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第107章

 大房三人腆着脸上门,也不提要认回何田的事。

 他们心里清楚,这事难办,除非何田主动愿意。因此,何来福看都不看何田,直接问何来旺借二两银子,理由是光壮该成亲了。

 说是借,可是看他们全都一副理直气壮的索要模样,就好像二房欠了大房似的。

 何来旺没想过要惯着大房,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

 “大哥,大嫂,不怕你们笑话,别看我在城里开了铺子,其实赚得并不多。阿田读著书,每年的束脩再加上笔墨纸砚,这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啊。”何来旺笑着婉拒。

 何来福总算肯看何田一眼了,他指着何田身上的衣裳,质问道:“你要是没银子,他能穿得这么好?打扮得像个贵公子似的。”

 “就是。”柳红桃点头,“阿田腰间那块玉佩都值好几两银子,二弟,你可不能当白眼狼,要不是我们肯把孩子过继给你,你现在哪有儿子?”

 何来旺先看向大哥:“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宁愿自己苦些累些,也要尽力让他过好。书院里那么多人,穿得太差会惹人笑话的。”

 说完,他又看向柳红桃,一脸严肃:“大嫂,你要是有意见,不如我跟你回村,找村长和族老评评理?”

 柳红桃哪里敢,连忙缩了缩脖子,不吭声了。

 何光壮一把拉住何来旺的衣袖,一脸请求:“二叔,翻了年我就十八了,家里还欠着好些债,大哥又指望不上。要是光靠我们自己,估计我二十岁还成不了亲。你是我的亲二叔啊,难道你忍心看着我一直成不了亲?”

 何来旺扯回自己的衣袖,叹气道:“你是我侄子,论理我是该帮你一把。只是,我不能不顾着我家阿田……”

 “爹,”何田适时出声,“前两天我在书肆看中了几本书,只是手里银子不够。”

 “大哥你瞧。”何来旺摊开双手,满脸无奈,“你也供过光宗读书的,知道这有多费银子。”

 何来福沉默了。

 普通人家想要供养一个读书人很不容易,可以说要举全家之力才行。

 柳红桃生怕丈夫心软,?????忙道:“二弟,我就剩光壮这一个孩子还没成亲了,等办完他的事,我跟他爹也能歇一歇。看在亲兄弟的份上,这一回你无论如何也得帮我们一把。”

 “帮,光壮是我侄子,我肯定帮!”何来旺扭头对张英娘说,“你去把匣子抱出来,看看还有多少,全都借给大哥。”

 说完,他又看向何来福:“大哥,我也只能帮你这一回了,我已经尽力了。”

 反正大哥家就只剩光壮没成亲,帮完这一回,将来他们想要再借银,就必须先把这一回的还上。不过,何来旺已经做好心理准备,这一次借出去的多半是要不回来了。

 只当是买断了他和大哥之间的兄弟情吧。

 张英娘懂他的意思,转身去柜台里捧出一个匣子。

 也是巧了,阿田回家之前,她刚清点过,大块的银子早就拿走了,如今匣子里只剩下一小块碎银和一些铜板。

 何来旺接过匣子,当众清点,一共有二钱,还多出十来枚铜板。

 何来旺把多出来的铜板交给英娘,剩下的二钱银子直接给了大哥,笑道:“这二钱银子先借给大哥,剩下的铜板留着英娘明天买菜。总不能让我们家饿肚子吧?”

 “谢了。”何来福接过银子。

 张英娘笑道:“大哥大嫂先坐着,我去做饭。今晚就留下来歇一晚,不急着回家去。”

 柳红桃很高兴,虽然二钱跟她想要的二两相差甚远,可是细细一想,光宗在镇上读书都要花不少银子,阿田在县城读书,想必花费更高,二房存不下银子也是正常的。

 再则,有了光宗只借两百个铜板对比着,二钱已经很多了。

 “不住了不住了。”柳红桃笑眯眯道,“家里还有好多活儿呢,老二媳妇刚嫁进来不久,处处都不熟悉,我得看着点。”

 何来福觉得立刻就走不太好,他想留下来住一天,也好仔细看看二弟是如何做生意的。

 柳红桃悄悄地给了他一肘子。她生怕明早起来二弟会反悔,想把银子要回去,那可怎么办?

 还是赶紧回乡下去,这样就算二弟反悔,她就推说已经花光了。

 柳红桃执意要回去,何来福父子俩拿她没办法,只好略坐了坐,就上了回柳镇的牛车。

 送走他们三人,何来旺对张英娘解释道:“我就帮他们这一回,下次想再借是不可能的了。”

 张英娘点点头,表示理解。

 几个月后,何光壮如愿成了亲。一眨眼,何田也十七岁了,他参加了这一年的院试,毫无悬念地考中秀才。

 他还要继续求学,准备参加三年后的乡试。不过,在这之前得先成亲。

 张玉梅已经满了十六,虚岁都十七了,再不成亲就要变老姑娘了。张家人很着急,女婿已经是秀才,他们生怕这门亲事会有变故。

 自从定亲后,张玉梅每年都会给何田做衣裳鞋袜。她的心意,全都在这些针线活儿里。

 爹娘还没开口,何田主动跟他们说,想早点迎娶玉梅过门。

 何来旺夫妻俩高兴坏了,赶紧跟张家人商量婚期。

 何老头仍然反对这门婚事,他希望最有出息的小孙子能够娶一个家境更好的姑娘。不过,何来旺跟何田都没理他。因此,张玉梅顺顺当当地过了门。

 成亲后,何田待她一心一意,凡事有商有量。张玉梅感动之余,对婆家人也更好了。

 次年,张玉梅顺利产子。何来旺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已经存下了一笔银子,把这间铺子连同后面的院子都买了下来,执意要落在何田名下。

 三年后,何田参加乡试,一路过关斩将,殿试时被皇帝钦点为状元。

 之后便是回乡祭祖,阳柳村几百年来终于出了一位状元,二房炙手可热,就连本地官员都前来拜见,富商乡绅之类的客人如云。

 大房眼巴巴地想凑上前去,又觉得自己跟其他的客人格格不入。

 何光宗也回来了,看着和客人们谈笑风生的何田,心里无比羡慕。如果能跟四弟换一换就好了,如果考中状元接受众人恭贺的是自己,那该有多好啊。

 何光宗不由自主地幻想着,脸上露出了笑意,无意间一低头,看到自己圆滚滚的腰身,瞬间从幻想中清醒过来。

 四弟的个头比自己还高一些,身材清瘦,一身锦袍衬得他像个神仙公子。而自己呢,因为整日呆在岳父的小饭馆里,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吃食了。不可避免的,他开始像妻子一样发福。

 尽管他穿着最体面的一身衣裳,可是这身衣裳仿佛浸满了后厨特有的油烟味,让他很不适,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起来。

 “光宗啊,要是你当年好好读书,说不准今天也能像阿田这般风光了。”有好事的村民嘻笑着打趣道。

 “呕!”何光宗闻言,再也按捺不住胸腔里的翻腾,冲出院子,在路边疯狂呕吐起来。

 他吐得很厉害,就好像要把五脏六腑都给吐出来,眼角不受控制地流出几滴眼泪。

 他如此难受,却没有一个人来关心他。此刻,所有人的眼睛里只看得见四弟,就连他的妻子,也因为能和状元郎呆在同一座院子而觉得很光荣。

 何来福夫妻俩也很难受,他俩就像在厨房那口旧酸菜缸里淹了几天几夜似的。

 就为了三两银子,他们就错失了一个状元儿子。

 二房一家穿金戴银,身边还有下人丫头伺候,这就是他们最想要的日子啊!如果当初没有把何田过继出去,这样的好日子,本该大房来享受的!

 何来福夫妻俩心里的悔恨,比大海还深。

 有一个年轻时被柳红桃当面嘲笑生不出儿子的妇人,故意笑着问她:“红桃,你后不后悔?”

 “你倒是有四个儿子,只可惜你把最出息的那一个过继给别人了。风光都是二房的,跟你也没啥关系啊。”

 “虽然你儿子多,可这些年也没见你享什么福啊。可见,儿子多了不一定就好。”一个婶子接话道。

 这位婶子只有一个儿子,当年也被柳红桃嘲笑过,笑话她生不出第二个儿子。她虽然只有一个儿子,可是儿子孝顺啊。不像柳红桃,三个儿子都不喜欢她。

 大房这些年的日子过得一团糟。

 早几年他们就分家了,何来福夫妻俩要跟着大儿子一起过,所以何光宗分到的东西最多。可是何光宗长期借住在岳父家,哪能再把爹娘也接过去呢?

 于是,平时照顾爹娘的责任就落到了何光明跟何光壮头上。

 何光明兄弟俩当然不肯了。成亲前,一家子供大哥读书。成亲后,还要把照顾爹娘的责任全部揽下来。凭什么呢?就凭大哥出生比他们早?

 何光明跟何光壮很不服气,打定主意不想让大哥好过,时不时就去镇上问大哥要钱。借口多得很,一会儿爹娘该添新衣了,一会儿爹娘不舒服,要银子看病等等,弄得何光宗夫妻俩的关系也不太好,时常吵闹。

 柳红桃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把日子过成这样。明明她有三个儿子,可是儿子们个个都只顾着自己的小家,至于爹娘的养老,则是相互推诿。三个儿媳妇,没一个是肯吃亏的,嘴巴上厉害着呢,一张口就是阴阳怪气,指桑骂槐。

 何来福夫妻俩恨不能死了算了,可是又舍不得死,只能这样糊涂着,过一天算一天。

 直到,二房一家回乡祭祖。张英娘跟玉梅宛如母女般亲热,何来旺跟何田则是父慈子孝。

 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何来福夫妻俩的眼。只是到了如今这一步,他们想后悔都没地方了。

 何光明跟何光壮脸皮厚,还想借着新科状元的名头收厚礼,占些便宜。何田早就料到了,特意嘱咐村长和族老,一定不能让人打着他的名号在外面做坏事。

 村长和族老连忙答应下来。

 村里好不容易出了一位状元,大家脸上都有光彩,可不能让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更何况何田还在附近买了一些田地,交给村里人去种,得出的产益他分文不取,全部交到族里,专门用来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以及帮村里的孩童上学交束脩。

 村长对大房严防死守,还派人四处散布何家大房跟二房关系不睦的消息。

 这下子,何光明跟何光壮别说收礼了,甚至连用何田的名头借银子都借不到,只能老老实实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