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唐僧思乡归心决意东归
唐僧面容苦涩,对着虚空行礼道:“观音大士,弟子离开大唐日久,思乡情切。因此……我已遣散了三个徒弟。他们是妖,我是人,终究殊途。”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弟子辜负了大士的信任,未能坚守西行取经的意志,恳请大士恕罪。”他心中所想,却是佛门常言的慈悲为怀,此刻只想验证,自己究竟是佛门的一枚棋子,那西天取经之路,是佛祖的恩典,还是一场精心的布局。
“唐僧,你已心生魔障。”观音菩萨的声音传来,带着一种长辈看待顽童般的温和与宽容,仿佛不忍苛责。
“可弟子此刻异常清醒,观音大士。”唐僧语气坚定,“我想家了,故土难离。稍后我便启程返回大唐,望大士宽恕弟子之过。”他再次苦笑,话语中浸满游子迟暮的悲凉,“那西天取经的重任,非弟子所能承担。大士,对不住了。”
“唐僧,你竟要放弃信念么?”观音菩萨的语气依旧平和,如同劝导迷途后辈,“只要取得真经,你毕生宏愿便可实现。如今功败垂成,岂非可惜?”
“若无他事,弟子就此拜别大士。归心似箭,我要回家了。”唐僧恭敬说完,轻拍白马示意前行,归意已决。
“唐僧,迷途知返,正在此时,切莫执迷不悟。”观音菩萨看着去意已决的唐僧,声音虽带笑意,却隐含决断。若唐僧执意东归,破坏取经大业,即便可惜,她也唯有以无上佛法将其点化。她心中断定必有重大变故发生,否则以唐僧往日的坚定心志,断不会如此剧变。然而方才她以慧眼观照,竟未察觉丝毫异常,这让她也深为困惑。
“何谓迷途?何谓知返?路在脚下,亦在心中。为何大士认定弟子所选便是歧途?”唐僧并未回头,目光直视前方道路,恭敬而决绝地道,“大士,告辞。您的教诲,弟子终生铭记。”他深知自己不过一介凡僧,一个为族人甘愿付出一切的凡人。他不知晓观音是否会出手阻拦,只清楚怀中那卷关乎人族未来的医典绝不能被仙佛察觉。既已下定决心,便如当初踏上西行路一般,纵有万难亦不退缩。如今,他只想将医典带回大唐。或许这一切皆是先前那妖王的算计,但医典本身真实无虚,这便足够。他唐僧死不足惜,但此卷医典必须送回,黎民苍生需要它!佛说慈悲为怀,众生平等,他今日便要看看,佛所言是否当真——仅仅是不愿西行,佛将如何待他?
“执迷不悟。”观音菩萨望着唐僧远去的背影,话音落下的瞬间,一道浩瀚佛光自其掌中涌现,直冲唐僧而去。在她看来,此刻的唐僧心智已受魔障侵蚀,需以佛法洗涤其心,重归正道。西天取经乃佛门定计,不容中断,不容破坏。任何存在胆敢干涉,便是与佛门为敌。
就在佛光即将触及唐僧之际,一道无形屏障骤然显现,将佛光尽数消弭。紧接着,磅礴的人道气运轰然显现!无数黎民百姓的虚影凝若实质,显化于唐僧上空,将其牢牢守护。人道气运感知到唐僧怀揣振兴人族之契机,本能地倾力庇护,确保他在人间疆域不受丝毫侵害。
“人道气运庇护?”观音菩萨眸光微凝,“果然,他身上定有剧变。否则人道气运不至如此不惜代价地护持他。”眼前异象令她深感棘手,“此变故已非我所能处置,须速禀佛祖。”至于唐僧那三个徒弟?观音并未过多在意。昔日她能降服他们一次,令其护法取经,如今纵因唐僧之故暂得自由,也不过是疥癣之疾。区区妖魔,岂能与佛门抗衡?不过是自寻死路。
转瞬之间,观音菩萨身形隐去。唐僧上空的人道异象也随之悄然隐匿,只待他下次遭遇危机时才会再度显现。
“离开了么?”唐僧感知到空中的威压消散,郑重低语,“大唐,等着我。”身为凡人的他,并不知晓方才观音已对他出手,更不知晓是人道气运在千钧一发之际护住了他的心智,使其免于被佛法扭曲,重蹈西行之路。虽满心疑惑,但他明白,自己侥幸逃过一劫。此后,佛门的视线必将聚焦于己身,他那三个离去的徒弟,或可暂得喘息之机。
无论前路如何艰险,唐僧都已决心直面,这是他选择的道路,亦是他的信念所系。
白骨山,主殿。
一道妖气自远方疾射而来,径直没入端坐主位的孙悟空体内。孙悟空睁开双眼,目光投向远方,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许仙道友,如此也算遂了你的心愿,将那医典交予了人族。至于后续种种,便非我该烦忧的了。”他低声自语,仿佛在与不在场的某人对话,“一卷医典,既破佛门算计,又全故友所托,可谓一举两得。”
“唐僧,望你能平安归唐。”孙悟空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空间,“毕竟,我不会久留此界。待我离去,人族便需独力面对天庭与佛门之威。”
“妖族自当随我同去。至于人族?”他微微摇头,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慨叹,“唯有自求多福了。人族体魄先天孱弱,若无变革,如何抗衡漫天仙佛?”
他饶有兴致地想象着佛祖如来得知唐僧放弃取经时的神情。更关键的是,那卷医典货真价实,蕴含人道真意。佛门若欲对唐僧不利,首当其冲的,便是磅礴的人道气运反噬。
“若这卷医典能引得佛门与人道气运两败俱伤……”孙悟空眼中闪过一丝促狭,“看场热闹倒也不错。若佛门竟能忍下这口气,坐视唐僧东归……”他轻笑一声,“那倒也是奇闻一桩了。无论如何,此局已与我无涉。”
他之所以能如此超然,皆因此方天地意志为应对某个未知大危机,将他“邀请”而来。他的存在本身,便受到此界天地的遮蔽,气息不为任何存在(包括佛祖如来)所感知,自然无暴露之忧。
“三日之后,立妖族根基。”孙悟空收敛心神,决断已下,“而后,便静待其变。若那所谓危机迟迟不至……”他眼中掠过一丝冷冽锋芒,“唯有血与火的战场,方是唤醒妖族本性与筛选真正强者的熔炉。一味苦修,终是镜花水月。”
“我亦好奇,”他望向殿外苍茫天地,语气悠远沉凝,“此番离去,能带回多少真正浴血而生的族人?”在他心中,宁愿要十几位意志如铁、杀伐果断的精锐,也远胜千百碌碌无为、耽于安逸的庸碌之辈。
恰在此时!
一道青色流光自天际划过,途经白骨山时,骤然一顿,似乎为下方景象所惑——在这偏僻山野之中,竟矗立着如此辉煌的宫殿群落,气派非凡,恍若仙家洞府。流光略作迟疑,旋即调转方向,直朝白骨山主峰之巅、那座最宏伟的大殿射来。
“中千世界果真底蕴深厚么?三阶存在竟也如此常见,随意便能偶遇一位,倒是有趣。”殿内,孙悟空早已感知到那道直奔大殿而来的青色流光,面上笑意不减,心中对中千世界与小千世界的差异有了更深的体会。
“大胆!何方仙佛,胆敢擅闯白骨山禁地!”
殿外,原本侍立的白骨夫人见此情景,勃然大怒,厉声呵斥。自家大人正在殿内静坐,若被这不知天高地厚的仙佛惊扰,后果不堪设想。更让她怒火中烧的是,那青色流光分明是正统仙家手段,来者身份不言而喻——仙佛!仙佛与妖魔,历来势同水火,不共戴天。岂能容其在眼前放肆?
“姑娘莫要惊慌。”青色流光在距离白骨夫人数十丈处骤然停下,光芒散去,显出一位绝美女子身影。她收起足下法宝,手持一柄古朴长剑,悬于半空,笑意盈盈,声音清脆,“小仙途径此地,见山间殿宇气象不凡,仿若仙家胜境,一时好奇,故冒昧来访,还望海涵。”她本以为是哪位前辈高人的洞府,不料竟是妖魔盘踞之地。
“仙?”白骨夫人手中白骨长剑寒芒吞吐,杀意凛然,冰冷地注视着眼前的女仙,“速速离去!否则,此地便是你埋骨之所!”若非顾忌殿内大人清静,她早已出手斩灭此仙。
“既是姑娘不喜叨扰,小仙告辞便是。”紫霞仙子听着白骨夫人毫不掩饰的杀意,依旧面带轻松笑意。她生性自由散漫,既然主人不欢迎,自不会纠缠。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白骨精,何必如此拒人千里,平白失了待客之礼?”
一个沉稳而带着几分笑意的声音自大殿深处响起,声震四野,清晰传入在场每一位耳中。
“这位仙子,不知驾临我这白骨山,所为何事?”
话音未落,孙悟空的身影已从容步出大殿,目光平静地望向半空中的紫霞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