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青城牧人乃孟

第84章 鸡足山

再说乐山,骑马奔出了大半日,已经来到了洱海的东岸,回头看洱海和点苍山,却见点苍山顶上风起云涌。时而浓云密布,时而云开雾散,连点苍山的颜色也在跟着变换,时而黑,时而白,时而青绿。乐山不知道这是韦雪正在和罗荃斗法,虽然记挂着韦雪,但也没有放在心上。离鸡足山还有几十里,乐山向一个砍柴的樵夫问了路,樵夫指了条山路的近道,乐山继续催马狂奔。这条小路也让乐山错过了正在向太和城进发的唐军的主力部队。

又经过一整天的奔袭,第二日天还没亮,就来到了鸡足山脚下的祝圣寺。

天才微微亮,寺院里的和尚们即将开始早课。乐山要了一碗斋饭,在寺里招待香客的厢房里休息了半个时辰。

恢复了体力,乐山决定立刻上金顶寺,云诚大师修行的地方奉还舍利。从山脚到山顶有一里多的山路,自从迦叶在此坐化,历代高僧在此修行建庙的不计其数,整座鸡足山的大大小小的寺庙不下三百来座。祝圣寺和金顶寺也不过是这众多寺庙中的两个,平时的朝圣者也是沿着崎岖的小路一个寺一个寺的从山脚拜到山顶。

任凭乐山轻功再好,来到金顶也耗费了一个时辰,加上昼夜赶路,竟有些乏了。

可能是因为金顶在鸡足山的最高处,也是最接近神佛的地方,香火明显要旺盛不少。

乐山也顾不得休息,进入山门,向寺庙中的僧侣道明来意,很快主持和尚便迎了出来。

主持是一个瘦高个,自报门号云翔,听说云诚圆寂的消息,悲恸不已。

乐山从怀里取出云诚大师的舍利子,毕恭毕敬的奉上,云翔主持小心翼翼的接过,立即组织寺里僧众举行超度大礼。

僧人们开始准备仪式的时候,乐山在大殿里看见了云诚大师的壁画。

壁画画在金顶寺大雄宝殿的后墙上,色彩要比云诚大师交给乐山的两幅画更为艳丽,但主体线条简约,一看就是云诚的手笔。

乐山盯着墙上的画看,这是自己在少林寺听过的佛经故事,萨陲本生记。

只见壁画上有三个人物,都是皇宫贵族的打扮,他们是古印度大宝国的三位王子。有一天三位王子在郊外树林游玩,看到一只母虎和三只幼虎躺在地上奄奄一息。老虎在画面的左下角,神情萎靡,骨瘦如柴。兄弟三人皆生怜悯之心,却想不到帮助它们的办法。最小的王子名叫萨陲,他决心用自己的身体来解救饿虎。于是画的中部,乐山看到萨陲太子用树枝刺破喉咙,从山岗上跳下,血流虎旁。老虎先把他的鲜血喝掉,再把他的肉吃掉,等待两位兄弟来找他的时候,只剩一堆白骨。

再看画的上方,则是诸仙众神在向着飞升的萨陲膜拜,天宫中亭台楼阁,云蒸霞蔚,和观无量经变中的情景很像。

“以身饲虎。”乐山从前在少林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这是只会在经书里存在的骗人把戏。但云诚大师为了百姓的牺牲,却让乐山知道这不仅是故事。大师在作这幅画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有一天要自我牺牲的觉悟吧。

正当乐山沉浸在壁画当中的时候,大殿外响起了梵音,是众僧侣开始诵经超度的声音。

乐山走出大殿,来到庭院的角落,看着僧人们的法事。

这金顶寺因为建在鸡足山天柱峰顶,占地面积很小,不像一般的寺庙有前后殿、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诸多建筑,除了主殿之外,只有几间法堂。整个寺庙当中最醒目的建筑要属一座七层的白色宝塔,仿佛鸡足山与佛天世界对接的阶梯,此刻僧侣们正围着宝塔在进行超度仪式。

梵音入耳,乐山想起和云诚大师简单的交流,却在自己心里留下的深刻印记。抬头看着蓝天上的飘过的几朵白云,仿佛是云诚那张笑呵呵的脸在和自己道别。

人在当下的经历也只是当下,人在今生的经历也只是今生,在修行的人眼里看来,似乎都很重要,又都没有那么重要。

乐山嘴角不经意的露出一丝笑容,云诚虽然离开了,自己却好像突然豁达了。每个人都是时代里的一颗微尘,又何苦那么多执着。云诚大师选择了他想要走的路,而自己现在要走的路就在那洱海对面。

乐山转过身,扶栏而望,洱海被群山挡住了,看不见,乐山还不知道那里正在发生着风云诡谲的变故。

洱海的这边,第二天一早,韦雪等人已经准备好了去制服巨蟒。金钢子是一柄法杖,十尺高,腕粗,锥顶,重八十斤,一般人绝无能力使用。四人中唯有阿龙天生神力,便由他扛着杵跟着韦雪、天赐和凤迦异,国师罗荃另带二百弓箭手向海边进发。

太阳正从洱海东边的群山里冉冉升起,把整个洱海周边映的一片彤红,原本应该美丽的景象在此刻却变得凄凉。洪水稍稍褪去,农田、村庄已经被大水冲毁,大地上露出的是泥泞的沼泽,两国大军丢弃的车马、兵器,士兵和百姓的残值四处散落,还有幸存的百姓在寻找亲人的尸骨,一副人间地狱的惨状。

几人正在被眼前的景象震惊,洱海再次翻腾起来,那条巨蟒果然又苏醒了。

巨蟒从洱海中缓缓的抬起身子,体长竟有几十丈,巨大的脑袋宛如一栋房子,吐着红信子向陆地上游动过来。

“先把它逼回海里!”

凤迦异一声令下,二百弓箭手张弓搭箭向巨蟒射去。怎奈巨蟒皮糙肉厚,普通的箭矢射在身上就像挠痒痒,阿龙放下金钢子,拉开自己的弓箭对着巨蟒的头部就是一箭。

阿龙不愧是点苍山最好的猎手,一箭正中巨蟒的下巴,巨蟒吃痛,使劲的甩了两下脑袋,蛇行的速度停了下来。

“一起上!”韦雪见机一声吆喝,天赐、凤迦异二人施展轻功,飞上了巨蟒的身体。

凤迦异手持开山刀猛砍巨蟒的腹部,史天赐跳上蛇头,挥动雪花神剑袭击巨蟒的双眼。二人武功高强,手中又都是神兵利刃,巨蟒受伤,身体开始剧烈的扭动起来。

就在大家以为得手的时候,巨蟒猛的抖动了一下身体,一股巨大的冲击波立刻将天赐和凤迦异弹飞了出去,重重的摔在了海边的沼泽地里。

巨蟒发出低沉的声音,明显是被激怒了,挺直了身体向下俯冲,对着二人张开血盆大口。

韦雪见势不好,立刻运内力催动手臂上的镯子,一股巨大的热浪冲着巨蟒迎面而来。

巨蟒被热浪挡住了去路,仿佛也觉得不可意思,继续发力向前,双方僵持在了原地。韦雪继续催动内力,热浪竟变成了烈火,巨蟒措不及防,疯狂的摆动着脑袋转身游走。

韦雪正想追击,没想到巨蟒只是回头在洱海中吸了一口海水,对着韦雪就喷了过来。

海水铺天盖地而来,韦雪临危不惧,抬掌迎击,火焰将海水硬生生的从中间分了开来。

海水虽然被分开,但火焰也不再能伤倒巨蟒,就在僵持的时候,天空中突然间电闪雷鸣,有闪电直接劈在了巨蟒的身体上。

原来是不远处的罗荃法师正在做法,如同他在玉局峰上召唤的暴风雪一样,这次的雷电也是来的又疾又猛。

巨蟒被闪电击中身体,感受到了剧痛,无法再和火焰抗衡,扭转身体向海中游了回去。

“阿龙!”韦雪高喊着阿龙的名字,机不可失。

阿龙听见韦雪的呼喊,立刻放下弓箭,扛起金钢子向着巨蟒逃离的方向冲去。

罗荃的闪电和韦雪的火焰依然在追击巨蟒,巨蟒加速向海中游去,阿龙踩着巨蟒的尾巴,顺势向上攀登。

天赐和凤迦异也从泥地里爬了起来,跟着阿龙一起顺着巨蟒的身体向前冲,巨蟒的身体逐渐的没入海中,三人来到了巨蟒的头顶。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巨蟒即将沉入海底的一霎那,天赐和凤迦异同时发力,将阿龙高高的推向高空,阿龙借着这一跃的力量,身体倒立,双手抓紧金钢子,向着大蛇的七寸狠狠的扎了下去。

大蛇的身体已经没入水中,阿龙借着下降的惯性将金钢子扎入了巨蟒的身体。

大蛇被刺中了要害,疯狂的旋转起身体,一尾巴扫中阿龙的后脑,阿龙感到一阵剧痛,但却死死的抱住金钢子不肯放手,他知道一旦被巨蟒甩开就将前功尽弃。

逐渐的,巨蟒扭动的身体开始停止了转动,缓缓的向海底沉了下去。阿龙用尽最后一口气,将金钢子刺穿大蛇的身体,死死的钉在了海底。

韦雪站在岸边,天赐和凤迦异漂浮在海里,众人等了许久都没有看见阿龙浮出水面。远处的玉局峰顶,公主也在雪奴的陪伴下目睹着整个人蛇大战的过程,虽然看不清楚,心中却比所有人更加焦急。

又过了半炷香的功夫,海面渗出一片血污,阿龙也从这片血污中浮出了海面。天赐和凤迦异连忙游了过去,双双托起阿龙,阿龙却已没了呼吸。

看见大蛇没有再浮出水面,大家知道镇妖的行动成功了,幸存的士兵和百姓开始欢呼起来。

突然有人在人群中指着韦雪大喊道:

“柏洁夫人!是柏洁夫人!”

“柏洁夫人显灵了!”有人跟着喊道。

韦雪有些诧异,但立刻意识到他们说的是自己手上的镯子,立刻将伸在半空中的手臂收了回来。

“怪不得能打败蛇妖,原来是柏洁夫人显灵了。”

“柏洁夫人不是早就投海自尽了嘛?”

“定是成了海神转世吧。”

众人开始七嘴八舌的嘀咕起来,韦雪也顾不得这些,急着赶到被天赐和凤迦异救上来的阿龙身边查看。

阿龙死了,无论韦雪三人如何救治,阿龙也无法醒来。凤迦异请来罗荃大师,大师看了看,也只能无奈的摇头。

韦雪依然不想放弃,运功将手镯的热力输送到阿龙体内,希望能够起死回生,但无论她多么努力,阿龙就是没有半点反应。

“韦雪!”凤迦异用力拉开了韦雪,努力想让她冷静下来,“阿龙死了,你别这样。”

韦雪甩开凤迦异的手,摇摇晃晃的站起来,不知道是因为精神受到打击,还是因为体力耗尽,又一头栽倒在沼泽地里,浑身是泥。

“韦姑娘,你没事吧。”史天赐也走过来查看韦雪的情况。

韦雪没有说话,再次趔趄着站起来,漫无目的的往前走着,双眼无神。她痛惜阿龙的生命,也不知道该如何向公主交代,刚刚救她与爱人相聚,转眼便是天人永隔。

玉局峰顶的公主看不清洱海边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巨蟒再也没有出现,阿龙他们应该是成功了,但自己的阿龙还好嘛?

海上的乌云散去,电闪雷鸣也变成了一道彩虹横跨洱海两岸,公主仿佛看了阿龙的脸在彩云中向着自己微笑,公主的心咯噔了一声,仿佛预感到了什么。

鸡足山上,乐山已经离开金顶,来到了云诚大师想要带自己朝拜的华首门。

乐山原以为华首门也是一座寺庙,下山的路上数次迷路,问了朝圣的信众这才找到华首门的所在。

原来这华首门是天柱峰西南的一处天然绝壁,崖壁高数十丈,笔直如刀削,下临万丈深渊,中间有一道垂直下裂的石缝,将石壁分为两扇,仿佛镶嵌在天柱峰上的一道大门。

乐山来到绝壁面前,心中大为不解,迦叶入定之处,自己以为是一座寺庙,为何是一面石墙呢?

陆陆续续的有朝圣者来到华首门前,有南诏打扮的本地人,也有汉人和吐蕃打扮的外乡人,但一个个都非常虔诚,对着石壁行三拜九叩之礼。

乐山拉住一位汉人,问他华首门的典故。

“您有所不知,迦叶尊者正是走入这华首门内入定的。据说至今仍在这绝壁之后,只等待五十六亿年后,弥勒菩萨转世成佛,将佛主释迦摩尼的衣钵传授与他。”

原来如此,怪不得所有人都对着一面石壁顶礼膜拜,有些吐蕃信众拜完之后还将身上的哈达取下来,掷与山壁和松树之上。所有的人都在叩拜之后走到山的近前,把身体贴近石壁,侧耳倾听。

“那他们贴在石壁上又是作甚?”

“据说如果能听到石壁内的诵经声,说明你与佛有缘。不过我已经来了很多次了,至今还没有听到过,可能是修行还不够吧。”

乐山虽然在少林寺生活过几年,但修的都是身,而不是心。自从遇到法雨、云诚等禅师之后,自己的内心却像打开了另一道门。

乐山也对着华首门拜了三拜,学着其他人走到石壁前试着能不能听见里面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