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第三代坦克

良久,白杨缓缓收回目光,眼底的波澜渐渐平复,恢复了惯有的沉静。

他转过头,看向一脸期待的祁部长,脸上露出一丝歉然的微笑。

“祁部长,”白杨的声音平和而诚恳,“您的厚爱,上面的看重,白杨感激不尽。这份荣誉,确实……太过厚重了。”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目光中带着一丝审慎:“只是,我心中确有一些顾虑。并非不愿为国效力,更非推辞责任,而是……”

白杨微微沉吟,接着说道:“我今年还不到三十岁,资历尚浅。骤然获得如此殊荣,甚至与钱老这样的泰山北斗并列,恐怕……会在内部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议论和猜测。这对于当前团结一致,奋力攻关的大好局面,或许并非益事。”

他坦诚地迎向祁部长的目光,语气更加恳切:“更重要的是,祁部长您也清楚,我目前主持的几个项目,都属于高度机密。其具体内容和成果,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恐怕都无法对外公布。”

“如此一来,我的贡献就无法摆在明面上,大家看不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却看到我获得了如此破格的待遇和荣誉……”

“这难免会让一些老同志,一些在一线默默奉献多年的科研工作者,心里产生想法,觉得不公平,甚至不理解。”

白杨心中清楚,他的许多研究成果,尤其是那些涉及到未来科技走向的核心技术。

一旦公开,足以震动世界,也足以支撑起任何荣誉。

但现在,它们必须沉在水底,成为国家最深的底牌。

在这些底牌无法掀开之前,接受“特级双院士”这样石破天惊的荣誉,必然会引来无数质疑的目光。

他自己倒是不惧非议,但他不希望因此给国家,给整个科研体系带来不必要的内部消耗和阻力。

祁部长静静地听着,脸上的郑重之色并未消散,但眼神中却渐渐流露出一丝了然和赞赏。

当白杨话音落下,祁部长身体微微后仰,脸上紧绷的线条松弛下来,甚至露出了一抹轻松的笑容。

“呵呵……”他轻笑了两声,带着一种“原来如此”的意味,“我还当你是有什么别的顾虑,原来是担心这个。”

他赞许地看着白杨,点了点头:“白所长,你能想到这一层,并且坦诚地说出来,足见你的胸襟和格局,确实非同一般。”

祁部长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慢条斯理地说道:“你说的没错,你的顾虑很有道理。在你的那些惊天动地的成果无法公开之前,直接授予你如此高的荣誉,确实容易引人非议,甚至可能成为某些别有用心之人攻击的借口。”

他放下茶杯,身体再次前倾,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语气却变得轻松而果决:“不过,这个问题,好办!”

白杨露出询问的神色。

“很简单,”祁部长一摆手,显得胸有成竹,“评选照常进行,你的‘特级双院士’资格,内部先行确认。相应的待遇,比如行政级别、生活补助等等,也即刻开始享受。但是……”

他加重了语气:“这个名誉称号,我们暂时不对外公开宣布!”

祁部长解释道:“也就是说,你实质上已经是‘特级双院士’了,享受这份荣誉带来的一切实际好处和内部认可。”

“但在公开层面,你依然是白所长,是总工程师。”

“等到将来,时机成熟,你的那些成果可以解密一部分,能够向世人展示你那无与伦比的贡献时,我们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正式公布你的‘特级双院士’身份。”

“到那个时候,所有的成就摆在眼前,谁还会有异议?谁还会不理解?”

他看着白杨,眼中笑意更浓:“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你担心的内部非议问题,也让你应得的荣誉和待遇得到了落实,更重要的是,国家对你的这份极致的看重和期望,也得以体现。你看如何?”

说完,祁部长心中暗暗松了口气。

其实在这之前,他还真的有些担心,担心白杨年轻气盛,或是过于理想化,不能理解这其中的深层用意和复杂性,甚至可能会因为觉得“名不正言不顺”而产生抵触情绪。

没想到,白杨不仅理解了,还主动点出了最关键的问题所在,并且表现得如此通透和顾全大局。

这让祁部长对白杨的评价再次拔高了几分。

这个人,不仅仅是科研上的天才,在处理复杂人情世故和正文治考量上,同样有着远超年龄的成熟和智慧。

“先享受待遇,名誉暂缓公布……”白杨低声重复了一句,眼眸中光芒闪动,迅速明白了这其中的精妙之处。

这确实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维护了稳定,又给予了实质的肯定和支持。

他抬起头,对着祁部长,郑重地点了点头:“祁部长的安排,考虑周详,白杨没有意见,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

从庄严肃穆的部委大楼出来,午后的阳光有些晃眼。

白杨微微眯了眯眼,坐进研究所派来接他的伏尔加轿车里。

车子平稳地驶离,将那象征着权力与决策中枢的建筑抛在身后。

车窗外,京城的街道车水马龙,充满了这个时代特有的蓬勃与躁动。

白杨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脑海中却在回放着与祁部长的对话。

“特级双院士……内部确认,待遇先行,名誉暂缓……”

这个处理方式,不可谓不高明。

既给了他应得的尊重和实际利益,又巧妙地规避了可能出现的风波和非议,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沉甸甸的期许。

国家,或者说以祁部长为代表的高层,对他寄予的厚望,远超他的想象。

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白杨心中清楚,从接受这个安排开始,他肩上的担子,便又重了几分。

那些尚未公开的成果,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都将与国家的战略需求更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他轻轻吐出一口气,并非是压力,而是一种被信任、被倚重的复杂情绪。

重生一世,他所求的,本就是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推动这个国家走向更强的未来。

如今,他似乎正走在一条被高度关注和支持的快车道上。

车辆缓缓驶入研究所的大门,熟悉的建筑群映入眼帘。

门口的警卫看到车牌,立正敬礼,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

如今的白杨,在研究所内部,早已是如同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车子在办公楼前停稳,白杨推门下车,他的秘书兼助理小李已经快步迎了上来。

“所长,您回来了。”小李接过白杨脱下的外套,语气恭敬。

“嗯。”白杨点了点头,一边向楼内走去,一边随口问道:“我离开这段时间,所里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吧?”

“一切正常,各项研究都在按计划进行。”小李汇报着,随即又补充道,“哦,对了,所长,刚才军部那边来人了,说是要见您。”

“军部?”白杨脚步微微一顿,有些意外。

研究所虽然与军方合作密切,但通常都是项目对接,军方直接派人到他办公室指名道姓找他的情况,并不算多见。“知道是谁吗?什么事?”

小李连忙回答:“来访登记的名字是江望川,他说您可能认识。同行的还有一位……军衔很高,我看着像是两毛四的大校或者更高。”

“江望川?”白杨眉头微蹙,这个名字有些模糊的印象,似乎在哪里听过。

他停下脚步,在脑海中快速搜索着相关信息。

蓉城……航空……动力……奉天……

电光火石间,一个场景浮现在他的脑海。

那是去年他在奉天那边,在哈工大的时候,给学弟学妹们上课时,随意谈到过一些关于下一代主战坦克的设想。

当时好像是有几个来自不同单位的技术人员在场,其中似乎就有这么一位来自蓉城航空机械动力研究所的……

原来是他!

白杨心中了然,但同时也升起一丝疑惑。

一个搞航空发动机的,怎么会和一位高级陆军军官一起,跑到他这里来?

而且点名要见他?

难道是……

“他们人呢?”白杨不动声色地问道。

“我暂时安排在会客室等候,看您的意思。”小李小心翼翼地回答。

他知道所长的时间宝贵,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见的,尤其是一位军衔如此之高的军官陪同,事情恐怕不小。

白杨略一沉吟,便有了决断:“请他们到我的办公室来吧。”

“好的,所长。”小李立刻转身去安排。

白杨则迈步走向自己的办公室。

他的办公室位于办公楼的顶层,视野开阔,布置简洁而实用。

他走到办公桌后坐下,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心中快速盘算。

江望川,蓉城航空机械动力研究所的研究员。

这个单位是国内航空发动机研发的重镇之一。

而陪同他来的,是一位“两毛四”的陆军高级军官——这至少是师职以上,甚至可能是军级干部了。

航空发动机专家,陆军高级军官,目标是自己。

再结合之前在奉天关于第三代坦克的“随口之言”……

答案几乎呼之欲出。

看来,当初自己那些基于后世经验、略显超前的坦克设计理念,被有心人记下了,并且军方还真的投入资源去研究了。

现在找上门来,多半是遇到了难以逾越的技术瓶颈。

想到这里,白杨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弧度。

有意思,真是有意思。

当初不过是兴之所至,随口聊了几句,没想到竟然真的引起了军方高层的重视,并且还付诸了实践。

很快,敲门声响起。

“请进。”白杨沉声道。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小李引着两个人走了进来。

走在前面的是一位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人,大约四十岁上下,神情略带一丝拘谨和期待,正是江望川。

而在江望川身后半步,则是一位身姿挺拔、面容刚毅的陆军军官。

肩章上清晰的两颗金星和四道横杠,昭示着他的身份非同小可。

他目光锐利,带着军人特有的审视意味,但看向白杨时,眼神中却并无倨傲,反而透着几分郑重。

“白所长,您好!”江望川率先伸出手,语气带着些许激动,“冒昧来访,打扰您了。”

白杨站起身,与他握了握手,微笑道:“江研究员,你好。我们之前在奉天见过一面,我记得。”

简单的一句话,立刻让江望川有些紧张的情绪放松了不少,脸上露出感激的神色:“您还记得我,真是太荣幸了!”

随后,那位陆军军官也上前一步,向白杨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有力:“白所长,我是总参装备部第五局副局长,石振宏。奉上级命令,特来拜访!”

总参装备部!

第五局副局长!

白杨心中微微一凛,面上却依旧保持着平静,伸手与石振宏有力地握了握:“石副局长,你好,请坐。”他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小李,给两位同志倒茶。”

“是,所长。”小李应声去准备。

待两人落座,白杨才不紧不慢地开口问道:“不知石副局长和江研究员今日到访,所谓何事?”

他目光平和地看向两人,带着询问,却没有丝毫的急切。

石振宏看了一眼身旁的江望川,然后身体微微前倾。

目光炯炯地看着白杨,语气十分诚恳:“白所长,实不相瞒,我们这次来,是想向您请教一个大问题,一个关乎我们未来主战装备的大问题!”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郑重地说道:“我们想向您请教关于……第三代主战坦克的设计方案问题!”

果然如此。

白杨心中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眼神中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

江望川在一旁补充道:“白所长,您可能不记得了。前几年在奉天,您曾经提到过一些关于未来坦克发展的理念,比如……模块化设计、复合装甲、大功率发动机、先进火控系统等等……”

他越说越激动,仿佛回到了当时的情景:“您当时说的那些概念,简直是闻所未闻,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回去之后,上面高度重视,立刻组织了专门的预研小组,由石副局长亲自挂帅,我们蓉城所也参与了动力系统的部分论证。”

石振宏接过话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白所长,不瞒您说,按照您当初提及的那些方向,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越是深入研究,我们越是发现其中的难度之大,简直是……困难重重!尤其是在总体设计思路、关键技术指标的取舍以及几大核心系统的整合上,我们遇到了巨大的瓶颈,整个项目几乎停滞不前。”

石振宏的目光变得无比恳切,甚至带着一丝近乎请求的意味:“我们查阅了所有能找到的国内外资料,也请教了国内所有相关的专家,但始终无法突破。”

“思来想去,这些理念的源头,还是来自于您。所以,我们这次是专门来向您求援的!希望白所长能不吝赐教,为我们指点迷津!”

说完,他和江望川都用一种充满希冀的目光,紧紧地盯着白杨,等待着他的回答。

整个办公室的气氛,也随之变得凝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