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华首门
乐山也把身体靠近华首门的石壁,起初没有听到任何的声音,于是用手扶墙靠的更近了一些,却突然发现右手陷入了石壁之中。
乐山心中一惊,立刻抽出手掌,手掌并无异样。于是乐山又试了一次,手掌还是能够轻松插入石壁。乐山环顾四周,并没有人和他是一样的,心中大奇。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朝拜的人渐渐散去,乐山见左右无人,抓住机会整个身体往石壁上一用力,脑袋和半边身体进入了石壁,里面漆黑一片,看不清东西。
一不做二不休,乐山一咬牙,干脆整个人没入了石壁之中。
黑暗当中,乐山点燃了一根火折子,周围逐渐明亮了起来。
乐山的眼睛适应了一下洞内的光线,面前是一个巨大的山洞,往前走之前,乐山又回头看了一眼,华首门外面的世界到能看的十分清晰。
火折子的光很小,乐山在墙壁四周照了照,发现插在墙上的火把,似乎是准备好的一样。乐山用火折子点燃了火把,洞内立刻被照亮了。
整个洞是个圆形,火把的映衬下可以看见环绕一周的壁画。乐山从左到右看过去,渐渐明白画的是迦叶的生平。
光线很暗,又是画在凹凸不平的石壁上,乐山无法分辨画风,难道云诚大师也进到过这石壁之中?韦雪这会要是在就好了,乐山心里想着,不知道她在点苍山那边怎么样了。
乐山没有继续看壁画,他举起火把往前方照了照,洞的那一头仿佛有什么东西。
乐山走近一看,紧靠着石壁居然坐着一个人!
乐山心中一紧,运真气于手掌,做好准备。
对面的人没有丝毫的动静,乐山火把举过去再仔细的一看,不是人,而是一具干尸。
干尸盘腿而坐,目若枯槁,身上已经寸缕不存。身后的地上叠放着金缕袈裟和金钵,墙上靠着法杖。
难道是迦叶的真身?乐山倒吸一口凉气,那岂不是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阿弥陀佛。“乐山正在疑惑,洞中突然传出了声音,把乐山吓了一跳。
乐山举起火把循声照去,原来除了正前方的干尸,山洞的角落里还坐着一个人,一个活人。
“你是什么人?”
“能进到这山洞里来的,自然是有缘人。”说话的人口齿并不是很清楚,在这样的环境里听起来更加诡异。
“这是迦叶尊者的遗骸吗?”
“你一拜便知!”
无论如何,这是云诚大师让自己来参拜的地方,眼前的高僧无论是不是迦叶,都值得虔诚膜拜。
乐山跪下来,把火把插在地上,向着干尸行叩拜之礼。
乐山刚刚拜完三下,抬起头,突然感到一阵眩晕,火把被不知道哪里来的风吹灭了,干尸背后的石壁上开始出现光怪陆离的景象。
有金戈铁马,有王公贵族;有人扬鞭策马,有人君临天下;有宫廷,有沙场;有人舞剑、有人念经;有酒池肉林,有人间地狱;有年老的妇人被追杀,有襁褓中的婴儿被争抢;有长河落日,有峭壁悬崖。
景象由眼前扩散到整个山洞里,乐山惊的盘腿坐在地上,任由这些真实又虚空的幻境在自己眼前穿梭。
不一会他似乎又看见了青羊观,接着是长安的相府、少林、江宁、法门寺,韦雪,苍龙、血光、天崩地裂、烽烟四起、大火,瀑布、飞天、魑魅魍魉。
怎么回事,眼前浮现的好像是自己的经历,那么刚刚那些景象又是什么?
景象闪现的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凶险,乐山努力的想要弄清,魑魅魍魉从自己的身体穿过,乐山被吓得一身大汗。就在此时,一道金色的佛光闪过,所有的妖魔鬼怪瞬间消散,所有的幻像也在一瞬间消失在了干尸的背后,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乐山突然之间醒来,头还点在地上,原来刚刚的叩拜之礼还没有完成,火把也依旧燃烧着,难道一切都是自己的错觉嘛?
眼前的干尸还是纹丝不动的坐着,似乎跟他都没有关系。
乐山这次是真的呆坐在了地上,使劲在脑海里回忆刚刚看到的一切,但却越想越记不清楚。
“你醒啦?”旁边那个诡异的声音又说话了。
“刚刚是怎么回事?我晕过去了多久?”
“白驹过隙,如果你和我看见的一样,那就是我们的前世今生。”
“你到底是谁?”
“小僧莲花。”那个黑影从角落走了过来,借着火把的光,乐山才看清楚对方身着僧袍,面相并不是汉人,难怪有些口齿不清。
“你也是来参拜迦叶尊者的?”
“因缘际会,我循迦叶尊者之路而来,却没想到能见到尊者的真容。”
“你是从天竺来的。”
“正是。”
乐山冷静了一下,虽然刚刚的一幕还在脑中挥之不去,但他还是决定赶紧离开山洞。华首门已经参拜过了,算是了了云诚和自己的心愿,韦雪不知道怎么样了,自己需要尽快赶回去,更何况韦雪也出现在了刚刚的幻境之中。
“幸会大师,不过我要走了。”乐山举起火把,转身向刚刚进来的山石壁走去。
“施主且留步,你先看看外面。”莲花僧突然出言阻止。
乐山一愣,身体靠近刚刚靠近石壁,却听见石壁外有声音传来。
乐山放下火把,定睛向外看去,只见外面天色大亮,很多人在华首门前一字排开。
乐山心中大为疑惑,自己进来的时候明明是天刚擦黑,就这么一会的功夫,怎么天居然已经亮了。
再看外面,一大群人围绕在华首门前,各个锦衣华服,有文官,有武将,却都簇拥着一个人。此人身穿蟒袍,头戴金冠,一副雍容华贵之态,此刻却是满面愁容。
但见此人接过侍从奉上的三支香,一掀袍带,跪在了华首门前的蒲团上,这一跪不得了,后面的几十个文臣武将一切齐刷刷的跪倒。
只听此人口中念道:
“大迦叶尊者在上,大唐太子李亨,叩祈尊者圣恩。”
原来竟是李亨,乐山心中一惊。他知道太子领军逼近大理,又怎会出现在这鸡足山华首门前。
“我佛慈悲,小王顶礼,望尊者保佑我大唐社稷隆昌,圣人龙体康健。”
“保佑我大唐社稷隆昌,圣人龙体康健。”身后的文臣武将跟着喊道。
“此番小王领命,平定南蛮之乱,惊扰尊者圣地,望尊者不怪。”
原来这李亨前日领兵越洱海直抵太和城,大军所向披靡,眼看南诏军已无抵抗之力,却突遇洱海洪水滔天,水蟒作怪,大军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有军师跟太子说,恐是得罪了大理的一方神灵,必须来这圣地鸡足山朝圣方能化解。李亨本就笃信佛教,闻听鸡足山乃迦叶入定之处,今日正是正月十五的好日子,立刻决定前来朝拜。
听到李亨的祷告,乐山突然灵机一动。
大家现在都想罢兵,既然这太子信佛,不如让“迦叶”给他一些暗示。
怎么做呢?
乐山想起之前朝圣者跟自己说的,每个来朝拜华首门的人一定会把耳朵贴在石壁上,看自己能不能听到诵经的声音,以证佛缘,李亨应当也不会例外。
果然只见李亨叩拜完毕之后,走上近前,把身体靠近了华首门。
这下正中乐山下怀,乐山装腔作势的诵了几句金刚经,最后特意加了一句:万法皆空,回头是岸。
太子似乎没有被这最后一句触动,却对自己能够听见传说中的诵经声欣喜若狂。
李亨努力掩饰着心中的狂喜,回头故作平静的跟众人说:“本王果然听见了诵经之声。”
身后顿时传来了欢呼之声:“太子千岁,天选之人!大唐必胜!”
“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乐山拍了拍脑袋,这岂不是是事与愿违了嘛?
乐山突然想起怀里珍藏的云诚大师那幅法华经变画。画中的寓意不正是劝诫人们不要生在危险的边缘而不自知,回头是岸嘛!
乐山从怀里拿出那两幅画,借着火光找出法华经变接着又转身回到了莲花僧的旁边,小声对他说。
“大师可否助我一臂之力?”
“施主请讲。”
“华首门外是大唐太子,他领兵征伐南诏,未免生灵涂炭,大师能否假扮迦叶尊者劝其巴兵,救众生与水火,功德无量。”
“施主有此仁心,小僧自当尽力。”
乐山又在僧人耳边轻声嘱咐了一遍,只见莲花僧拿起法华经变走到了石壁之前。
莲花僧微微的探出身去,将半张脸露出了华首门的岩壁,用天竺话轻诵了一声佛号。
李亨和众大臣们看到岩壁里透出半张人脸,都惊讶的目瞪口呆,仔细观瞧是一张天竺面孔,难道真的是迦叶显灵。
莲花僧毕竟年轻,怕时间长了露馅,急忙扔出手中的法华经变,身体立刻缩了回来。
李亨一时间还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命人上前摸索,可是华首门的岩壁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并没有任何异样。
有侍从立刻上前拾起地上的画卷展开给太子看,竟然是一副佛偈经变画。
“迦叶尊者显灵了!”众人都大喊起来。
太子也顿感醍醐灌顶,迦叶显灵于自己,乃大吉之兆,这幅画定有奥义,赶紧命人收好,准备带回去细品。
跪在地上的朝臣们再次三呼千岁,声音在山谷中回荡不息。
等待太子的大队人马全部离开,乐山和莲花僧才从石壁中出来,好在太子来时已经把华首门周边都清了场,没有人发现乐山的行踪。
“多谢大师相助,不知道大师欲往何处去?”
“小僧自那烂陀寺来,受寂护大师所托,去往吐蕃传教。”莲花僧用他不甚熟练的汉语说道。
“可是吐蕃与此地背道而驰。”
“吐蕃原生苯教根深蒂固,笃信鬼怪邪说,佛教想要立足困难重重。”莲花僧目光坚定的说道,“我这才循着大尊者的途径来到大唐,想要寻找神通变相,再去吐蕃降妖立教。”
“那我祝福大师早日成功,我们后会有期。”乐山心里惦记着韦雪和南诏,抱拳和莲花僧拜别。
乐山绕开太子的仪仗,从另一条小路下了山,找到自己留在山下祝圣寺的坐骑,火急火燎的赶回太和城,对韦雪的牵挂让他快马加鞭。
乐山抬头看看天空,正午的阳光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心中越发奇怪,自己在华首门的洞里到底停留了多久时间。
太和城外,众人已经回到军营大帐,阿龙的尸体也被运了回来。
韦雪还是魂不守舍,阁罗凤从城内皇宫中召来了宫女帮助韦雪清理身上的泥水,韦雪却浑然不觉。
直到晚上,凤迦异命人送来了米汤,韦雪稍做食用,精神才渐渐恢复了一些。
史天赐也迅速从城内的客栈接来了蒋灵儿,毕竟姐妹之间照顾起来会方便一些。
“韦雪妹妹,你好些了嘛?”蒋灵儿守在韦雪的床边,见到韦雪神智清醒了些,立刻问道。
韦雪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蒋灵儿回头看了看史天赐,天赐明白,立刻出大帐去找凤迦异。
半炷香的功夫,凤迦异就来到了韦雪的营帐,他不仅关心韦雪的状况,也有心中的疑问。
“韦雪,你醒啦?”
“阿龙他……”韦雪缓缓的吐出几个字。
“阿龙的尸体我们已经妥善安置,二小姐放心,他是为民除害的英雄,按我们南诏的传统,一定会厚葬他,永世纪念他的事迹。”
韦雪没有多说话,她心里不是滋味,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公主。
沉默了一阵,凤迦异开口问道:“你手上的镯子是从何而来?”
韦雪垂头看了一眼手上的铁镯,说出了它的由来。
“这就难怪了,此手镯是邓诏赕诏主的妻子,柏洁夫人的手镯。”
“邓赕诏?柏洁夫人?”韦雪也在击败巨蟒之后,听到了士兵和百姓中传来的柏洁夫人的呼喊,只是并没有想到人们是在说自己。
凤迦异和众人说起了那段有关邓赕诏和柏洁夫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