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白杨大胆的想法!四十亿美元的开支!

白杨听沈桦林这么一说,眼中精光一闪,心中那份按捺已久的激动如同即将喷薄的火山,再也抑制不住。

他几乎是立刻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声音因为亢奋而显得有些高昂:“好!桦林,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过去!小李!”

守在门外的小李听到召唤,立刻推门而入,身姿笔挺:“所长,您吩咐。”

“马上安排车,去计算所!”白杨大手一挥,带着不容置疑的果决。

他现在一分钟都不想多等,恨不得立刻瞬移到那台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曙光一号”面前,亲手触摸那冰冷而又滚烫的机身。

“是!”小李没有丝毫犹豫,转身就去安排。

他跟在白杨身边久了,深知这位年轻的所长一旦做出决定,必然有其深意。

而且,看沈研究员那副激动得快要手舞足蹈的模样,以及所长脸上罕见的兴奋潮红,小李也猜到,这必定是天大的好事。

沈桦林见状,更是激动不已,他搓着手,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连连点头:“好好好,白杨,我这就带你过去!机器都预热好了,随时可以展示它的全部性能!”

车子一路疾驰,约莫一个小时后,便稳稳地停在了计算技术研究所的大楼前。

这里白杨也来过几次,但每一次都行色匆匆,主要是进行一些方向性的指导和资源协调。

今天,他却是以一个“验收者”和“见证者”的身份而来。

计算所的领导班子早已得到消息,在楼下等候。

见到白杨和沈桦林下车,一位头发花白、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老者快步迎了上来,热情地伸出手:“白杨所长,欢迎欢迎!桦林可是把你的耳朵都快念叨出茧子了,说你一定会对我们的‘曙光一号’大吃一惊!”

这位是计算所的现任所长,周培明院士,一位在计算机领域耕耘数十年的老前辈。

白杨重生前就对他敬仰有加,此刻更是客气地握住他的手:“周所长,您太客气了。应该是我们感谢计算所的同志们,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番简短的寒暄后,众人簇拥着白杨和沈桦林,直奔位于地下,守卫森严的特级机房。

推开厚重的金属隔音门,机房内灯火通明,一排排整齐的机柜发出低沉的嗡鸣声,指示灯闪烁不定。

而在机房最中央,一个由数个大型机柜组成的庞大阵列,便是今天的主角——“曙光一号”。

它的外壳是低调的灰白色,但此刻在白杨眼中,却比任何珠宝都要耀眼。

沈桦林像介绍自己的孩子一样,带着难以言喻的自豪,向白杨介绍着各个组成部分:“白杨,你看,这边是中央处理单元,我们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方便后续升级。”

“那边是内存阵列,1mB的drAm芯片,还有这个,20mB的温彻斯特硬盘,国产的!虽然比起国外的技术还有差距,但我们做到了从无到有!”

白杨一边听着,一边仔细观察。

他甚至能从机柜的散热孔闻到那股新机器特有的、略带炙热的金属和塑料混合的味道。

他伸出手,轻轻触摸着冰凉的金属外壳,心中感慨万千。

这就是第四代计算机!

而且是完全由国人自主研发、自主制造的第四代计算机!

“启动吧。”白杨深吸一口气。

沈桦林用力点头,走到主控制台前,深吸一口气,然后在几位操作员的协同下,依次按下了启动按钮。

一阵轻微的电流声后,机柜上的指示灯次第亮起,风扇的转速逐渐提升,发出更为雄浑的嗡鸣。

控制台前,连接着“曙光一号”的显示终端屏幕闪烁了几下,随即出现了一行行启动信息。

【启明星os1.0正在启动…】

【系统自检中…】

【Cpu…ok】

【内存…ok】

【硬盘…ok】

【外设…ok】

【系统准备就绪。】

当看到熟悉的命令行提示符出现时,机房内响起了一片压抑不住的欢呼和掌声。

许多参与项目的科研人员,眼眶都湿润了。

这不仅仅是一台机器的启动,这是他们无数个日夜奋战的结晶,是中国计算机科技史上的一座丰碑!

白杨也忍不住鼓起了掌。

他走到控制台前,对沈桦林说:“我来试试?”

“当然!白杨,请!”沈桦林激动地让开了位置。

白杨坐下,手指在键盘上轻快地敲击起来。

他先是输入了一些基础的系统查询命令,查看了Cpu负载、内存使用情况、磁盘空间等信息。

然后,他调出了预装的一些测试程序和应用软件。

他熟练地操作着,运行了一个大型的流体力学计算模型。

这个模型在前世,即便是八十年代中期的计算机,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只见屏幕上数据飞快地滚动,Cpu占用率瞬间飙升到高位,“曙光一号”的散热风扇发出了更加强劲的呼啸。

白杨的目光紧紧锁定屏幕,手指偶尔在键盘上敲击几下,调整参数或发出新的指令。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机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白杨和那块小小的显示屏上。

大约二十分钟后,随着屏幕上最后一行结果的输出,白杨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他站起身,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峰值运算速度,稳定在每秒100万次以上。多道程序分时处理响应迅速,系统资源调度合理。启明星os的稳定性和兼容性也超出了我的预期。”白杨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字都敲击在在场科研人员的心坎上。

“桦林,”他转向沈桦林,眼中充满了赞赏,“你们干得非常出色!这台‘曙光一号’,无论是硬件性能还是软件系统,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了前面!”

这话一出,机房内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沈桦林激动得脸颊通红道:“白杨,这……这离不开你的高瞻远瞩和大力支持。没有你最初提出的那些构想,没有研究所持续的资金投入和宽松的科研环境,我们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就!”

他这话是发自肺腑。

白杨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曙光一号”的研发,但他的许多超前理念,比如模块化设计、自主操作系统的重要性、对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的早期关注,都为“曙光一号”的研制指明了方向,少走了许多弯路。

更不用说,白杨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项目争取到的源源不断的资金和各种稀缺资源。

白杨拍了拍沈桦林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桦林,这是属于你们团队的荣耀。我只是做了一些我应该做的事情。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辛苦了,同志们!”

他转向机房内所有科研人员,深深鞠了一躬。

众人连忙鼓掌,许多老研究员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知道,这一躬的分量有多重。

“好了,庆祝的话我们稍后再说。”白杨直起身,脸上恢复了往日的沉稳,但眼中的笑意却怎么也掩饰不住,“现在,我有一个重要的决定要宣布。”

他顿了顿,看着众人期待的目光,朗声说道:“小李!”

“到!”小李立刻应声。

“你马上联系院里,就说我说的,以中科院和我所的名义,对此次参与‘曙光一号’计算机项目的所有工程师、科研人员、技术工人和后勤保障人员,进行通报嘉奖!”

“同时,造册统计所有参与人员名单及贡献,我们将根据功劳大小,发放奖金!最少的,也保证有三个月的工资作为奖励!”

“哗——!”

白杨这话一出,整个机房瞬间沸腾了!

“三个月工资!天哪!”

“白杨所长万岁!”

“这下可以给家里添置大件了!”

“我……我要给我媳妇买台缝纫机!”

“我想换辆凤凰牌自行车!”

科研人员们,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工程师和技术员,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手舞足蹈。

这个年代,大家虽然都讲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但谁不希望自己的辛勤付出能得到认可?

谁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有所改善?

三个月工资,对于他们而言,无疑是一笔巨款!

要知道,很多家庭一年的积蓄可能都不到这个数。

沈桦林和周培明院士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欣慰和感激。

他们知道,白杨这是在用最直接、最实在的方式,肯定大家的功劳,激励大家的士气。

看着底下欢欣鼓舞的众人,白杨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微笑。

他知道,对于这些可爱可敬的科研工作者来说,精神上的鼓励固然重要,但物质上的奖励,同样能给他们带来最直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一片欢腾中,白杨又与周培明院士和沈桦林等人商议了一些“曙光一号”后续的测试、优化以及小批量生产的计划,这才在众人的簇拥下,离开了计算技术研究所。

返回自己研究所的路上,小李一边开车,一边忍不住问道:“所长,这个奖励标准……计算所那边人可不少,三个月起步,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

白杨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闻言淡淡一笑:“多吗?不多。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远不止这点奖金能够衡量的。”

“小李,你回去后拟定一个详细的奖励方案。主要贡献者,比如像沈桦林这样的核心骨干,奖励标准可以定为十二个月的工资,外加一些实物奖励,比如海鸥手表、凤凰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甚至可以考虑奖励几台黑白电视机。”

“其他参与人员,根据贡献大小,分为三档,分别是九个月、六个月和三个月工资。另外,所有参与人员,年底的评优评先,也要优先考虑。”

小李听得暗暗咋舌。

十二个月工资!

这差不多是普通工人好几年的收入了!

还有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这些紧俏物资,这手笔,实在是太大了!

他有些担忧地说道:“所长,这么高的奖励标准,我怕……我怕报上去,上面部里会不会有不同意见?毕竟,这先例一开……”

白杨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你只管把方案做扎实,把每个人的贡献和对应的奖励等级都列清楚,有理有据。方案做好了,我来签字。至于提交给上面,也由我亲自去沟通。出了问题,我担着。”

听到白杨这番话,小李心中顿时安定下来。

他太清楚自家这位年轻所长的能量了。

从最早的特种合金,到后来的战斗机等等,再到这次的第四代计算机,哪一项不是惊天动地的大成果?

白杨所长在上面的分量,早已非同一般。

既然所长敢这么说,那就一定有他的把握。

“是!所长,我明白了!我回去马上就办!”小李的声音也变得坚定起来。

白杨点了点头,重新闭上眼睛,脑海中却在飞速运转。

“曙光一号”的成功,比他预想中还要早了至少一到两年,而且性能如此卓越,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

这意味着,很多他之前规划的,需要依赖高性能计算机才能推动的项目,现在都可以提前启动了。

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开启中国的“网络元年”。

当然,以目前国内的整体经济水平和技术条件,想要像后世那样大规模普及互联网,接入千家万户,还为时尚早,那纯粹是天方夜谭。

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比如重点高校、核心科研院所、军方关键部门以及政府的核心决策机构之间,建立起一个初步的、基于计算机网络的通讯和信息共享系统,却是完全可行的。

这将极大地提高科研效率,加速信息流转,优化资源配置。

比如,高校的尖端科研项目数据可以实现快速共享和协同分析;

军方的武器研发和战略推演,可以得到强大的算力支持;

各个研究所之间的科研成果和技术难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高效的交流和攻关;

政府部门的报告传递和数据汇总,也将变得更加便捷。

这,就是他设想中的“科研与国防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

然而,这个项目有一个巨大的特点,那就是前期投入巨大。

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都看不到直接的经济回报。

这纯粹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战略性投资。

想要推动这样一个项目,资金是最大的瓶颈。

而这笔钱,数目之庞大,绝非计算机研究所能够承担。

必须要有国家层面的支持,特别是财政上的鼎力相助。

或者这笔钱他来出。

想到这里,白杨睁开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

很快,就回到了研究所内。

只是刚进办公楼,他就停住了。

“小李,车子直接开到中财部去。”白杨突然开口道。

“啊?去中财部?”小李愣了一下,但还是立刻应道:“好的,所长。”

“去之前先给中财部打个电话。”

……

与此同时,中财部的一间大型会议室里,气氛正有些凝重和焦灼。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着七八位司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

主位上,中财部部长祁同伟,祁部长,正眉头微蹙,听着手下各部门负责人,为了那笔高达八十亿美元的外汇额度分配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这八十亿美元,正是白杨之前从国外为国家赚回来的巨额外汇。

这笔钱对于外汇储备极度匮乏的共和国而言,不啻于一剂强心针,一笔雪中送炭的救命钱。

然而,钱虽然多,但想花钱的地方更多。

“祁部长,我们重工业部门,急需引进一批国外的先进生产线和特种设备,这关系到国家整个工业体系的升级换代!”

“这八十亿里,至少要给我们划拨三十亿!”一位主管工业的副司长嗓门洪亮,唾沫星子都快喷到对面主管农业的领导脸上了。

“老刘,你这话就不对了!民以食为天!我们农业领域,化肥、农药、优良种子、先进农机,哪一样不需要外汇?没有农业的稳固,你们重工业发展起来,粮食不够吃怎么办?我看,至少要给我们二十亿,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主管农业的领导也不甘示弱,拍着桌子反驳。

“还有我们轻工业,出口创汇潜力巨大,稍微给点政策,引进一些关键技术和设备,就能生产出更多物美价廉的商品,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进一步扩大出口,赚取更多外汇!这是个良性循环啊!”

“能源部门才是重中之重!没有能源保障,你们干什么都白搭!我们需要勘探设备,需要炼化技术……”

“交通运输也不能落下,铁路、公路、港口,都需要大量投入……”

会议室里,争论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想为自己主管的领域多争取一些额度。

八十亿美元,听起来是个天文数字,但放到国家机器的庞大需求面前,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祁部长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

他理解这些人的心情,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领域不重要?

哪个领域不需要钱?

但这笔钱怎么花,必须花在刀刃上,必须最大化它的战略效益。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祁部长的秘书猫着腰,快步走到他身边,低声耳语了几句。

祁部长眉头一挑,有些意外。

白杨的电话?

这小子,平时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主。

他刚弄回来这笔巨额外汇,按理说应该消停一阵子,怎么又打电话到他这里来了?

祁部长深知白杨的“能量”,这小子总能在他意想不到的时候,搞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

“诸位,先暂停一下。”祁部长抬手示意,会议室内的争吵声渐渐平息下来。

他站起身,对众人说道:“我接个重要电话,你们先梳理一下各自的需求和理由,半小时后我们继续。”

说完,他便在众人略带诧异的目光中,快步走出了会议室,向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会议室里,众人面面相觑。

能让祁部长在如此重要的会议中途离席去接的电话,想必非同小可。

刚才还在争吵的几位领导,此刻也暂时偃旗息鼓,各自琢磨起来。

祁部长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秘书已经将电话接了进来,并恭敬地将听筒递给他。

“喂,白杨啊,我是祁同伟。”祁部长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电话那头,传来了白杨清晰的声音:“祁部长,您好!冒昧打扰您开会了。”

“呵呵,你小子消息还挺灵通,知道我在开会?”祁部长打了个哈哈,语气轻松了一些,“说吧,又有什么好事等着我?还是又有什么难题需要我老头子给你解决?”

白杨在电话那头笑了笑,然后语气一肃,变得郑重起来:“祁部长,确实有好事汇报!我们成功研制出了第四代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曙光一号’!性能指标全面达到甚至部分超越了国际同期最先进水平!”

“什么?”祁部长握着电话的手猛地一紧,原本靠在椅背上的身体瞬间坐直,脸上的轻松表情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震惊和不敢置信。

“第四代计算机?你再说一遍?!”

他虽然不是技术专家,但作为中财部的掌门人,对于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节点和战略意义,还是有相当了解的。

他深知,计算机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如果白杨说的是真的,那这绝对是一个足以改变国运的重大突破!

“是的,祁部长,千真万确!”

“‘曙光一号’的主机已经组装调试完毕,各项性能参数都经过了严格的测试和验证。Cpu主频达到8mhz,内存高达1mB,峰值运算速度超过每秒100万次,并且搭载了我们自主研发的‘启明星os1.0’操作系统!”

一连串白杨报出的参数,虽然祁部长不完全懂其中的技术含量,但“第四代”、“全面达到甚至部分超越国际同期最先进水平”、“自主研发操作系统”这些关键词,每一个都像重锤一样敲击在他的心上。

他太清楚白杨的为人了,这小子从不夸大其词。

他说行,那就是真的行!

祁部长感觉自己的呼吸都有些急促起来,他努力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问道:“白杨,这个‘曙光一号’……它的意义有多大,我想你比我更清楚。你现在打电话给我,是有什么需要我做的?”

“祁部长,您果然洞若观火。”白杨说道,“‘曙光一号’的诞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我计划,以此为契机,启动一项名为‘中国科研与国防信息高速公路’的工程。”

“初步目标是联通国内主要的科研院所、重点大学、军方核心单位以及政府关键部门,构建一个基于我们自主计算机和自主操作系统的内部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攻关和高效决策。”

祁部长听着白杨的描述,眼前仿佛已经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未来图景。

他虽然对“网络”、“信息高速公路”这些词汇还比较陌生,但白杨描绘的功能和目标,他却听懂了。

如果真能实现,那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的科研实力、国防能力和行政效率,将是革命性的!

“这个工程……投入一定不小吧?”祁部长毕竟是管钱的,立刻就想到了最关键的问题。

“是的,祁部长。”白杨坦然承认,“这是一个前期投入巨大,短期内可能看不到直接经济效益,但长远来看,战略意义无可估量的工程。”

“我初步估算,第一期工程,我们需要至少四十亿美元的专项资金,用于采购和铺设必要的硬件设备、光纤线路,以及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和适配。”

“四十亿……美元?!”祁部长倒吸一口凉气。

他刚刚还在为那八十亿美元怎么分而头疼,结果白杨一开口,就要预定走一半!

这小子,还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但是,转念一想,如果第四代计算机真的研制成功,并且白杨所构想的这个“信息高速公路”项目具有如此重大的战略意义,那么,别说四十亿,就是再多一些,只要国家能拿得出来,也必须支持!

祁部长沉默了片刻,脑中在飞速权衡。

白杨以往的每一个项目,都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惊喜和回报。

这一次,他既然敢提出如此庞大的计划,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并且有相当把握的。

最为关键的是,这八十亿外汇额度,本身就是他弄来的。

“白杨,”祁部长的声音变得异常凝重,“你说的这件事,干系重大。四十亿美元的外汇额度,不是一个小数字。我需要立刻向上面汇报,并且组织专家对‘曙光一号’的性能和你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进行评估。”

“这是应该的,祁部长。”白杨对此早有预料,“您可以随时派专家组来我们研究所和计算所进行实地考察和测试。我相信,‘曙光一号’的表现,以及这个计划的前景,一定能说服所有人。”

“好!”祁部长沉声说道,“你等我的消息。在此之前,关于这四十亿美元的额度,我会先想办法给你预留下来。你那边,也要尽快准备好详细的报告和技术资料。”

“没问题!感谢祁部长的信任和支持!”白杨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只要祁部长肯松口,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大半。

挂断电话后,祁部长在办公室里来回踱了几步,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既有兴奋,也有凝重。

第四代计算机!

信息高速公路!

这两个词在他脑海中盘旋。

他能感觉到,一个崭新的时代,或许正因为白杨这个年轻人,而加速向共和国走来。

他立刻按下了桌上的内线电话:“小张,你马上给我接通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的办公室!另外,你立刻去起草一份文件,组织一个最高级别的专家评估小组,由我亲自带队,对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曙光一号’计算机进行技术鉴定,同时评估一项名为‘中国科研与国防信息高速公路’的工程计划。要快!”

秘书小张在电话那头听得一愣一愣的,但还是迅速应道:“是!祁部长,我马上去办!”

交代完毕后,祁部长深吸一口气,整了整衣领,转身大步流星地朝着会议室走去。

那八十亿美元的分配方案,看来要重新调整了。

而且,他得先让会议室里那群还在为蝇头小利争吵不休的家伙们,清醒清醒,让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国家真正的战略重点!

推开会议室的门,祁部长看着依旧有些剑拔弩张的众人,重重地咳嗽了一声。

“咳咳!”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了他身上。

祁部长走到主位,坐下,目光锐利地扫视全场,沉声说道:“诸位,刚才我接到了白杨同志的电话。他向我通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四代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曙光一号’,已经研制成功!并且,他提出了一个更为宏伟的计划。”

“什么?第四代计算机?!”

“自主研发?!”

“曙光一号?”

“更加宏伟的计划?”

“什么意思?”

……

会议室里瞬间炸开了锅,比之前争论经费时还要喧哗。

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震惊和狂喜。

祁部长看着众人的反应,心中暗道:这还只是个开始,等你们听到那四十亿美元的预留计划,恐怕下巴都要惊掉了。

不过,这也好,先给他们打个预防针,让他们明白,国家的发展,永远要把最宝贵的资源,投向最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