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掘井抗旱

独孤鸿道:“今年已经改造了近三万户,折合农田十五万亩。另有近二十万亩属火烧地,这火烧地今年大概是不会出什么粮食了。但是不管怎么样,也同样会栽种上。如果不栽种,土质就会越变越差。如果风调雨顺的话,三年后,当可足量产粮了。”

独孤病却是忽然像是得了噎症,半响说不出话来。

“怎么啦,父王?”独孤鸿见父王这个样子,连忙轻声问道。

“唉。你说到风调雨顺,你可知,我们德鲁比已经快半年没有下雨了。若是天干,今年又怎么过啊?”独孤病长叹一声。

“啊?天干?半年没有下雨了?”独孤鸿突然听到这个消息,像是晴天霹雳。这才刚刚搞了一个农改,这就来了一个大旱天,这到底是不人活啦?

但是,独孤鸿这时也想起来,这几个月的时间,他一直在忙,竟然忘记这一茬了。这确实是没有下雨,只是因为现在非种植季节,而没有关心罢了。

独孤鸿立即便想到清秀,必须立即与清秀见一面。把这个问题告诉清秀,让她早做准备。

而且,这个季节可能又会颗粒无收。那整个安答邦,还有清秀的卧龙邦,将怎样渡过这个灾难季节?

独孤鸿又想到清秀他们还有一个粮食交易区,只是看粮食会不会连交易都受到影响?一般说来,灾难年的粮食肯定会涨价的,而且可能还会大涨而特涨。

独孤鸿坐不住了,立即起身向独孤病告辞。

独孤鸿、清秀、满仓、图乃、屈知蝉、渔卫阳、闻光长舞、诸葛大藏、空空一线、强伯光,这一次,他们甚至把三叔公都请来了。可见事情之紧急。

首先是独孤鸿报道这一次紧急事件的内容。对于这个问题,诸葛大藏、空空一线、强伯光,都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他们从不务农,所以对这一点可说是一窍不通。

三叔公本就是务农出身,对家务之事极为精通,但是三叔公说,他们本就生活在怒龙河边,从不缺水。所以这抗旱一事,也是极为陌生。

最后清秀说道:“我记得我们村子虽然也是在河边,但我们那是一条小河,所以应该偶尔也有干旱之事发生。”

满仓笑道:“我们当时都还小,我只记得我们村头村尾都打了一口井。”

图乃也笑道:“我那时还抓过鱼扔到井里养。”

清秀道:“是不是用井就可以抗旱?”

这些方面独孤鸿那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知道。

而屈知蝉也从无抗旱的经验。自然无从谈起。

满仓道:“现在还没有真正干旱的时候,所以可以提前预先做好准备。”

屈知蝉道:“怎么准备?准备些什么?”

满仓道:“我记得我们村当时偶尔也有干旱之事,但是村头村尾的水井,都是有水的。至少吃水都是靠那两口水井解决的。”

屈知蝉道:“对,我们就打井。就算解决不了干旱问题,但至少可以解决人民吃水的问题。”

满仓也道:“正是,现在开始打井,应该还来得及。每个村至少一口井。”

独孤鸿道:“只是这打井需要多少钱?我们能支撑这样大的开支吗?”

图乃接口道:“支撑不起,难道就让老百姓渴死,饿死?”

独孤鸿知道图乃一直对他有意见,但是也不以为许。说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图乃本来还要说什么,被清秀阻止了。图乃只好闷不吭声,不开心的坐在一旁。

满仓道:“这里都是山区,而且下面全是基岩。所以打井的时候,可能会难一些。但是这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打好的井不需要做防护,而不会垮塌。如果是其他土质的话,还需要做防护,以防止垮塌。这样,虽然增加了难度,却也减少了工程量。”

三叔公道:“满仓,这井怎么打?怎么知道下面有水?水位有多深?”

满仓道:“这个我也不知道。不过,我们这里可是有三十万民工,说不定三十万民工中可能就有这样的人才。”

独孤鸿道:“对,在民工中悬赏,大量征求有经验者。”

就这样,一批有掘井经验的人员,被单独组成了一个队伍。由满仓负责。首先是解决村里人员生活所需的水井,其次才是解决农田粮食种植所需的水井。

满仓带着不到一百人的队伍,首先就是在卧龙邦驻地掘井。也算是积累经验。但是挖下不到一丈,就遇到了基岩。这一下,就麻烦了。平均一天打凿的进度不到一尺。

满仓心急,找到图乃。图乃详细研究后,制作了一套掘井装置。但是这是一台较大型的设备,也需要由修士,也就是说有一定的功底的人才能使用这样的设备。

修士也行,至少修士在他们这里不难找。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很多人成为了修士,再加上黑龙卫和边防军一共八万人,修士少说也有三四万人。

现在是全民抗旱,军民共同抗旱。所以清秀一句话,就从军队抽调了一万人的修士,过来协助满仓打井。

满仓这上百人都是有经验的人。于是干脆一人带一个队伍。一个队伍就五人。两修士,一名有经验者,两名普通人。

两名修士专门轮换着开动挖井装置。两名普通人也是轮换着将挖出的泥土和石块运走。这名有经验的人主要负责勘探。就这样,五个人一口井。一万名修士可以组成五千个队伍,而有经验的人就只能几个几十个地点的来回跑。所以,真正最累的还是这些有经验的人。三天下来,人就整整瘦了一圈。

第一口井挖掘成功,看着清凉的井水从水井中涌出,人们欢呼着,成功了。以前人们只知道泉塘里有水,人们都是依山傍水的居住。现在不同了,现在有了水井,哪里都是可以居住了。

三天后,卧龙邦驻地五千口水井挖掘成功。人们相互传递着用葫芦改成的水瓢,盛满的清水。喝一口,淡淡的回甜。于是人们便把井水叫作甜水了。

又是三天后,卧龙邦开垦的农田附近,五千口水井挖成功。现在卧龙邦的农田数量还不是很多,所以,有了这五千口水井,估计只要不是这些水井也干涸了,那么农田的种植,就会基本不受影响。

屈知蝉可是每一天都守着满仓,守着这些掘井人。这边刚刚告一段落。屈知蝉便急不可待的将满仓请到安答邦去了。

渔卫阳可不惯着他,跑过去,拿出两份协议。

屈知蝉看都不看,就直接签下了他的名字。

对于屈知蝉来说,现在是账多不用愁了,只要能拉来卧龙邦的生力军,就算是把他卖了,也不是不可以。反正,若是这一次真的翻了身,那就彻底翻身了。若是这一次失败了,大不了,就把自己卖了。卖给谁不是卖?

预计安答邦要打十万口井,每三天五千口,三十天五万,共要两个月时间。但是春耕可是马上就要开始了,所以不能在一个地方全部打完,而是要选择性的打一半,剩下一半,就要等全部打完后,再回过头来,重新开始打了。

事实上,果不其然,屈知蝉从卧龙邦购买的种子全部种下后,仍然没有下过一滴雨水来。自此,全民进入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