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斡旋
“安禄山多半是已经反了。”唐军为凤迦异等人准备了一些酒肉,几人也不客气,边吃边分析起了形势。
“你怎么知道?”凤迦异奇怪史天赐为何能够如此肯定。
“来的路上,我数了唐军的营帐和他们埋锅灶饭的数量,最多只有五万人,而不是十万人。”史天赐喝了一口酒接着说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他们议事厅的桌子上放的地图并不是南诏?”
“这个我看到了。”乐山接茬说道,“那地图应该是两京中原一带的。”
“对,不是南诏,确是中原,说明安禄山不仅已经造反,而且很可能已经逼近洛阳或是潼关了。所以他们现在商量的军事大计根本不是如何进攻南诏,而是如何退防中原。”史天赐胸有成竹的说。
“怪不得说到北方,李亨和唐将的脸色都变了。”凤迦异恍然大悟,“所以他们的兵力有大半已经撤回去了?”
“应该是这样,你的一句试探的话却刺中了他的痛处。”
“那他们岂不是更应该接受我们的请和?”
“大唐的铁骑,他也说了,面子还是要的。”史天赐笑了,乐山和凤迦异也放声大笑。
正在三人开怀大笑之际,帐篷的门帘被挑起,两个唐将打扮的人走了进来。乐山定睛一看,其中一人正是唐军将领李贞元,而另一人则是刚刚在议事厅中觉得眼熟之人。
“这位侠士,别来无恙!”来人向着乐山拱手施礼。
“您是?”乐山赶紧还礼,但是还是没有想起对方是谁。
“我们可也是故人,少侠忘记法门寺了嘛?”那人走上前来,乐山这次想起来了,来人竟然是在法门寺相助过自己的建宁王司马吴绪芝。
“吴司马,竟在这里能见到你!”乐山和吴绪芝抱肩相认。
“我是建宁王府司马,自然是跟随在建宁王身边。”吴绪芝依然神情俊朗,和当年一样。
“我刚刚在议事厅就认出你了,只是当时我站在建宁王身后,你恐是没有瞧见我。”
“吴大人,这位南诏王子是当日那位韦姑娘的故人,这位是我的好兄弟史天赐。我们一路探访江湖公案至此,没想到卷入了大唐和南诏的战事。”乐山向吴绪芝引荐了凤迦异和史天赐,同时说道,“王子,这位是吴绪芝,吴司马。”
凤迦异立刻上前施礼,也被吴绪芝扶起。
“这位是李贞元,李将军,我想大家都认识吧?”吴绪芝随即向大家介绍自己同来的李贞元。
“不久前刚与将军交过手,被将军杀的溃不成军,怎么会不认得!”凤迦异虽然在李贞元下损兵折将,但对于李贞元的英勇和指挥能力还是佩服万分。
“王子勇冠三军,末将不过是仗着人多罢了。”
“不知道大人这么晚来找我们,所谓何事,不是仅仅为了故人相见吧?”二人敢于冒着通敌的风险,深夜来访,必有缘由。
“你们走后,太子向众人征询了请和的想法。”
“如何?”事关南诏生死,凤迦异迫不及待。
“其实就算你们不来,太子也有了撤兵之意。看来你们已经知道了安禄山起兵造反的事,现在唐军所有的重点都是如何回防长安。”
“实不相瞒,李大人,安禄山的事情我们只是略有耳闻,想借此赌一赌,但并不知道事态已经如此严重了。”见吴绪芝坦诚相待,乐山也和盘托出。
“安禄山去年十一月就已经在范阳起兵,只是最初皇帝不愿意相信。更让皇帝不相信的是,安禄山领兵二十万,一路摧枯拉朽、攻城拔寨,居然在一个月之后,便攻占了东都洛阳。”
“什么,洛阳已经失守了?”乐山等人异口同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是的,我们也是不久前刚刚得到消息。云南天高地远,太子一开始得到消息的时候也不敢相信,又因与南诏的战事胶着不下,所以没有采取什么动作。”吴绪芝示意各人坐下,自己也坐在一张毛毡凳上,看来此事说来话长。
“现在除了增援潼关和驻守长安的兵力之外,殿下带到云南来的已经是唐军所剩不多的主力了。”
“所以唐军已经有部分军力北归了对嘛?”
“是的,我来到南诏之时,太子已经从多方得知了安禄山起兵的事情。但是消息也非常乱,有的说起兵是假的,有的说洛阳已经沦陷,甚至有消息说潼关都已失守。所以殿下也不敢轻举妄动,或者说不确定主力应该派往何方。但是重中之重肯定是长安和当今圣上的安危,所以太子殿下先命部分兵力回往长安了。”
“为什么没有全部撤兵呢?”凤迦异比较关心的还是南诏的命运。
“一来南诏的战事并未结束,撤的太急怕被你们追击。二来嘛,王子,将来你若是卷入王位之争的时候,自然会明白。”
“大人的意思是,太子要握兵在手,静观其变,渔翁得利?”乐山脱口而出,但立即发现自己说的太多了。
“少侠,我今晚前来,是领了太子的令,来跟你们说,大唐有意接受你们的求和,但是有几个条件。”吴绪芝没有接茬,避开乐山的话题,直接切入重点。
“我们国书上提的条件还不够?”凤迦异来的时候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求和并没有那么容易。
“现在国难当头,黄金和粮草比什么都重要,所以茶叶三七什么的可以免了,但是黄金和粮草要加倍。”
“这个我可以回去和父王商量。”
“我还没有说完。”吴绪芝干咳了一下,继续说:“太子能够接受的是南诏的请降,而不是求和。而且,殿下要南诏为叛唐给全军一个交代。”
“如何交代?”
“南诏要断绝与吐蕃断盟,同时太子要你父王亲自来他面前下跪谢罪。”
“欺人太甚!”凤迦异气的一骨碌跳了起来,满脸涨得紫黑。
“王子,我们这位太子面子薄,这次南诏之战,损兵折将,没有什么泄泄愤,他是咽不下这口气的。”凤迦异的反应早在吴绪芝的预料之中,但确也无可奈何。
“我跟乐山算是故人,所以特意请命来跟各位说明原委。大唐目前的局势,该说的我说了,不该说的我也说了。后面是战是和,还要南诏自己决定。”吴绪芝也站起了身,拱了拱手,准备离去。
“王子,你我虽是对手,但你我的阿爷也曾是密友。我知道我阿爷殉国之后,大王不计前嫌,为我父修墓立祠,末将感激不尽。两国再动干戈,实在非你我所愿,太子说要大王下跪谢罪,恐也是一时之气,王子不如回去和你父王再商量一下,看看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李贞元拉住了吴绪芝,上前一步旁敲侧击地对凤迦异说道。
“现在中原之乱事大,吴大人也是顾全大局,希望早日解决云南之事,让太子尽快回兵长安,这才来与各位斡旋。”乐山见状,也赶忙出来化解僵硬的局面。
“王子可识得此剑?”李贞元从腰间解下了自己的佩剑,双手捧到凤迦异的面前。
“这是,铎鞘宝剑!”凤迦异难以置信的瞪大了双眼。
“正是南诏的铎鞘宝剑。”李贞元将宝剑交到凤迦异的手中,继续说道,“这是你父王阁罗凤赠与我阿爷的信物。”
凤迦异用手摩挲着宝剑,激动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
“王子请把此剑交还大王,请告诉大王,我李贞元一定会在太子面前极力撮合两国罢兵休战。还望大王顾全大局,如若不然,我与王子又会在战场相见,只会两败俱伤。”
“好,我回去禀报父王。”
“待和平之日,末将必带家母和小女前来祭奠家翁,还望大王和王子能保我父子节义两全。”
“吴大人、李将军,感谢您二人直言相告,我们定会好好商讨一下。”凤迦异中也明白吴绪芝和李贞元的好意,起身施礼相送。
吴绪芝和李贞元摆了摆手,提帘而去。
乐山把二人送到了帐篷外,突然想起当年法门寺里那个口吐玄机的孩子,于是问吴绪芝道:“大人,贵公子可好。”
“多谢你还惦记着,我实在是军务繁忙,无暇照顾,已经把妻儿送去内兄那里,他们现在南阳。僧统嘛,只是换了个地方念经罢了。”
“吴公子慧根深种,他日必承大道。”
吴绪芝一笑,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乐山回到帐篷里,众人开始细细商量。
“我们该怎么办?要我父王的下跪谢罪,岂有此理?!”凤迦异已经气的怒不可遏。
“唐军既然已经有意撤退,不妨就跟他们拖着,一年半载不信他们不走。”
“唐军撤走主力,留个一两万人围城一年半载也不是不可能。而且这梁子就结下了,以后如果平定了安禄山,唐军再回头来对付南诏,那更是不可收拾。”
凤迦异逐渐冷静了下来,乐山说的有道理,意气用事并不是长久之计。但是让自己的阿爷下跪请降,是如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李亨只是面子过不去,未必没有回旋的余地。”乐山接着说,“明日再见太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再提一些替代的条件,他如果实在不接受,我们就先回南诏城再议。”
“我宁可用我的命,换南诏的和平。”凤迦异突然动了舍生取义的念头。
“王子切勿意气用事,就算你牺牲了自己,李亨也未必接受,岂不是白死了。”虽然乐山也不得不承认这是目前能想到的唯一方法,但又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去送死。
“我们还是见招拆招吧。”
一夜辗转反侧,一夜无语。次日四月初八,诸事不宜。直到未时,李亨才又召见凤迦异一干人等。
还是在昨日的议事厅,李亨似刚用了午膳,正在饮茶。老太监和建宁王李倓分伺两旁,吴绪芝等人则站在堂下。嘬了一口茶之后,李亨慢悠悠的对着下跪的凤迦异说:“昨日吴卿已经把我的意思告诉你们了,你们商量的怎么样了?”
“启禀殿下,此时体大,我们可否回禀阁罗凤大王再做定夺。”乐山知道凤迦异难以开口,抢先说道。
“放肆!你是何人?”李亨瞪了一眼乐山,脸色不悦。
“在下姓李,大唐人。”乐山不卑不亢的说道,“斗胆请太子殿下放下干戈,南诏愿递降书顺表,永世修好。”
“这里没有你说话的份,给我退下。”李亨眼神一动,两边的侍卫走过来准备把乐山押下去。
“大唐社稷如一座着火的大房子,殿下当救黎民于危难,立万世功德。”乐山故意把自己留给李亨的《法华经变》用白话点了出来。
“大胆!”李亨身边的老太监阴阳怪气的呵斥。
李亨却没有说话,心中动了一下,那幅从华首门里掉出来的画,他已经琢磨了很久,乐山的话刚好说到他的心坎上了。
“如果一定要有人用性命抵偿,我愿意代替我的父王!”凤迦异正义凌然,大声说道。
“要你的小命,我现在只需要抬抬手!”李亨冷笑了一声,更多的侍卫拔出了刀剑环伺。
乐山,天赐,凤迦异站了起来,背靠背,作势反抗。吴绪芝和李贞元见状,赶紧上前圆场,吴绪芝跪地说道:“殿下,殿下,请听下官说两句。”
“正值战乱之时,宜结盟不宜树敌。南诏已有归降之意,诛人诛心。让南诏王上书罪己,同时以南诏王子为人质,带五千南诏兵马加入唐军。岂不既可保南诏不再造反,又能助大唐平乱?”李贞元也补充道。
“这……”李亨内心亦觉得这是上策,只是不便轻易松口,正自沉吟。突然之间外面传来雷鸣之声,一瞬间天摇地动,整个议事厅晃动了起来。
“好你们这帮反贼,假意议和,却敢偷袭寡人!”李亨从座椅上站起来把茶碗丢向乐山等人。乐山他们也正狐疑,突然有传令兵盔歪甲斜的从门外奔了进来,手脚并用,大声呼喊着:“殿下,山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