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朝鲜君臣翘首以盼
朝鲜王宫,后堂。
孝宗李淏正在和几位重臣会见。
自从朝鲜水师出发后,李淏一直担心北洋和日本的战事。
朝鲜是夹在两个强国之间的小国,原本谁都不敢得罪,自从大明打垮后金后,朝鲜已经全方位倾向大明。
这十几年来,大明国力蒸蒸日上。李淏这次敢于出动水师,也是看中了大明和北洋的实力。
朝鲜出兵帮忙攻打日本,必然严重得罪幕府。李建安和北洋要是败了,朝鲜必定会受到日本的责难。
不过李淏并不担心,哪怕北洋败了,后面还有大明。而且日本的国力已经今非昔比。
当年丰臣秀吉时,日本国力达到鼎盛。如今的日本已经大不如前,水师多是破船烂舰,威胁不大。
从内心深处,李淏希望双方打个平手,这样朝鲜夹在中间,可以从中渔利。
李淏一直四处打探消息,奈何朝鲜商船很少,日本的情况,他只能通过北洋的商船打探消息。
前些日子有消息传来,北洋舰队登陆横须贺,整个朝鲜震动了!没想到李建安胆子这样大,直接攻击日本首府。
从那以后,就没消息了。
李淏日夜牵挂,今天又召集几位重臣商议。
李淏看向几位重臣;“日本那边,有消息了吗?”
几位重臣面面相觑,没人说话。
领议政李时白是一位老臣,相当于内阁首辅。他微微躬身,说道;“殿下,北洋的商船守口如瓶,一点口风都不透露。倒是有位仁川的妓院老板,听到一些消息。”
李淏兴奋了;“哦,什么消息?”
李时白道;“有两个北洋的船工在妓馆留宿,酒后胡说八道。偏巧那妓馆老板通山东话,听来许多消息。据那两个船工说,北洋舰队与日本水军在本州外海大战。日本水军全军出动,双方战况非常惨烈。”
李淏探着身子;“谁赢了?”
李时白道;“听说是北洋赢了,而且是大获全胜。”
哈哈,李淏笑出声来;“太好了!我就知道北洋能赢。日本水军伤亡如何?”
李时白道;“听说是全军覆没,但消息不确真。”
“好!太好了!”李淏兴奋了,笑道;“哪怕消息不确真,最起码也是伤亡惨重。日本没了水军,就算将来想要报复我朝,他们也过不来了。”
李淏站起身来,来回走动,连连拍手,笑道;“当时寡人决意出兵,你们还不赞成,怎么样?寡人英明吧?”
李时白笑道;“王上英明,日本没了水军,就是没牙的疯狗,已经不足为患。”
李淏忽然脸色一变;“我朝水师伤亡如何?”
李时白道;“听说海战只有日本和北洋,没有我朝鲜水师。”
“太好了!真是天助我也!”李淏兴奋得直拍手,笑道;“他们双方大战,日本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损失肯定也不小。只要咱们朝鲜水师能够保全,没准将来可以劫掠日本。”
李时白道;“王上,日本战败,将来必定衰弱,这对我们有利,也有弊处。”
李淏不笑了,坐下来;“有什么弊处?”
李时白道;“李建安发动战争,目的在于打开日本市场。日本战败,必然开放市场。到那时无人可以抗衡北洋,我们朝鲜也必然随之开放。”
“北洋都是一群商人,唯利是图。常言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咱们朝鲜国民向来温顺恭良,可是一旦与北洋的人接触久了,思想难免开放。”
“民智渐开,便不服管教。天长日久,必生祸乱。”
李淏脸色沉重,说道;“以领政看来,该如何是好?”
李时白看了看其他几位大臣,说道;“以臣看来,北洋船坚炮利,擅长海战,然日本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李建安区区数千兵力,骚扰沿海抢占岛屿或许可行,他想要征服幕府,绝非易事。”
李淏道;“听说北洋军铳炮犀利,李建安就是靠着火器起家。北洋军陆战应该是不差的。”
“不然。”李时白又道;“铳炮犀利只能野战,遇到大城必然受挫。
“北洋军远渡重洋,劳师远征,后勤补给特别困难。”
“一旦幕府坚壁清野,重兵守城。北洋军兵力太少,想要攻城恐怕难上加难。”
“战事一旦拖入长久消耗,北洋必定向我方求助增兵。”
“到那时,咱们坚决不派兵。他们双方伤亡惨重,最后北洋无功而返。那时双方都要拉拢我朝鲜。我朝鲜从中周旋,既可保全自身,又能多方获利。”
李淏愁眉紧锁,陷入深思。
旁边几位重臣暗暗点头,敬佩李时白的老奸巨猾,深谋远虑。
李淏道;“当年壬辰倭乱,我朝被日本侵占荼毒,多亏大明天军拯救,我朝才能存活。”
“而后丙子胡乱,贼虏皇太极大军入寇,全凭李建安力挽狂澜,我朝方能保全。”
“国民上下无不感恩大明,感念李建安。”
“今日北洋征伐日本,国民知道李建安领兵,无不欢欣鼓舞,拍手称快。”
“倘若北洋皆兵,我等不出兵,既得罪北洋,又被国民唾弃。如何?”
李时白有些激动了,挺起身子;“殿下!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人生在世,万不可被道德自缚手脚,唯清高以害人,尤甚罪恶。”
李淏有些生气;“君子坦荡荡,难道是胡说八道吗?”
李时白道;“君子坦荡荡,那是说给百姓听的,不过是虚有其表。国事艰难,怎可意气用事……”
李淏忽然摆手,阻止李时白说下去。
就在这时,一位内侍官悄悄从偏门走进来,直接跪倒在地;“王上,兵曹判书崔元珍大人回来了。”
众人大惊,李淏大喜;“他在什么地方?”
“就在宫门外。”内侍官说道。
“快请进来!”李淏摆手。
“是!”内侍官起身退出去。
李淏兴奋了,站起身来,来回踱步。
李时白几人都是老家伙,仍旧跪坐在两侧。
李淏自言自语,笑道;“崔大人回来,肯定日本战事有好消息了。如果是坏消息,崔大人肯定会派人先通知一声的。”
几位重臣连连点头,认为李淏说的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