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上钩了
他眼中的锐利审视逐渐被一种深层次的思辨所取代。
林向东描绘的,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是一幅关于未来消费图景的战略宏图。
“闭环生态…飞轮效应…”
沈浩阳低声重复着这两个关键词,像是在咀嚼其蕴含的巨大能量。
“你提到的这几点,确实是构建长期壁垒的核心。但你想过没有,这三条护城河,每一条单独挖深,都需要耗费巨量的资本和时间。同时启动,同时推进,对执行力的要求是地狱级别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可能导致整个飞轮停滞,甚至反向崩塌。”
他的问题极其尖锐,直指模式最关键的风险核心。
超高难度的多线并行运营能力。
这不再是听故事,而是开始深入评估故事实现的可能性。
林向东对此早有准备,他并未回避,反而迎着他的目光,坦然点头:“沈总问到了最关键的点上。这确实是对团队极限的挑战。但我的计划并非齐头并进,而是有清晰的战略节奏和侧重点。”
他再次用手指蘸了点茶水,在桌面上画了一个简单的三个阶段演进图:
“第一阶段,我打算用1~2年,供应链深度整合+渠道验证。 核心是‘练内功’。利用收购的工厂,优先为东升超市及其未来商圈开发自有品牌商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这个阶段,重点是打磨极致性价比的产品,用实实在在的销售数据和用户反馈来验证模式,同时锤炼我们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产品定义能力。
品牌建设初期会侧重于渠道品牌(东超优选之类)的认知塑造。”
“第二阶段用时2~4年,品牌独立与放大。 当我们的产品经过市场验证,供应链运行稳定后,强大的品牌建设将成为核心。
我们将从‘渠道品牌’向‘独立品牌’升级,通过大规模市场投放、建立品牌旗舰体验店、深化品牌故事,来获取品牌溢价。此时,线上渠道将作为重要补充开始发力,与线下协同。”
“第三阶段,是在4年后,生态赋能与平台化。 当我们的品牌和供应链能力足够强大时,可以考虑开放赋能。
例如,利用我们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为其他新兴品牌提供代工服务;或者利用我们的渠道和数据优势,孵化或投资其他互补品牌,真正构建一个品牌生态平台。”
“所以,”林向东总结道,
“看似三线并举,实则是有先后、有侧重的梯度推进。第一阶段,供应链和渠道是绝对核心;第二阶段,品牌拉升成为引擎;第三阶段,生态效应自然显现。资金和资源的投入,也会遵循这个节奏。这最大限度地控制了初期风险,确保了每一步都踩在坚实的基础上。”
沈浩阳敲击桌面的手指终于停了下来。
林向东的回答,展现出了远超其年龄的战略规划能力,和对风险的实际把控思路,而不仅仅是空谈概念。
这极大地增强了他对这个“故事”可行性的信心。
“很扎实的推进思路。”沈浩阳终于给出了肯定的评价,虽然语气依旧保留,
“那么,再说说市场。你瞄准的‘高品质、高性价比’,这个定位看似美好,但实际上非常微妙。价格敏感型客户可能觉得不够便宜,品质敏感型客户又可能对你的品牌信誉心存疑虑。你如何打破这个悖论,精准获取你的核心用户?”
这又是一个极其刁钻的问题,关乎市场切入点的选择。
林向东微微一笑,他知道有钱的人可不好骗。
不过,答案早已成竹在胸。
只见林向东微笑着说:“我们并不试图一开始就满足所有人。我们的核心靶心,是那些正在崛起的新兴城市中产家庭,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家庭。他们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1. 教育程度高,见识广:他们通过互联网和可能的海外的经历,了解什么是好的品质、好的设计,有较高的审美品味。”
“2. 注重生活品质,但精于计算:他们愿意为品质、健康、设计买单,但反感传统的品牌溢价,追求‘聪明消费’,渴望用更合理的价格获得更优质的产品。”
“3. 信任口碑和真实体验:他们深受社交媒体和用户评价影响,也更相信亲身试用和体验。” “而我们的模式,恰恰是针对这群人‘痛点’的完美解决方案。”
林向东语气笃定,“我们用工厂直供和剔除中间环节来满足其‘精于计算’;用严格的质量控制、优秀的设计来满足其‘品质和审美’。
用东升超市和未来商圈的实体体验、无忧退货政策来建立‘信任’;
用一体化的生活方案来满足其‘便捷性’需求。我们不是要在低端市场杀价,也不是要在高端市场硬刚传统奢侈品牌,我们是开辟一个巨大的‘品质性价比’新市场,而这群新兴消费者,正是这个市场最主力的拥趸。”
他顿了顿,补充了更具前瞻性的一点:“而且,金融危机正在教育市场,让更多人重新审视消费主义,回归理性,注重内在价值。我们的理念,恰恰符合这股正在兴起的潮流。现在切入,是天时地利。”
沈浩阳的目光已经彻底变了。
之前的探究、考验,逐渐转化成为一种深刻的欣赏和愈发浓厚的兴趣。
林向东不仅看到了模式,看懂了人心,还精准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他对目标用户群的画像清晰无比,切入策略也精准狠辣。
萧望在一旁听着,心中暗暗惊叹林向东布局的能力,每一步都暗藏玄机,每一个应对都妙至巅毫。
沈浩阳身体彻底靠向椅背,这一次是真正的放松,是一种做出初步判断后的松弛。
他沉默了片刻,仿佛在内心进行最后的权衡,然后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清晰无比:
“林总,你这个‘故事’,讲得非常好。更难得的是,你不仅画出了诱人的蛋糕,还清晰地指出了如何和面、如何烘烤、以及最先邀请谁来品尝这块蛋糕的方法和步骤。”
他顿了顿,给出了最终的初步结论,“它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我很感兴趣……非常感兴趣。”
他没有立刻提商业计划书的事,那已经是下一个环节的必然步骤。
此刻,他表达的是对项目核心逻辑的初步认可。
“谢谢沈总的认可。”林向东不卑不亢地回应,心中巨石稍稍落下,但神色依旧平静。
上辈子,他听过很多类似的忽悠……不,应该是故事。
没想到,自己也能成功忽悠到人。
沈浩阳终于露出了今晚最真诚的一个笑容,他再次举杯,这一次,是面向林向东:
“为了你这个精彩的‘故事’,也为了你描绘的那个‘新生活’,我想,我们确实可以认真谈谈,怎么一起把这个故事,变成现实。我期待你一周后的详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