乐山来到墓地,只见一位鹤发童颜的师太正手持拂尘站在青城道人的墓碑前发呆。
“你就是青城派的新掌门?”师太转过身,四目相对。
“原来是前辈!”看清师太的脸,乐山才认出来人竟是骊山老母,自己和她曾有一面之缘,在庐山李腾空处,骊山老母曾出手相助为韦雪治伤。
“原来是你!”看清乐山的脸,骊山老母也颇有些惊讶。
“贫道问你,你为何要重建这青城派?”
“不瞒前辈,青城道人是在下的阿爷,我重建青城是为了引出龙梦云,还当年一个真相。”
眼前的骊山老母既然是青城道人的故人,又是韦雪的救命恩人,乐山当然毫无隐瞒,全盘托出。
“老道啊,老道,你居然还有个儿子!”骊山老母转过身,摩挲了一下青城道人的墓碑,沉吟了一声。
“真好,真好!”骊山老母的眼角泛起了让人难以察觉的晶莹。
“我知前辈与我阿爷是故交,从前之事还望前辈指点。”
“你是想把龙梦云引出来,为你阿爷报仇?”
“原本是有此意......”
“原本?”
“若我阿爷并不是为龙梦云所杀,我便只是想寻他问一问当年的真相。”
“当年我得信青城有难,不敢有丝毫得耽搁,但我赶到的时候,你阿爷已经死了,这也是我这一辈子放不下的事。”骊山老母叹了口气继续说道,“是不是龙梦云杀了他我不知道,但你阿爷当年与我武功不分伯仲,如果真的是龙梦云杀了他,那你今天要能赢了我才有胜算。”
乐山瞬间明白了骊山老母的意思,前辈不想自己白白送死,所以前来试一试自己的武功。
骊山老母微微点头说道,“来吧,动手吧。”
乐山知道骊山老母是有意要试探自己,也不客套,但青城宝剑是断然不敢用的,向骊山老母施礼道:“谢谢前辈指点,师太既然用的是拂尘,那我也用树枝便是。”
乐山摘下一段树枝便向骊山老母攻来,骊山老母起初并没有把乐山放在眼里,三招之后却不得不使出了全力。
乐山虽然没有直接和骊山老母交过手,但却领教过云诚大师的武功,而云诚大师曾经说过,他的内功和骊山老母的天机神功同出一脉。
天机神功一出,真气将骊山老母全部罩住,任由乐山的剑招多么凌厉,却近不得半分。一炷香的功夫,自己的树枝被天机神功调动的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乐山已经大汗淋漓。乐山灵机一动,一定要迫使骊山老母主动对自己出招,才有机会。于是便卖了个破绽,故意使出一招青城十三剑,用树枝直刺骊山老母的面门。
骊山老母冷笑一声,心想自不量力。
果然,树枝在碰到真气墙的一刹那就被弹飞了出去。
乐山又怎么会不知这样伤不了骊山老母。
树枝被弹飞的那一刻,乐山借着力道,身体一起向后飞起,做出已经落败的姿势。
骊山老母见状,拂尘向前挥去,想要一招将乐山击倒。
乐山等的就是这个时刻,骊山老母的拂尘挥出的霎那,真气贯穿于拂尘之山,原本护住全身的真气墙自然减弱。
乐山一拧身,顺势施展出一招大开大合的斗转星移,将骊山老母的拂尘往前一带。骊山老母收势不住,拂尘扑了个空,乐山在半空中喊了一声:“第十三剑!”
乐山并未真的出剑,话音一落,已经落在了地上。
骊山老母也收了真气,拂尘轻弹回手里,微微一笑,轻诵道号。
两人都知道,如果乐山使出了青城十三剑的第十三剑,孤注一掷,如果乐山用的是青城宝剑,那么骊山老母已经输了。
“贫道已不是你的对手。”骊山老母不仅不恼,而是露出欣慰的笑容,道,“但你能否打得赢那龙梦云,尚未可知。”
“晚辈明白您的意思,十几年过去了,那龙梦云的武功又精进到了什么程度,没有人知道。”
“你的武功招式很好,内力竟似有少林易筋经的影子,只是出招之间内力有所断续,不够连贯。”
乐山于是把自己如何得到易筋经残篇,如何与剑圣偶遇,如何将青城剑法与二者结合的往事全部告诉了骊山老母。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能有如此际遇,你阿爷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
“谢前辈指点!”
“也罢,既然你有心查明当年的真相,贫道也不拦你。我要先去成都净众寺拜会老友,你若有什么需要,去哪里找我便是。”
“多谢前辈!”
“不必谢我,那小妮子可还好?”
乐山知道骊山老母在问韦雪,自己却不知道如何回答。如果告诉骊山老母青城道人其实是被韦雪的阿爷所杀,不知道她会作何反应。
见乐山并未有回答,骊山老母也没有追问,转身消失在山林绿野之中,只留下乐山依然矗立在青城道人的墓碑前。
虽说已是初春,青城山却还笼罩在薄霜之中,三十六峰皆染缟素。骊山老母踏过积满白露的石阶来到龙隐峡,这里曾是他和青城道人切磋武功的地方。
同样的不幸遭遇,让他们走到一起,成为辅佐薛崇简和李腾空的左膀右臂。那时候他们都还年轻,为了复仇苦练武功,为了颠覆李唐王朝孳孳不息。
如今李唐社稷真的倾覆,故人和青春都已不在,这一切都值得嘛?
不知不觉来到龙隐峡前,对面的双泉水帘飞流直下,骊山老母发现悬崖边的岩石山站着一位素衣的女子。
女子的脚边放着两个未开封的酒坛子,或许是因为瀑布的声音太大,她并没有发现身后骊山老母的到来。
女子手中拿着一根长鞭,仿佛一条挣脱锁链的金蛇。月白襦裙上泥金披帛被山风卷起,与长鞭一起在水雾中飞舞。
骊山老母不知此地为何会有如此风姿卓约的女子,正迟疑间,却见那女子将手中的长鞭向深渊中一抛,长叹了一声,纵身跃下。
“不好,此人是要轻生!”骊山老母顾不得多想,施展轻功追了上去,山风灌入耳中,那女子已向着崖底坠落。
涧水激起的浪花凝作冰晶莲台,环佩清响之间,骊山老母手中的玉拂尘已经卷住了那位姑娘的脚腕。
骊山老母手中的拂尘一发力,将那姑娘使劲的向崖顶抛去,自己则施展天机神功,一掌拍在崖壁上,止住了自己的下坠之势。时空在足尖悬停处凝结,千万朵青城玉蕊也在这一掌中瞬时绽放。
那姑娘本已抱着必死之心,却不知哪里来的力道又将自己拽了回来,电光火石只见,曾经的往事在脑海中闪现。
张掖的乐游原里,自己险些被巨兽踩死,是师傅的长鞭将自己救回;茅山的九皇会上,是李乐山帮自己挡开了坠落的断壁残垣;这次是谁?自己这一生受尽屈辱,小时候在马戏团里忍垢偷生,长大了在拱卫司的阴暗夹缝中生存。自己一直努力的活着,却又一直活在绝望之中。如今脱离组织,再次遇到李乐山,遭遇的却是对方的爱理不睬,他真的是自己的救命稻草嘛,这一生如果真的这么苦,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原来这轻生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鹿呦呦。
鹿呦呦被抛回紫云崖顶,正撞在一棵雷击木上,飞溅的桐木刺扎进她掌心,这才将她从恍惚中拉回了现实。
“姑娘何事轻生?”骊山老母已经飞回紫云崖上,眉心花钿竟与鹿呦呦掌心渗出的鲜血同频跳动。
骊山老母指尖广袖轻扬点在呦呦渗血的掌心,木碎屑突然化作青鸾冲天而起。
“前辈!”鹿呦呦不知道该说什么,此刻一切的苦难和委屈都随着这一跳爆发出来,不由得大哭起来。
“我看你是江湖众人,并非寻常家的女儿,何苦自轻?”骊山老母虽然不认识眼前的女子,但不知为何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心生怜惜。
“晚辈一生凄苦,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
“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骊山老母用玉拂尘扫过悬崖枯松,树皮下竟有新绿嫩芽蜷曲如婴,“当年李耳过函谷,青牛蹄印尚开野花。”
骊山老母也曾经想过放弃,但她没有。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她活到今天,她自己也不知道,但她知道,只要活着,一切皆有可能。
“你听这山.....”
呦呦耳廓贴住冰凉山岩,地脉深处传来雷鸣般的搏动,那些被摧毁的希望在心跳声中重组。
骊山老母解下腰间错金玉璜,当中嵌着的是她及笄时写坏的第一支紫毫,那也是她的爱人送给她的信物。她曾经用它写过很多字,但如今只记得四个“长生久视”。
“就当作那长鞭替你死了一回吧。”
当山巅的钟声打破幻境,骊山老母已化作鹤影没入云霞,唯留玉璜在鹿呦呦的掌心发烫,内壁浮出云篆:“太阴炼形,天机为骨”。
阳光渐渐的从云雾中投射下来,忽明忽暗,照见呦呦襦裙上的金泥渐次流动。她对着云海稽首三拜,其实在自己被骊山老母拽回崖顶,轻生不成的那一刻,她就已经决定告别过去,重新开始自己这第二次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