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认祖归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三叉小说]

徐行之连忙主动朝陆宁儿走了过去,刚靠近,陆宁儿便问道:

“有没有觉得不公平?”

徐行之一愣,心中不禁疑惑,这小姑娘怎么感觉像是知道自己在想什么?

他摇了摇头道:

“想过,但理智上来说,应该不会。说到底还是我自己不够优秀。”

陆宁儿笑着点头道:

“你能这样就很好了,去吧,去收拾东西,跟我下山。”

徐行之一头雾水,收拾东西没错,但为何是跟她下山?

陈亢见此不免笑道:

“师姐,你这样会吓到他的。”

随后对徐行之解释道:

“我们是天都城书院的,一会儿你跟我们走一趟,有些事跟你说。”

说完他又补了一句道:

“与你们何大人有关。”

原本还想拒绝的徐行之听到这个当即便点头道:

“好,你们等我一下。”

说罢便转身往寝室跑去,收拾行李。

而那些高中的十八位进士,此时名字由礼部小吏通传,一时间天都城人尽皆知。

十八匹龙血宝马,由前三甲带头,招摇过市,一路入宫。

跟着陆宁儿和陈亢一起下山的徐行之看着坐在大马上春风得意的两位同窗,说不羡慕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只是这份羡慕并未让他一蹶不振,反而激起了徐行之的好胜心。

同样是何大人的学生,他未必就比张浩和田文宇差。

大不了再等三年就是了。

见此,陈亢有些埋怨的看了陆宁儿一眼。

若不是她,此时徐行之应该也能风光无限了。

陆宁儿毫不在意,反而轻声道:

“官迟早能当,现在正是正念求学的时候,不急...”

下了扶龙山,几乎穿过整座天都城,一行人才终于抵达了书院。

看着眼前明明已是初冬都还未完全凋谢的桃林,徐行之忽然有种莫名的安心感。

因为名落孙山而带来的失落心理,也渐渐平复下来。

特别是当他穿过桃林间的小路来到书院门口时,看到门顶上那块写着‘书院’二字的牌匾后,徐行之整个人一下子便安宁了下来。

他也幡然醒悟,惊讶道:

“书院?金榜上那几个出身为天都城书院的进士,他们...”

陆宁儿点头笑道:

“没错,他们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弟子。”

徐行之一顿,目光中顿时多了些许崇敬。

天都城道院之名他早就知道,那是传承数百年之久的修行圣地,能出那么多进士不意外。

但这书院可就从来没听说过了。

竟然还能培养出一位三甲探花。

进了书院大门,立即就有几位弟子上前迎接。

虽然这些人的年纪都比陆宁儿大,可见到陆宁儿后却一个个恭敬的称她为师姐。

直到跟着陆宁儿和陈亢走进一间书房后,徐行之大概已经有了些猜测。

何大人虽然没有说过他的出身,但入学以及重要典礼时,都会让他们对一幅画像虔诚叩拜。

何大人说那画像中的人是他的先生,更是这天下文脉之师。

徐行之猜测,那画像中的人应该就与这间书院有关。

落座后,陆宁儿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道:

“徐行之,你知不知道传授你学问的何大人他是从哪里学来的本事?”

徐行之抬起头,眼中带着一抹惊讶道:

“你的意思是,何大人也是这间书院走出去的?”

陆宁儿笑道:

“看来你也不傻,没错,你口中的何大人就是我书院开山大弟子,是我的大师兄。”

徐行之闻言大惊,猛地站起身,支支吾吾道:

“大师兄?那你...我...”

“弟子徐行之,见过二位师叔...”

陆宁儿与陈亢相视一笑,点头道:

“大师兄虽然并未正式收你入门,但传道之义不能乱,你叫我们师叔也算说得过去。”

“目前来看,你徐行之极有可能是我文脉一道第三代首徒,所以对你,不管是大师兄还是我们都会很慎重。”

“今天找你来是有两个选择给你,你不妨听听看。”

徐行之闻言恭敬道:

“师叔请讲。”

陆宁儿看了眼陈亢,陈亢会意,说道:

“第一,我们可以让你进入伏龙学宫,给你一个学士之名,留在学宫作为后补,不仅衣食无忧,还能备受尊敬。”

徐行之一愣,有些震惊。

他这两个师叔难道有这么大的能量?连已经确定好的学士名额都能更改?

陈亢继续道:

“第二个选择,留在书院继续读书,三年后再次参加选仕大考。”

陈亢刚刚说完,便听到徐行之几乎是斩钉截铁道:

“我选第二个...”

陈亢诧异道:

“哦?这么肯定?不再想想?”

徐行之摇了摇头道:

“不用,学士之名虽然荣耀,但不是我自己得来的,终究名不正,名不正则言不顺,于心不一,届时己不由心,身便不能由己。”

“何大人常教导我们,心境若不能浩然光明,读一辈子也是个文盲。”

陈亢回头看了眼陆宁儿,两人脸上不约而同的浮上一抹欣慰。

陈亢则忍不住对陆宁儿传音道:

“师姐,你赌对了。”

陆宁儿得意一笑道:

“那是,我看人很准的...”

其实刚刚陈亢说的第一个选择完全就是糊弄徐行之的,就算是他们也不可能去更改已经颁布的榜文。

先不说天子会不会同意,以他们修行浩然正气的心境来说,也不可能去做这种事。

所以看上去是两个选择,其实徐行之只有一个选择。

不过陆宁儿很欣慰,徐行之甚至都没有丝毫犹豫便选择了第二种。

不愧是大师兄看重的人。

————

御书外,北齐天子姜寿站在门口望着天空呆呆出神。

这次大考的结果既在他意料之中,又超出他的意料之外。

意料中是因为看到那些仕子的答卷,不出所料的不堪入目。

第一次大考,这样的结果很正常。

而之所以是意料之外,是他都没想到,进士榜上十八个人,除了五名道院的弟子,七个世家弟子,剩下的竟然全都是陆承安书院一脉的传人。

有天都城书院的,也有陆承安的弟子在外敌开办的学府的弟子。

要知道,陆承安的文脉开创至今才多久?

天都城书院的弟子能考出这么优异的成绩还能理解,何道哉在原阳县开办的官学培养出来的弟子竟然也能考中进士。

足以见得陆承安的文脉对普通人的影响有多大。

若再给他的文脉一点时间,恐怕到时候天下人读的就全都是陆承安的书,说的都是陆承安的道理了。

到那时候,这天下究竟是他北齐姜家的天下,还是陆承安书院的天下?

他这位天子,还算是至高无上的至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