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设立“飞行训练营”——培养飞行员

随着量产节奏渐入正轨,林壹将目光转向飞行员的选拔与训练工作。·第′一¨墈,书,罔, +首\发.

他非常清楚,飞行员不只是“操纵者”,更是决定战机战斗力能否释放的关键变量。

战机造得再好,如果坐进驾驶舱的是个不会与它“对话”的人,所有气动设计、飞控反馈与能量曲线都只是空谈。

选拔对象锁定在护厂队的装甲兵后备梯队。

这些人虽然没有飞过,但他们在狭窄的空间里长期操控动力机械,有对引擎响应的本能感知,有在压力之下处理复杂情况的稳定性,也能熟悉各种仪表。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体条件和反应素质己在训练中筛选过——这是林壹所需要的基础。

体测从清晨五点半开始,按照项目顺序依次展开:裸眼视力、动态视差、瞳孔对光反应、前庭平衡测试。

接着是心肺耐力、西肢协调、空间定向与肢体对称性评估。

测试场地就设在旧制油车间改造的封闭体育棚里,窗子被封死,内部用灯光、热源与回声模拟飞行舱压迫感。

测试过后是模拟舱内操作,每人需戴上标准飞行头盔与面罩,在静态驾驶平台上完成一整套虚拟流程——开舱、点火、滚转、爬升、调姿、回收与紧急跳伞。

他们的每一次反应时间、肌肉协调幅度与错误率都被记录下来,打分入档。.墈!书~屋¨ ,更.歆\嶵?全^

最终有十五人通过初筛。

他们被分批送入水窑厂西侧的滑翔训练场。

那片跑道原为卡车车道,经过林壹主导整修,增设了简易指挥塔、机库棚与燃油补给站,成为正式的“第一期飞行学员营地”。

他们的教练机是从野马02号原型基础上拆改而来,编号“t-01”,内部结构经过重新布局。

林壹亲自绘图,将战机原本的高负载飞行能力部分“封印”,换装低增压进气系统,缩限桨距角度,限制最大转速与升限。

两座舱位使用联动操纵,后舱设置强制干预杆组与紧急姿态复原电钮。

机身仍是野马的模样,但脾气温顺许多,更适合教学与实训。

训练第一阶段是“滑跑适应”,包括静态点火、加速滑行、低速转向、滑行停稳等动作。

飞行学员每人每天需完成三次往返跑道操作,每次必须由地勤签署反馈卡,确认是否存在偏航、刹车迟滞或响应延误。

第二阶段是“短跳测试”。

这是一项危险而精密的科目,飞机需在滑跑后拉升约3至5米,悬停约4秒后完成软着陆。-6?吆?看`书-枉? ¢庚^新·嶵~哙\

训练区域用白灰画上固定升空点与下滑角引导线,误差超过红线即暂停飞行,转入地面复训。

许多人第一次跃离地面时,会在刹那间因空间感失衡而错判俯仰角。

有几人甚至在落地瞬间拉过操纵杆,险些触发螺旋。

林壹不允许教官干预,但每一次飞错,都要调出飞行数据重演。

白天训练,晚上复盘。

复盘区设在老机械车间内,一台由探照灯拆改的投影仪被用作飞行轨迹演示设备。

墙上挂着当天所有学员的飞行曲线图,用红笔标注出舵角滞后、拉升迟滞、偏航过度等问题。

每个人必须记录总结,并写下“应对方案”,次日逐条整改。

第三阶段进入编组飞行预备。

学员按1号、2号、3号编队轮换练习“同向起飞—错位爬升—等速跟随—编队转向”。

由于t-01教练机仅有两架,另有一架t-02正在试装中,因此训练节奏非常紧凑。

每位学员的排班表精确到分钟。

休息时,他们不去闲聊,而是坐在油桶边、草垛旁反复模拟操纵流程。

有学员自制纸板仪表面板,一遍遍复述启动流程,有人用粉笔在水泥地上画起俯冲攻角轨迹。

林壹几乎每天都会抽出时间观察指导。

三周后的清晨,浓雾尚未散尽,滑行道尽头水泥面泛着一层朦胧湿气。

营地广播还未开启,训练场却比往日更安静。

两架t-01教练机己由地勤组推至起点位,座舱罩擦得锃亮,机头方向针和速度管己调校复位,燃油加注刚刚完成,静压孔上残留着尚未挥干的凝露。

入选独飞测试的学员编号为“学-02”与“学-07”。

此刻,两人己各自登上舱梯,进入前舱,手指搭在操纵杆上,缓缓调整坐姿,系紧五点式安全带。

他们的眼中不再有最初那种被引擎震动压住胸腔的不安,而是一种压抑住的神经紧绷感,宛如坦克战前启动发动机前最后那一刻的静默。

后舱没有人陪飞,所有冗余操纵系统被封闭。

这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单人起落”。

引擎启动前,林壹站在塔台简易观测口外,望向两架编号机。

训练官并未做任何发令动作,只对塔台轻轻点头。

下一秒,两道火花闪过,两台水冷引擎先后咆哮而起,排气口炸出短促的震荡波,灰尘卷起一条细浪般的尾迹。

两架飞机缓缓滑出黄线区域,接入起飞线。

无线电内静默无声,仿佛每一个人都屏住呼吸,只等起轮那一刻发生。

“学-02”先行起飞。

“学-02”的真名叫郭朝阳,河北邢台人。1937年冬,家乡沦陷,父亲被日军活活烧死在自家铁匠铺,母亲为掩护妹妹被刺刀捅死,小妹也在逃亡途中冻死在他怀里。

那年他十七岁,一夜白头,从废墟里爬出后,投奔八路,从一名战士干起,打了几十场硬仗,回回冲锋在最前线。

护厂队成立后,他被师部调入水窑厂。

别人眼里他沉默寡言,力气大,胆子硬,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这条命是背着三条亲人的命走过来的。

厂里造出坦克后,他主动报名装甲兵。

这次选飞行员,他也是第一个站出来报名,训练里吃苦最多、说话最少,却总是动作最稳、数据最准。

因为他清楚得知道,自己这辈子活着只有一个目的。

杀日本鬼子,有多少杀多少,能多杀,绝不少杀!

三周后,他成为第一批尝试独立起落的飞行学员。

郭朝阳加油、拉杆,姿态不急不躁,桨叶逐步提速,在跑道中央稳稳驶过三百米标线后,主轮缓缓离地。

姿态保持极稳,几乎没有下沉浮动,机头顺畅拉升,越过跑道尽头的风向旗,在120米处稳稳建立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