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招降有成,不断投降
要是压制不住的话,怕是军民都要开城门请唐军入城了。
丞相带着武将们气势汹汹的出了王宫,开始指挥着兵卒们四处弹压。
不过兵卒们虽然不敢违抗命令,但是心中却都充满着怨言。
在兵卒们看来,百济已经是要亡了的。
偌大的国土,已经只剩下王城周边了,这样的仗已经不用打了,直接投降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百济王,还有丞相等人都想在奋力拼搏一下,毕竟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再说了,唐军进了城,那些官员家中的财物,或许都要成了唐军的战利品,他们自然是心中十分不甘的。
丞相看着从城外抛洒进来,如同雪片般的招降纸张,头皮就是一阵发麻,这样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办法阻拦啊。
在看着街上议论纷纷的民众,丞相心中升起一阵绝望的感觉。
或许真是大势已去,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即便坚守下去,迟早也是被唐军攻破城池。
武将们带着兵卒,正在驱赶着街道上的民众,要求每家每户都把捡到的招降纸张交出来。
可是现在做这些已经完了,与掩耳盗铃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丞相失神的看着街面上的情况,心中一阵剧痛,觉得百济要完蛋了。
忽然间,城外传来了阵阵喊声。
“城里的百济军民听着,到了今天的劝降时刻了,从今天开始,每天早中晚都会进行一次劝降,
丞相的身躯晃了晃,觉得大脑嗡嗡作响,这唐军的手段也太阴险了吧,竟然能做到出这样的事情。
“快,快扶我上城墙,我要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几名亲兵扶着丞相上了城墙。
城门外不远处,唐军推着一个攻城楼台在城外不远处停了下来。
楼台上有铁皮包裹,还有一个巨大的铁皮喇叭,对着城墙的方向。
朴一天站在喇叭后,扯着嗓子开始讲述了起来。
“百济王城的军民大家好,前两天我还是王城的一名守卫,我家是王城附近村里的,被强行征调来的,我不想打仗,更不想死,所以我做了一名逃兵。”
“我本以为我当了逃兵是可耻的事情,但是现在我很庆幸,庆幸我当了逃兵,唐军对投降的人真是太好了,我在这里顿顿有肉吃,大唐武王殿下还准许我回家继续务农,不追究我的责任”
朴一天情真意切的说着,城上的兵卒都竖起耳朵仔细的听着,听的心中都蠢蠢欲动起来。
丞相伸手揉着脑门,心中不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不战屈人之兵啊。
丞相觉得,只要唐军这样宣传几天,必然会让王城中的军民大乱,那时候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王城攻占。
“都把耳朵捂住,你么你都不许听,不许听!”
丞相歇斯底里的嘶吼着,一帮将领都跟着开始吼起来,让兵卒们都堵住自己的耳朵,不要听朴一天的喊话。
可是耳朵能堵住,但是人心堵不住啊,兵卒们对于堵耳朵的命令更是反感起来,一个个心中都充满了不满。
丞相看着兵卒们的精神状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整个人的精气神儿都没了。
“扶我坐下歇歇,我今天就在城上看看,看看唐军能搞出什么鬼!”
丞相被搀扶着坐下,闭上眼默默的等待了起来。
同样的场景,在百济王城四周的大小营寨前上演。
这些营寨都是为了配合百济王城防御修建的,为的是迟滞唐军的攻击,如果唐军攻城,这些营寨中的兵马就可以袭扰唐军的后方。
正式作战的话,这些营寨是要被先一步清理干净的。
不过唐天一直都是围而不攻,所以这些小营寨也都依然安好。
不过现在这些小营寨就不大好了,被围困了几天之后,营寨中的粮食就见了底。
他们的粮食补给都是依靠百济王城,可是王城几天没有运送粮草过来了,城里的兵卒根本就不敢出城送粮,都怕被唐军半路给劫了。
粮草不够这些小营寨中的兵卒就心慌了,此刻在面对唐军的招降攻势,顿时心中就不淡定了。
几个边缘位置的小营寨,纷纷举起了白旗,出了营寨向唐军投降。
而唐军也会立马将这些投降情况,向其他地方的百济军营传报,以让更多人心思动摇。
朴一天刚说完,一名唐军兵卒就开始对城墙上的百济军,通报起了最新的投降情况。
“刚刚接到消息,边缘的大荣寨,鹿尾寨,苦水寨已经投降,他们的兵卒将受到唐军热情的款待,明天将由他们组团来向大家劝降。”
城墙上的百济兵卒和将领们都是一阵木然,随后兵卒们都用眼神交流起来。
几名将领也是心慌的不要不要的,唐军的话他们虽然不愿意相信,但是心底里还是相信了。
丞相的眼睛猛然睁开,扶着椅子扶手的双手,在距离的颤抖着。
情况已经超出了丞相的预料,要是外围的兵卒逐渐投降,那城里的人心肯定顶不住了。
唐军要是攻城的话,面对战火死伤还能编故事,宣扬唐军的邪恶,宣扬唐军破城之后会屠城,这样就能让大家众志成城。
可是此刻唐军就根本不攻城,反而玩起了心理战,这就让人头疼了,似乎怎么做都不大对。
“该死的唐军,怎么会用这样阴险的招数!”
丞相愤恨的骂了一句,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使劲儿揉着眉心,思索着应对计划。
“让文官们都来见我,这事情必须集思广益了,不然怕是要出大乱子了。”
亲兵们飞快离去,到各个文官家中,请各位文官到城墙上去面见丞相。
很快文官们都上了城,路上听了最新的情况,文官们都暗自咋舌不已。
丞相看着眼前汇聚在一起的文官们,揉着脑门说道:“情况你们都知道了吧,现在集思广益一下,看看怎么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