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要继续在平阳骗

姚继英立刻否认想过私奔的事:

“那不能,那不是人干的事儿。”

姚继英接着把铁矿,修盘山路,铁粉销路的问题,办什么工厂的问题。

一五一十的给赵英涛讲了出来。

“英涛,你在县里消息灵通,去燕南市也比较多,你说做个什么企业好?”

“什么企业也不好,这点钱也就是做流动资金用,哪怕建一个芝麻大的厂,也不够用。”

“麻的,什么社会,有钱花不出去。

要想富,先修路,实在不行先把到铁矿的盘山路修上。

咋也比放在账上不流动强。”

赵英涛咧咧嘴,不屑道;

“那是,放在账上,哪天一不注意,再让银行给你来个自动还款。”

姚继英见赵英涛看清了自己的小心思,怒道:

“杨修有什么好下场!你非得要做那样的聪明人。”

“哥,你才是真聪明啊,我可不能比。

一个月不到,连银行带工厂,骗了差不多50万。

这成就,谁敢比!

也就是你脑袋上,有个大队集体的帽子,不然枪毙你八回,没有一次是冤枉!”

“唉!谁能知我心?为了贫苦的村民,我冒着生命危险去骗钱。

实在没得干,要不你帮我,咱们继续为村民们骗一些。”

“哥,我比你还小一岁,咱们就不能学点好,好好活着。”

“兄弟,我跟你没法比,我这是家教不好,骗钱是家传。

原先我们村穷啊,之所以能成为全县最富裕的村。

一半的钱是勒紧裤腰带干出来的。

另一半是我爹跟六叔,打着革命老区的旗号,去燕京骗回来的。

我要是丢了骗钱的家传,我爹能打死我!”

赵英涛浑身一激灵,冷汗都出来了,试探道:

“哥,听你的意思,想拉着我去燕京骗钱?”

姚继英肯定道:

“你这才是一个好杨修!”

赵英涛忍了再忍,实在不能再忍。

只好准备说出一个,继续在本地骗钱,别去燕京作死的事情。

“哥,我发誓这是最后一次跟你狼狈为奸,你要是答应我,咱们可以在平阳再骗一次……”

姚继英不等赵英涛说完话,就连忙答应道:

“兄弟,我答应,我也发誓,咱们最后联手骗一次,要是还再骗,我们姓姚的全改姓李!”

赵英涛也不是真相信老大的话,只是要他一个态度,别真拉着自己,去燕京作死。

赵英涛接着说出了,也许一个不钱花,就能建一个轧钢厂的事。

原来,现在国家给平阳县的钢材指标,每年只有600吨。

这六百吨钢材指标,包含钢筋、角铁、槽钢、螺纹钢、铁锅、铁锨、锄头、钉子等所有钢铁制品。

所有钢材必然要紧着建设用钢,民生用品极缺,搞得商业局苦不堪言。

商业局的曹帆局长,一咬牙投资了45万元,建起了一个小型轧钢厂。

用回收废旧钢铁做原料,生产型钢和板材,再加工各种民生用品。

结果轧钢厂投产了已经一年,竟然还没有生产出一件合格的产品。

想找师傅学习技术,都没地方去学。

现在华北只有首钢、唐钢、邯钢等几个大型钢铁厂,再往北,就是更牛的鞍钢等大型钢厂。

那都是投资几十亿、几百亿的大型钢铁厂,跟商业局的轧钢厂作坊,根本就不是一个东西。

商业局的轧钢厂,想学都没有地方去学。

曹帆急的天天往轧钢厂跑,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曹帆就想把这个烫手的山药脱手,卖给别的有能力的单位。

把县里的企业单位问了一遍,根本没有任何单位,对轧钢厂感兴趣,跟曹帆谈都不谈。

轧钢厂45万的投资,曹帆开价25万,都没有单位接手。

赵英涛出主意,如果姚继英此时接手轧钢厂,估计20万就能拿下。

姚继英听完,一声大喝,骂道:

“赵英涛!你啥时候会算计老子了!

这踏马的叫骗钱!这是让我扶贫解困、雪中送炭!拯救你们局长于水火!

你为了升官,想把老子辛辛苦苦骗来的钱,给了你们商业局,做梦!”

赵英涛极度心虚的说道:

“老大,购买轧钢设备的合同签20万。

可你不用花真金白银,先把设备拉回来,欠着商业局20万,这总算骗了吧。”

“你别骗傻子,没合同才叫骗!不还钱才叫骗!我早晚还钱叫什么骗钱!那叫借钱好不好!”

“老大,我发誓!我但凡在商业局有一些进步,我要逼着你还钱,我改姓姚,行吧!”

“这还差不多,好好睡觉,明天去平阳,让你们局长请我喝茅台!”

“那是必须的,我也想喝茅台。”

赵英涛是酒喝的太多,姚继英是这几天睡觉少、太累。

两人从下午,一直睡到第二天的黎明。

六车道的一级公路,正在铺沥青。

赵英涛的破212吉普车,只好去停在了公社的大院里。

姚继英迎着朝阳,徒步走在跟六车道公路并行的田埂上。

心情格外的舒畅。

十口五尺口径的大铁锅,正用大火熬着沥青。

熬化的沥青再用铁桶倒进搅拌机,与石子均匀的混合,就可以倒在铺路机里铺路。

然后轧道机再对路面进行碾压,完成柏油路的最后一道工序。

有十来个孩子,趁施工人员不注意,飞速的跑到沥青大锅跟前。

姚继英觉得孩子们有危险,叫过姚金明,让他单独准备两个铁桶。

放在离大锅远一点的地方,给孩子们沾沥青用。

姚继英看着姚金明办完此事,才去追赵英涛。

心情好,好事自然来。

姚继英到了公社的大院,见李向南正在打量212吉普车。

现在县里领导的坐车,还远没有成为地位的象征,一般只有下乡时才会用车。

全公社领导,没有一辆吉普车,和跟烧汽油有关系的交通工具。

他们进县城、下村办事,全都是用二八大杠自行车,来当交通工具。

姚继英看着这个,在燕京坐大红旗轿车长大,目前的公社副主任,哈哈大笑道:

“李主任,想过车瘾,就跟我去县城办点事。”

李向南惊讶的看了眼姚继英,讥讽道:

“我还以为来了哪位县领导,原来是姚大队长的座驾。

我可没有资格坐,坐了吉普车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