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外王内圣
“不止如此!”计委的孙振兴接话,脸上是压不住的狂喜和如释重负,
“国内预案已全面启动!黄化拾同志确定为我国首任常驻联合国代表,代表团组建和培训紧锣密鼓!
席位一恢复,即刻飞赴纽!关于依据《波茨坦公告》提出驻军脚盆鸡的议案,也列入首批提交议程!
外交部正在进行最后的文本推敲和舆论预热!”
他目光灼灼地看向周秉昆,“秉昆同志,中央非常重视你的意见。你和鹰酱、毛熊那些实权人物打交道最深,摸得最透。这驻军提案,是柄开锋的利剑,也是块烫手的山芋。中央想听听你的具体看法,下一步棋,怎么落子才能钉进七寸?”
众人簇拥着走进林场简陋的木板房会议室。林场干事端上粗瓷大碗茶和几碟山野干货。阳光透过木窗棂,在浮尘中投下光柱。
周秉昆没有立刻回答,他端起粗瓷碗,吹开浮沫,啜了一口滚烫的茶水。袅袅热气模糊了他棱角分明的下颌线,唯有眼神依旧锐利如鹰。
片刻,他放下碗,手指习惯性地搓着指腹的老茧,声音沉稳有力:
“陈司长,孙主任,各位首长。我的看法,就八个字:外王内圣,刚柔并济。”
他环视众人,目光如电:“‘内圣’,是我们自己的根基要稳,对自己人民要好。图门江和北疆,就是我们递给世界看的‘硬拳头’!这拳头打出去,要能砸碎一切魑魅魍魉的妄想!
这‘外王’,就是对外,要有王者气象,有雷霆手段!该亮剑时绝不手软,该守的底线寸步不让!《波茨坦公告》白纸黑字,战胜国的权利,我们凭什么不能堂堂正正地主张?
驻军脚盆鸡,就是悬在他们军国主义阴魂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确保远东长治久安的根本!这一步,必须迈出去,而且要迈得坚定,迈得响亮!”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穿透历史的冰冷彻悟:“至于某些国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脚盆鸡亡我之心,百年未死!毛熊国贪得无厌,反复无常!
跟他们打交道,指望仁义道德、温良恭俭让是没用的!只有让他们看清我们的‘拳头’够硬,决心够大,让他们知道伸爪子就要付出血的代价,才能换来真正的尊重和长久的和平!
对鹰酱,合作可以,但要牢牢攥紧我们自己的筹码,让他们明白,掀桌子,我们奉陪到底!利益,才是他们唯一听得懂的语言!”
他这番话,掷地有声,带着铁与血的气息,在简陋的木屋里回荡。陈明等人听得心潮澎湃,眼神发亮。
“说得好!‘外王内圣’,‘刚柔并济’,这八个字,精辟!”
经委的李国华激动地一拍大腿,随即感慨万千地看向周秉昆,“秉昆同志,你这‘硬拳头’和图门江、北疆这盘大棋,可真是盘活了全国啊!你是不知道,这近两年,国内变化有多大!”
他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
“先说最头疼的就业!光沪上,去年这会儿,弄堂里挤满了晃荡的待业青年,打架斗殴层出不穷,街道干部愁白了头。
现在呢?图门江自贸区和北疆建设兵团,像两块巨大的磁石!光沪上一地,响应号召北上支边、进合资厂的青年,就超过二十万!街道一下子清静了,治安案子少了一半还多!
我上月去调研,菜场里带鱼堆得像小山,一个阿婆拎着两条冻带鱼,笑得合不拢嘴,直说‘阿拉屋里厢小囡,总算有鱼吃了’!”
“江城也一样!”林业部的张启航接口,“武钢反馈,厂区周边小偷小摸几乎绝迹!
有力气有心思的青年,都奔着兵团伐木开荒去了!
留下的,街道组织起来搞副业,糊纸盒、纳鞋底,也能挣点活钱。派出所的同志都跟我开玩笑,说‘快闲出病来’!”
“再说物资!”孙振兴接过话头,语气振奋,“图门江的海产、北疆的土豆粉条、林场的山珍干货,一船船、一车车往关内运!沪上、津门、穗城的副食供应,肉眼可见地丰富起来!
老百姓的菜篮子,实实在在地满了!更别提自贸区这头‘外汇奶牛’,去年上缴中央的外汇,占了国家外汇收入的近三成!军工研发、重大设备的引进,腰杆子硬了不少!”
他压低声音,带着一丝神秘和自豪:“还有技术!沈城机床厂,引进了自贸区转过来的一套精密齿轮加工流程,虽然只是皮毛,效率愣是提升了百分之三十!
工人们学技术的热情空前高涨!军工口那边,”他声音更低了,
“‘红箭’反坦克导弹的导引头精密部件加工,过去卡在材料热变形和微米级精度上,一直不过关。
看了自贸区电子厂的光刻和蚀刻工艺,还有他们转炉炼钢的某些控温技巧,咱们的工程师开了窍,结合老经验,愣是突破了!
还有新型坦克的炮管自紧技术,也借鉴了那边重型机械的液压成型思路……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战斗力提升!”
周秉昆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掐断了窗台上探进来的一根嫩绿松针,清冽的汁液染上指尖。他仿佛看到了沪上弄堂里阿婆的笑脸,听到了江城派出所长的“抱怨”,触摸到了沈城机床厂里那带着新机油味的希望,感受到了军工实验室里突破瓶颈的狂喜。
北疆的冻土,自贸区的机声,正如同强劲的心脏,将澎湃的活力泵向这个国家的四肢百骸。
“首长们放心,”周秉昆的声音低沉下来,却蕴含着比松涛更磅礴的力量。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指向窗外那片生机勃发、在油锯和拖拉机轰鸣中不断延伸的林海,指向更远处广袤的北疆沃野:
“北疆的产出,只会越来越多!粮食,今年秋收,仅兵团新垦区,保守估计能上缴国家小麦、大豆二十万吨!明年水利配套完成,翻一番,指日可待!”
“木材,”他拍了拍粗糙的窗框,仿佛拍着那些笔直的红松,“兴安岭林场今年首批计划外运原木五万立方米!都是顶梁柱的好料子!”
“山货特产,”他目光扫过桌上那碟榛蘑,“猴头菇、榛蘑、都柿、蓝莓干……采收和加工厂已在建,年底就能有**数千吨**供应国内市场,实实在在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
“渔业,”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豪情,“乌苏里江和兴凯湖渔场已恢复,冷水鱼品质绝佳!今年计划向国内大中城市供应**鲜冻鱼五千吨!”
“还有,”他压低了声音,字字千钧,“硅砂矿的详勘和秘密开采方案正在研究。摩托罗拉那边急需的高纯度硅砂原材料,很快就能让他们将重心转移到自贸区,这可是高科技,是未来主流。”
陈明、孙振兴等人听得心潮澎湃,呼吸粗重。
二十万吨粮,五万方木,数千吨山珍,五千吨鱼……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城镇餐桌上的油水,是工厂里轰鸣的机器,是学校明亮的灯光,是国家挺直的脊梁!
而硅砂矿,更是刺向技术铁幕的一柄寒光凛冽的尖刀!
“好!好一个北疆粮仓、林海宝库!”陈明激动地重重一拳砸在身旁的松木桌面上,震得茶碗叮当作响,
“秉昆同志,你们这是在冻土上,给共和国扎下了百年根基啊!这根基,就是咱们‘外王’最硬的底气!”
周秉昆没有回头。他依旧望着窗外。年轻的知青们在技术员指导下,喊着号子,将巨大的原木装上拖车。那充满原始力量与新生活向往的号子声,穿透林海,直上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