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北美1625一贱下天山
第486章 战辽阳(二)
小
大
初冬的辽阳城,寒风已经带着刺骨的冷意。
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在城头箭楼上,仿佛再往下坠几分,就能把这座周长十六里的巨大城池砸得粉碎。
镶黄旗佐领鄂尔泰站在南门城楼上,铁甲上凝结着细密的霜花。他眯起眼睛望向远方灰蒙蒙的地平线,那里正漂着几缕不详的烟尘。
“佐领大人,全城能拿得动武器的都动员起来了。”分得拨什库阿克敦快步走来,声音压得很低,“算上一些忠勤的包衣、旗人壮妇,以及十来岁的半大孩子,勉强凑了一千四百人。”
鄂尔泰没有回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鼻尖呼出的白气在胡须上凝成冰晶,随着呼吸上下颤动。
他今年三十有二,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按理说本不该坐守辽阳城。
但两年前,他跟着多铎攻打杏山、塔山时,被明军推下了城头,摔瘸了一条腿,已经无法再冲锋陷阵了。
于是,他便一直留守后方,做着守城、催粮的活计,过得倒也安稳。
最起码不用再亲冒矢石,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拼命了。
松锦大战从去年开打,从最初的斥候袭杀,到数百规模的战场对冲,到现在十数万人绞在一起的战略决战,我大清已经所有家底都压上去了。
凡是能提刀跨马的旗丁悉数上阵,甚至不乏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以及四五十岁的老人。
比如,眼下的这座辽阳城,乃是我大清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大城,平时驻军4000-5000人,绝对是防御严密,军容鼎盛,明军宵小之辈,哪里敢正面望一眼。
可现在,偌大的辽阳城,就驻守了五十余镶黄旗甲骑和两百多汉军八旗,连城墙的一面都站不满。
而且,他们这五十多个甲骑之中,不是像他这种瘸了一条腿的,就是断了一只手的,要么就是一些疲弱老人。
真正拥有强悍战斗力并且囫囵完整的甲兵,恐怕连一半都凑不齐。
至于那两百多名汉军八旗,战斗力也很可疑,估摸着跟明军辅兵一般模样。
毕竟,凡是能打一点的部队都调往松锦前线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辽阳城,防御力虚弱得像纸糊的灯笼。
虽不至于一击而破,但要是数千明军真的扑过来,谁都没信心能将之守住
要搁着三天前,鄂尔泰是打死都不会相信明军敢来进攻辽阳。
自天命六年(1621年),我大清夺占这座原辽东镇城后,超过二十年都未再遭过兵锋袭击。
即便是那个频频袭扰我大清侧翼的辽南镇,他们最多也就攻至海州,然后便裹足不前,轻易不敢继续深入我大清腹地。
却未曾想到,四天前,那帮胆小如鼠的明军在袭取海州后,竟然分出两千余兵马一路北上,径直朝辽阳杀了过来。
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哦,是了。
一定是海州城那帮没卵子的汉军八旗在被明军俘获后,将我们大清后方的情形一五一十地全抖搂出去了,所以,明军这是这是瞅准了空子,准备过来捡便宜了。
“狗奴才!”鄂尔泰低声咒骂了一句,然后朝城下使劲啐了一口浓痰。
他左脸颊上有道长长的刀疤,从眉骨一直延伸至下巴,此时在愤怒的表情下扭曲着,显得格外狰狞。
“汉军旗那些废物呢?”他转身,冷冷地问道。
“按佐领大人的命令,都派去分守西门和北门。”阿克敦犹豫了一下,“大人,我们要不要分几个人过去盯着。万一……”
“明军来了,不仅要砍我们的脑袋,也照样会砍他们的脑袋。”鄂尔泰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放心好了,一旦打起来,他们会比咱们更卖力。再说了,他们的家眷可全都在抚顺,由不得他们三心二意!”
这时,城墙下传来嘈杂的人声,夹杂着鞭子抽打的脆响和哭嚎。
鄂尔泰探头望去,只见一群包衣正佝偻着腰,在几个旗人监督下,搬运滚木礌石。
他们身上只穿着单衣,冻得嘴唇发紫,每走一步都在结冰的地面上打滑。
一个瘦小的汉子踉跄了一下,肩上扛的木头被他带到在地,立刻招来旗丁的一记鞭子,随即便发出凄厉的哭嚎声。
“吩咐下去,对那些参与守城的包衣和汉奴不要苛责过甚,咱们可都指着他们担一份力呢!”
“嗻!”
“让人多熬几锅粥,多加些杂粮,让他们吃饱点。”
“佐领大人……”阿克敦迟疑了一下,随即又重重地点头应道:“嗻。这下子,还让他们讨了便宜……”
“大人,探马回来了!”废了一只左手的额尔赫三步并做两步冲上城楼,空荡荡的左袖管甩得猎猎作响,皮靴在石阶上踏出急促的声响,带起的冰碴溅在甲片上。
阿克敦回头望去,只见一名探马气喘吁吁地从下面奔来,额头上还冒着些许汗水。
“报!”那探马单膝跪地,“明军前锋已过沙河铺,距城不足五里!骑兵二百余,步兵……步兵至少两千!不过,他们的行军速度不快,步兵大队距此尚有十里,可能是在等火炮!”
城楼上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终于来了!”鄂尔泰重重地在垛口拍了一下,甲叶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瘸着腿上前几步,走到探马跟前。
那探马满脸血污,甲胄上还插着半截断箭,显然是抵近侦查,跟明军游骑交了手。
“可探知明军有多少火炮?”
“三门!”探马咬着牙说道,额头上青筋暴起。
“三门?”鄂尔泰倒吸了一口冷气:“可是那移动方便的新夷陆炮?”
“正是!”那探马脸上露出凝重的表情,喉结滚动着,“大人,那来袭的明军似乎也跟辽南镇的贼子不一样。看装束,奴才以为他们乃是那些新华人!”
“新华人?”鄂尔泰闻言,眉头皱了起来,“也就是说,此番来袭的军队皆为新华人?”
“不,还有明军约六七百之数。”那探马又补充说道:“包括那两百余骑兵,都是明军装束。”
城墙上一时寂静无声,只有风吹过箭楼的呜咽声。
新华人善火器是出了名的,前几年在朝鲜、在北琴海(今兴凯湖)、在黑水(今黑龙江),他们的火枪队可没少让前去清剿的八旗甲兵吃苦头!
鄂尔泰陷入到沉思当中,但也能感觉到周围军官们投来的目光——期待、恐惧、犹豫。
他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所有人的性命都系于他的决断。
“大人……”额尔赫忽然压低声音说道,右手按在腰间的刀上,“大人,不管他们来的是明军还是新华军,咱们都是一样地打!方才探马回报,说对方骑兵与步兵大队相距数里……”
鄂尔泰知道他在想什么。
趁对方两百骑兵脱离大队之际,对其发动突袭,一举歼灭这支先头部队。
即便不能尽数吃掉,但至少可以对其施以重创,以此挫挫敌军的士气,打乱他们的进攻部署。
可是,城中仅有五十余甲骑,其中半数老弱病残,要是不小心在外面折损太多,这城可就真守不住了。
不过,在辽东地区何人能对我八旗甲骑构成威胁?
鄂尔泰的手在瘸腿上摩挲着,当年在锦州城下,他一个人就砍翻了四个明军。
“传令!”鄂尔泰突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所有甲骑即刻集结,再从汉军中挑选十余骑,随我出城迎敌!”
“嗻!”众人轰然应诺,甲叶碰撞声此起彼伏。
半个时辰后,辽阳城南门缓缓开启,绞盘转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呻吟,像是不堪重负的老人。
鄂尔泰一马当先,身后是六十名全副武装的甲骑。
他们人人披甲,马鞍旁挂着强弓,腰间佩着顺刀。
城墙上,被强征来的包衣和妇孺们默默注视着这支队伍,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大人,保重。“阿克敦站在城门处,挥拳重重地拍了拍右胸,甲片发出闷响。
鄂尔泰没有回答,只是猛地一夹马腹。
战马嘶鸣一声,箭一般冲了出去。
六十骑紧随其后,马蹄声如闷雷般滚过官道,朝着远方的烟尘疾驰而去。
——
请收藏本站:www.c9bfbcdc82.sbs。笔趣阁手机版:m.c9bfbcdc82.sbs
天色阴沉,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在城头箭楼上,仿佛再往下坠几分,就能把这座周长十六里的巨大城池砸得粉碎。
镶黄旗佐领鄂尔泰站在南门城楼上,铁甲上凝结着细密的霜花。他眯起眼睛望向远方灰蒙蒙的地平线,那里正漂着几缕不详的烟尘。
“佐领大人,全城能拿得动武器的都动员起来了。”分得拨什库阿克敦快步走来,声音压得很低,“算上一些忠勤的包衣、旗人壮妇,以及十来岁的半大孩子,勉强凑了一千四百人。”
鄂尔泰没有回头,只是微微点了点头,鼻尖呼出的白气在胡须上凝成冰晶,随着呼吸上下颤动。
他今年三十有二,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按理说本不该坐守辽阳城。
但两年前,他跟着多铎攻打杏山、塔山时,被明军推下了城头,摔瘸了一条腿,已经无法再冲锋陷阵了。
于是,他便一直留守后方,做着守城、催粮的活计,过得倒也安稳。
最起码不用再亲冒矢石,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拼命了。
松锦大战从去年开打,从最初的斥候袭杀,到数百规模的战场对冲,到现在十数万人绞在一起的战略决战,我大清已经所有家底都压上去了。
凡是能提刀跨马的旗丁悉数上阵,甚至不乏十四五岁的半大孩子,以及四五十岁的老人。
比如,眼下的这座辽阳城,乃是我大清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大城,平时驻军4000-5000人,绝对是防御严密,军容鼎盛,明军宵小之辈,哪里敢正面望一眼。
可现在,偌大的辽阳城,就驻守了五十余镶黄旗甲骑和两百多汉军八旗,连城墙的一面都站不满。
而且,他们这五十多个甲骑之中,不是像他这种瘸了一条腿的,就是断了一只手的,要么就是一些疲弱老人。
真正拥有强悍战斗力并且囫囵完整的甲兵,恐怕连一半都凑不齐。
至于那两百多名汉军八旗,战斗力也很可疑,估摸着跟明军辅兵一般模样。
毕竟,凡是能打一点的部队都调往松锦前线了。
所以,这个时候的辽阳城,防御力虚弱得像纸糊的灯笼。
虽不至于一击而破,但要是数千明军真的扑过来,谁都没信心能将之守住
要搁着三天前,鄂尔泰是打死都不会相信明军敢来进攻辽阳。
自天命六年(1621年),我大清夺占这座原辽东镇城后,超过二十年都未再遭过兵锋袭击。
即便是那个频频袭扰我大清侧翼的辽南镇,他们最多也就攻至海州,然后便裹足不前,轻易不敢继续深入我大清腹地。
却未曾想到,四天前,那帮胆小如鼠的明军在袭取海州后,竟然分出两千余兵马一路北上,径直朝辽阳杀了过来。
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哦,是了。
一定是海州城那帮没卵子的汉军八旗在被明军俘获后,将我们大清后方的情形一五一十地全抖搂出去了,所以,明军这是这是瞅准了空子,准备过来捡便宜了。
“狗奴才!”鄂尔泰低声咒骂了一句,然后朝城下使劲啐了一口浓痰。
他左脸颊上有道长长的刀疤,从眉骨一直延伸至下巴,此时在愤怒的表情下扭曲着,显得格外狰狞。
“汉军旗那些废物呢?”他转身,冷冷地问道。
“按佐领大人的命令,都派去分守西门和北门。”阿克敦犹豫了一下,“大人,我们要不要分几个人过去盯着。万一……”
“明军来了,不仅要砍我们的脑袋,也照样会砍他们的脑袋。”鄂尔泰嘴角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放心好了,一旦打起来,他们会比咱们更卖力。再说了,他们的家眷可全都在抚顺,由不得他们三心二意!”
这时,城墙下传来嘈杂的人声,夹杂着鞭子抽打的脆响和哭嚎。
鄂尔泰探头望去,只见一群包衣正佝偻着腰,在几个旗人监督下,搬运滚木礌石。
他们身上只穿着单衣,冻得嘴唇发紫,每走一步都在结冰的地面上打滑。
一个瘦小的汉子踉跄了一下,肩上扛的木头被他带到在地,立刻招来旗丁的一记鞭子,随即便发出凄厉的哭嚎声。
“吩咐下去,对那些参与守城的包衣和汉奴不要苛责过甚,咱们可都指着他们担一份力呢!”
“嗻!”
“让人多熬几锅粥,多加些杂粮,让他们吃饱点。”
“佐领大人……”阿克敦迟疑了一下,随即又重重地点头应道:“嗻。这下子,还让他们讨了便宜……”
“大人,探马回来了!”废了一只左手的额尔赫三步并做两步冲上城楼,空荡荡的左袖管甩得猎猎作响,皮靴在石阶上踏出急促的声响,带起的冰碴溅在甲片上。
阿克敦回头望去,只见一名探马气喘吁吁地从下面奔来,额头上还冒着些许汗水。
“报!”那探马单膝跪地,“明军前锋已过沙河铺,距城不足五里!骑兵二百余,步兵……步兵至少两千!不过,他们的行军速度不快,步兵大队距此尚有十里,可能是在等火炮!”
城楼上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终于来了!”鄂尔泰重重地在垛口拍了一下,甲叶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瘸着腿上前几步,走到探马跟前。
那探马满脸血污,甲胄上还插着半截断箭,显然是抵近侦查,跟明军游骑交了手。
“可探知明军有多少火炮?”
“三门!”探马咬着牙说道,额头上青筋暴起。
“三门?”鄂尔泰倒吸了一口冷气:“可是那移动方便的新夷陆炮?”
“正是!”那探马脸上露出凝重的表情,喉结滚动着,“大人,那来袭的明军似乎也跟辽南镇的贼子不一样。看装束,奴才以为他们乃是那些新华人!”
“新华人?”鄂尔泰闻言,眉头皱了起来,“也就是说,此番来袭的军队皆为新华人?”
“不,还有明军约六七百之数。”那探马又补充说道:“包括那两百余骑兵,都是明军装束。”
城墙上一时寂静无声,只有风吹过箭楼的呜咽声。
新华人善火器是出了名的,前几年在朝鲜、在北琴海(今兴凯湖)、在黑水(今黑龙江),他们的火枪队可没少让前去清剿的八旗甲兵吃苦头!
鄂尔泰陷入到沉思当中,但也能感觉到周围军官们投来的目光——期待、恐惧、犹豫。
他是这里的最高指挥官,所有人的性命都系于他的决断。
“大人……”额尔赫忽然压低声音说道,右手按在腰间的刀上,“大人,不管他们来的是明军还是新华军,咱们都是一样地打!方才探马回报,说对方骑兵与步兵大队相距数里……”
鄂尔泰知道他在想什么。
趁对方两百骑兵脱离大队之际,对其发动突袭,一举歼灭这支先头部队。
即便不能尽数吃掉,但至少可以对其施以重创,以此挫挫敌军的士气,打乱他们的进攻部署。
可是,城中仅有五十余甲骑,其中半数老弱病残,要是不小心在外面折损太多,这城可就真守不住了。
不过,在辽东地区何人能对我八旗甲骑构成威胁?
鄂尔泰的手在瘸腿上摩挲着,当年在锦州城下,他一个人就砍翻了四个明军。
“传令!”鄂尔泰突然抬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所有甲骑即刻集结,再从汉军中挑选十余骑,随我出城迎敌!”
“嗻!”众人轰然应诺,甲叶碰撞声此起彼伏。
半个时辰后,辽阳城南门缓缓开启,绞盘转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呻吟,像是不堪重负的老人。
鄂尔泰一马当先,身后是六十名全副武装的甲骑。
他们人人披甲,马鞍旁挂着强弓,腰间佩着顺刀。
城墙上,被强征来的包衣和妇孺们默默注视着这支队伍,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
“大人,保重。“阿克敦站在城门处,挥拳重重地拍了拍右胸,甲片发出闷响。
鄂尔泰没有回答,只是猛地一夹马腹。
战马嘶鸣一声,箭一般冲了出去。
六十骑紧随其后,马蹄声如闷雷般滚过官道,朝着远方的烟尘疾驰而去。
——
请收藏本站:www.c9bfbcdc82.sbs。笔趣阁手机版:m.c9bfbcdc82.s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