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仁贵送信,先勇投降
安城,薛仁贵在议事厅中,正听着各路探马送来的消息。
四周一片平静,突厥兵马没有动静,被围困的金先勇所部也没有突围的意思。
“报!将军,抓住了高句丽的信使。”
“速速带上来。”
很快被抓住的信使,满身狼狈的被押送了进来。
两名兵卒踹向信使的膝盖窝,信使噗通一下跪在了地上。
信使畏缩的看了看议事厅中的情形,当看到面色威严的薛仁贵时,信使低垂着头说道:“要杀要剐随你们便,我是一个字都不会说的。”
薛仁贵冷笑了一下,摆手说道:“来人啊,先给他吃上三十板子,看他嘴还硬不硬。”
“是!”
兵卒应了一声,飞快的将信使按倒在地,挥动板子抡圆的打向信使的屁股。
啪啪啪!
一阵抽板子的脆响声,打的信使血肉横飞,哀嚎不绝。
“哎呦!别打了,再打要出人命了,快点停手,我说,我什么都说啊。”
信使被打的再也忍受不住,不等薛仁贵问,就竹筒倒豆子的都说了出来。
“大莫离支派我出来送信,我先去了突厥那里,敦促突厥赶紧出兵援助,可是突厥人背信弃义,根本就没有打算帮我们,还说从来没有订立过什么攻守同盟。”
“我劝说无果,只能转头去找金先勇将军,想要让金先勇将军率军突围,回援王城。”
“可是金先勇将军也拒绝了,说军粮不足,士卒们都食不饱力不足,根本无法突围,还让我带信回去,让大莫离支派军突破防线,救援他们出去。”
“金先勇将军还说,要是再不派人来支援,兵卒们都要弹压不住,都要投降唐军。”
薛仁贵听完信使的话,摸着下巴思索起来。
回忆了一番唐天吩咐的话,薛仁贵觉得金先勇给信使说的这些话,是话里有话。
“似乎金先勇已经有了投降的打算,只是没有那个台阶,不敢贸然投降,殿下料事如神啊,看来可以将殿下的劝降信送出去了。”
薛仁贵起身召集将领集合兵马,很快带着兵马出城而去,向金先勇固守的城池而去。
金先勇听到唐军到来的消息,慌忙在营帐中来回踱步。
“信使应当被唐军抓住了,本将说的那些话,唐军将领应该是能听来的吧,或许他们就是来劝降的,不管了,是生是死都看这一遭了。”
金先勇嘀咕了半天,深吸一口气,快步出了营帐,上了城墙。
站在城墙上,金先勇看着策马而来的薛仁贵,高声喝到:“来将通名!”
“说话的可是金先勇将军?”薛仁贵说着取下了背上的弓箭。
金先勇眼皮直跳,硬着头皮答道:“正是本将,你乃是何人。”
“呵呵呵,我是薛仁贵,奉大唐武王之命,给金将军送一封书信,接好了!”
薛仁贵将缠着书信的箭矢射出,箭矢直飞出去,正正的射到金先勇头盔的翎子上。
金先勇的头皮都炸了,颤巍巍的伸出手,将头盔取了下来,看着插在翎子中间的箭矢,不由得后退了几步。
身边的将领们都是疯狂吞咽着口水,搀扶住了金先勇。
金先勇抖着手将头盔上的箭矢拔下,将信件解了下来,拿在手中仔细的看了起来。
唐天在信中也没有写太多的话,很简单明了的告诉金先勇,投降还有活路,不投降死路一条。
金先勇看完信件,将信件递给了身边的将领,低声说道:“你们都看看吧,看完都说说你们的想法。”
将领们传递了一圈,看完之后都是一阵沉默。
现在已经是死局,王城那边自顾不暇,已经彻底放弃了他们,而突厥估计带着渔翁得利的主意,迟迟按兵不动。
现在城内的粮草已经供应不上,最近都将三餐改成了稀饭,再过上几天,就是连稀饭都喝不上了,眼瞅着就要是要被饿死的节奏了。
“将军,咱们或许可以考虑投降的,总比战死饿死强吧,现在的形势就是这样,再拖下去就更加被动了。”
“外无援军,内无粮草,咱们就是弃子,还不如投降了唐军呢,起码能混上饱饭吃。”
“我也同意投降,再这样下去咱们就要饿的吃人肉了,那时候的场景,可是不敢想象的。”
一众将领们早都没了没了战意,发表完意见后,都向各自手下的兵卒打了眼色。
兵卒们纷纷单膝跪地,一起看向金先勇说道:“将军,投降吧。”
金先勇迟疑了一下,面色凝重的点头说道:“好,那就开城门,向唐军献城投降吧。”
将领们带着士卒打开城门,一队队的高举双手,走出了城池。
“薛将军,我们愿意献城投降,还请你能保证我们的安全。”金先勇孤身一人走向薛仁贵说道。
“只要你们听话,自然能保证你们的安全,来人啊,将高句丽降卒都押下去。”
随着薛仁贵的将领传下,唐军哗啦啦的冲上去,将投降的高句丽士卒都押了回去。
长长的队列向安城方向走去,薛仁贵安排将领领兵驻防,又让人向幽州营州方向传令,调后军前来驻防,谨慎防备突厥人。
命令一道道的传递出去,安排好防务之后,薛仁贵带着金先勇回了安城。
在议事厅中,金先勇长长的叹息了一声,默然坐在了椅子上。
薛仁贵微笑着说道:“金将军也是军中宿将,对当前的形势有何看法啊。”
“败军之将,哪里敢多言战况。”
薛仁贵笑着说道:“我家武王殿下可是爱才之人,因为欣赏金将军是员将才,才会让我等围而不攻,才会写亲笔书信劝降金将军,所以金将军要识时务。”
金先勇心中咯噔一下,面色变得凝重起来。
“这个,我自然知道,为了报答武王殿下的大恩,我愿意带人招降各地州府道,请大军少造杀孽,给高句丽民众一方安宁。”
金先勇说的情真意切,反正已经投降了,不如拉更多人一起投降,还能让民众少受一些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