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一千五百万的震惊!
周领导脸上的笑容,如同被按了暂停键的电影画面,瞬间凝固。
那双刚刚还因兴奋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此刻写满了错愕,仿佛听到了什么天方夜谭。
他身后的几位专家,原本还在低声交流着激动的心情,这会儿也齐刷刷地安静下来,空气仿佛都粘稠了几分。
车间里,刚刚还弥漫着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现在只剩下激光雷达样机轻微的嗡鸣,以及……一种微妙的、名为“价格冲击”的寂静。
“多少?”周领导似乎怀疑自己听错了,下意识地追问了一句,声音都有些发飘。
白杨看着他,神色依旧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果然如此”的了然。
他不是故意要在这时候泼冷水,实在是这个数字,绕不过去。
他再次清晰地,一字一顿地重复道:“初步核算,不算后续的改进和优化,光是这台样机的研制成本,大约在一千五百万元。”
“嘶——!”
这一次的抽气声,比刚才听到精度数据时更加响亮,也更加复杂。
如果说刚才的抽气是惊喜,那这一次,绝对是惊吓。
一千五百万!
在这个万元户都还是凤毛麟角,普通工人月工资只有百来块的年代,这是个什么概念?
这几乎相当于一个大型国营工厂几年的利润!
用这笔钱,能建多少厂房,买多少普通的机床设备,解决多少人的工作岗位?
周领导彻底冷静下来了。
刚才那股因为技术突破带来的热血上涌,被这个冰冷的数字迅速冷却。
他不是没见过大项目,不是没批过大经费,但如此“昂贵”的一台“样机”,还是让他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然而,他毕竟是久经考验的领导干部,短暂的震惊之后,迅速调整了过来。
他没有立刻质疑,而是陷入了沉思。
脑海里飞快地闪过之前白杨说过的话语,闪过国内工业基础的现状,闪过那些为了攻克难关而不得不采用的“笨办法”和高昂代价……
是啊!
贵。
可为什么贵?
还不是因为底子薄!
就像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想练出一身健硕的肌肉,吃的补品,请的教练,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自然要比一个天生体格强壮的人多得多。
咱们国家这工业基础,尤其是在尖端精密领域,就是那个“体弱多病”的身子骨。
人家国外顺理成章就能做出来的东西,咱们就得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代价去摸索,去试错,去硬啃!
激光器,国内能稳定输出高功率、窄线宽的型号,有是有,但性能波动大,寿命短,为了筛选出合格的,废品率高得吓人。
高精度光学元件,研磨、镀膜,哪一道工序不是靠着老师傅们用近乎“手搓”的方式一点点磨出来的?
控制系统里的高速信号处理,相关的集成电路国内几乎一片空白。
研究所这边是硬生生用分立元件搭起来的,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还得打个问号,光是调试和筛选这些元件,就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还有那些特种合金材料,那些高精度的轴承和传动机构……哪一样不是国内工业的短板?
这台样机,与其说是一台设备,不如说是在一片荆棘丛生的荒地上,硬生生用金子和无数人的心血,堆砌出来的一座小小的、但意义非凡的灯塔。
想通了这一层,周领导紧绷的脸色缓和了下来。
他看着白杨,眼神重新变得坚定,甚至带上了一丝赞赏和……理解。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不是惋惜钱,而是感慨这背后的不易。
他伸手,用力拍了拍白杨的肩膀,语气诚恳:“白杨同志,辛苦你们了!一千五百万……这个数字,我明白它的分量,更明白这分量背后,是你们研究所全体同志付出的多少心血和智慧!”
他顿了顿,环视了一下周围那些同样屏息等待他表态的研究员们,提高了声音:“能拿出这样一台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样机,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尤其是在我们当前这样的条件下,这更显得难能可贵!这个价值,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
这话一出,钱宏明等人明显松了一口气,不少人脸上露出了感激的神色。
刚才他们心里也七上八下的,生怕领导被这天价成本吓退,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周领导转向白杨:“走,白杨同志,去你办公室谈谈。这里人多,有些事情我们需要更深入地聊聊。”
“好的,周领导,各位领导,这边请。”白杨点点头,做了个引导的手势。
一行人离开了略显嘈杂的车间,来到了研究所所长办公室。
有工作人员端来了几杯热气腾腾的白瓷缸子茶水,茶叶在缸子里沉沉浮浮。
周领导捧着温热的茶缸,并没有急着喝,目光在办公室里扫视了一圈,心中又是一番感慨。
他坐下来,开门见山:“白杨同志,刚才在车间,你提到了成本问题。一千五百万,确实不是个小数目。”
“虽然我知道这背后有客观原因,但要让这项技术真正发挥作用,走向应用,成本是必须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白杨点点头:“是的,周领导。这也是我必须提前说明的原因。目前的样机成本,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支撑大规模推广应用的。”
“它更像是一个技术验证平台,证明了我们的原理是可行的,性能是可以达到预期指标的。”
“那么,后续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有多大?主要的瓶颈在哪里?”周领导追问道,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技术再好,如果永远是实验室里的“奢侈品”,那意义也会大打折扣。
“可能性肯定是有的,而且空间不小。”白杨沉吟了一下,开始条分缕析地解释,“主要的成本构成,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第一,核心元器件。比如高性能激光器、高灵敏度光电探测器、高速数据采集和处理芯片。”
“目前我们使用的部分器件,要么是依赖少量进口,价格昂贵且渠道不稳定;要么是国内生产,但性能一致性差,成品率低,筛选成本极高。”
“为了保证样机的性能,我们不得不选用‘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器件,这无形中大大增加了成本。”
“第二,精密加工和装配工艺。激光雷达对光学系统、扫描机构的精度要求极高。”“
比如那个扫描镜的动态平衡和轴系精度,直接影响测量准确性。”
“国内现有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水平,要达到我们的设计要求,难度很大,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精加工、精调试,废品率也不低。这部分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非常高。”
“第三,软件算法和系统集成。虽然我们的算法是自主研发的,但将其高效、稳定地运行在现有的硬件平台上,需要大量的优化和调试工作。”
“尤其是在实时数据处理方面,由于缺乏高性能的专用芯片,我们用了大量的变通方法和冗余设计,这不仅增加了硬件成本,也增加了软件开发的复杂度和工作量。”
白杨端起茶缸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继续说道:“所以,周领导,您看,这成本高昂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我们国家在光学、精密机械、电子信息等多个基础工业领域的短板。”
“这台激光雷达,就像一个‘考官’,无情地暴露了我们工业体系中存在的诸多瓶颈。”
他这番话,没有丝毫抱怨,而是冷静客观地分析。
周领导听得连连点头,眉头也微微皱起。
他知道白杨说的是实情。
这些问题,不是一个研究所能独立解决的,而是整个国家工业体系面临的共性难题。
“你说得很透彻。”周领导放下茶缸,身体微微前倾,“这正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白杨同志,我需要你们研究所尽快拿出一份更详细的技术需求和产业瓶颈分析报告。”
他加重了语气,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份报告,不能只是泛泛而谈。”
“要具体:一,未来实现规模化生产,需要哪些关键元器件达到什么样的性能指标?目前国内外的差距在哪里?”
“二,哪些制造工艺和装备是制约成本和性能的关键环节?技术难点是什么?”
“三,你们认为,国内哪些单位、哪些工厂或者研究机构,具备攻克这些技术瓶颈的潜力?需要什么样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
“这份报告,将作为部里下一步协调相关单位、组织技术攻关的重要依据。”周领导看着白杨,眼神锐利,“我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分析,是能落地的解决方案建议。时间要快,内容要深!”
“明白!”白杨立刻应道,语气斩钉截铁,“周领导放心,我们会尽快组织力量,完成这份报告。我们也会尽可能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他心里清楚,这份报告的分量。
这不仅仅是对激光雷达项目负责,更是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为国家相关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压力巨大,但责无旁贷。
周领导满意地点点头,神色放松了一些。
他站起身:“好,具体的技术细节,我就不多问了。专业的事情,交给你们专业的人去做。部里的态度很明确,这个项目,我们全力支持!”
“钱的问题,我们会想办法解决。人的问题,只要是合理需求,我们也会尽力协调。你们要做的,就是甩开膀子,大胆地干!”
他又叮嘱道:“样机要尽快投入实际应用测试,收集更多的数据,发现更多的问题。同时,军用领域的潜力,也要同步进行探索和论证。两条腿走路,都要快,都要稳!”
“是!我们一定不辜负部里的期望!”白杨再次保证。
该谈的都谈得差不多了,周领导也没有再多做停留。
他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亲眼见证了技术的突破,也了解了下一步的困难和方向。
“那好,我们就先回去了。报告尽快送上来。”周领导伸出手。
白杨紧紧握住:“周领导慢走,各位领导慢走。”
将周领导一行人送到研究所大门口,看着那几辆伏尔加轿车缓缓驶离,消失在街道尽头,白杨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转身回到车间,钱宏明和几个核心研究员立刻围了上来,脸上都带着紧张和期待。
“怎么样?老白,领导怎么说?那一千五百万,没把领导吓着吧?”钱宏明压低声音,急切地问道。
刚才领导们在办公室谈话,他们这些“小兵”只能在外面干着急。
白杨看着大家布满血丝的眼睛和略显憔悴的面容,脸上露出一丝轻松的笑容:“放心吧,周领导是见过大场面的。虽然成本确实高,但领导更看重的是技术的价值和潜力。”
他简单地把刚才办公室里的谈话要点跟大家说了一下,特别是关于要准备详细报告和部里全力支持的态度。
听到部里会全力协调解决瓶颈问题,大家紧绷的神经终于彻底放松下来,一片欢欣鼓舞。
“太好了!有部里牵头,那些老大难的元器件问题,说不定真能找到突破口!”
“是啊,要是能用上性能稳定、价格合理的国产器件,成本肯定能降一大截!”
“这下有盼头了!”
看着同事们兴奋的样子,白杨也感到一阵欣慰。
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那份报告,不仅仅是文字,它背后牵扯到的,是国家工业体系的方方面面,是无数需要攻克的堡垒。
协调各个单位,推动技术攻关,这里面的难度,绝不亚于研制样机本身。
而且,周领导要的是“尽快拿出实际应用方案”。
这意味着,他们不能只停留在实验室里,必须要把这台金贵的样机拉出去,到真实的工业现场去“溜溜”,去解决实际问题,去证明它的价值。这又会带来新的挑战。
夜幕不知不觉已经降临,车间里的灯光显得格外明亮。
白杨走到那台银灰色的激光雷达样机旁,轻轻抚摸着冰凉的金属外壳。
这台机器,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期望,也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
他看着探测头发出的那束细微的红色激光,仿佛看到了它未来在各种精密测量和国防领域大放异彩的景象。
但他也看到了,通往那片“星辰大海”的道路上,布满了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去跨越的深坑和高山。
“好了,大家都别光顾着高兴了。”白杨拍了拍手,将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周领导要的报告,时间很紧。老钱,你带人先把测试数据和原始记录整理好。”
“小李,你负责梳理核心元器件和关键工艺的需求清单。小张,软件部分的优化和潜在问题汇总一下……”
他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任务,声音不高,但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今天大家早点回去休息,这几天都累坏了。明天开始,全力准备报告,同时也要开始规划样机的应用测试方案。”
“是!”众人齐声应道,虽然疲惫,但眼里都重新燃起了斗志。
送走了同事们,白杨独自一人留在空旷的车间里。
他没有立刻离开,而是走到窗边,望着外面四九城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
“慢慢来吧……我还年轻……”他低声自语,嘴角勾起一抹只有自己能懂的、带着点调侃和坚韧的微笑,“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基础差点怕什么?咱们有的是人,有的是志气,还有我这个开了‘挂’的……总能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