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向杨主任请教

包间里只有林向东和杨升两人。

桌上摆着几道精致的菜肴,却几乎没怎么动。

茶壶里沏着上好的龙井,氤氲着淡淡的茶香。

杨升穿着得体的夹克,脸上带着些许疲惫,但眼神依旧锐利清明。

他刚陪着郝副市长跑完一天的慰问行程,能抽出时间过来,不仅仅是那块价值60万的手表上,还有林向东自身的‘潜力’上。

毕竟,林向东这么年轻,就搞出了这么大的事业。

值得期待。

“林总,你这突然请我吃饭,可是让我受宠若惊啊。最近可是没少听说你的大名,动静闹得不小。”杨升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语气带着惯有的谨慎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

他消息灵通,关于林向东和东升超市的事情,他一直保持着关注。

林向东笑了笑,亲自给杨升斟茶:“升哥说笑了,我那就是小打小闹,糊口饭吃。哪比得上杨主任跟在领导身边,做的都是关乎城市发展的大事。”

林向东态度谦逊,姿态放得很低。

一番必要的寒暄和互相吹捧过后,林向东放下茶壶,神色稍微正式了一些:“杨主任,不瞒你说,今天请你来,确实是有件事,心里有点没底,想听听你的意见,请你帮我把把关。”

“哦?什么事能让你林总没底?”杨升挑眉,来了兴趣。

他知道林向东不是无的放矢的人。

林向东身体微微前倾,压低了些声音,将“东升商圈”的计划,选择性地、用一种请教和探讨的语气,向杨升和盘托出。

重点描述了项目以现有超市为核心,打造区域商业中心的想法,以及看中周边工业用地便宜、拆迁阻力小的优势。

但他刻意模糊了资金的具体来源和规模,只说是“几个朋友凑了点钱,想试试”。

“……大概情况就是这样。想法是有了,初步的规划也请人做了。”林向东说完,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苦恼和虚心。

“但我毕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规模的实体项目,这里面的水有多深,我心里实在没数。尤其是涉及到土地、规划、还有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环节,更是两眼一抹黑。”

他看向杨升,眼神真诚:“杨主任,您在市里工作,见多识广,站位高,看得远比我们透彻。所以就想冒昧请教一下,以你的眼光看,这个想法到底现不现实?如果真要推动,大概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或者……区里、市里最近有没有什么相关的政策风向?”

杨升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脑子却在飞速运转。

他立刻捕捉到了几个关键信息:项目位置(偏离市中心的老工业区)、核心优势(低成本、易开发)、项目类型(商业综合体)。同时也敏锐地察觉到林向东隐去的部分。

那惊人的筹资速度和规模。

眼神沉吟了片刻,没有立刻回答可行与否,而是以一种更宏观的视角说道:“林总啊,你这个想法,从商业逻辑上看,不能说是错的。利用现有流量进行拓展,控制前期成本,想法很好。”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了些:“但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那片区域一直没开发起来?除了地理位置,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土地性质问题?规划调整的难度?市政配套的缺失?这些可不是光有钱就能轻易解决的。”

他点出的这几个问题,个个都直指要害,是那种民间投资者,最容易忽略却足以致命的关键点。

林向东心中暗赞,这就是他要的效果。他立刻装出受教的表情,连连点头:“杨主任,您提醒得太对了!这些问题,我们确实考虑得不深,光想着地便宜了……那依您看,如果真想推动,该从哪个环节入手比较好?”

杨升看了林向东一眼,心中了然。

林向东哪里是来问“可不可行”的,他分明是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干,是来探路问“该怎么干”的,而且是希望借他的口,了解到官方的态度和可能的捷径。

他斟酌着用词,既不能透露太多内部信息,又能给林向东一些有价值的指引,同时也为自己留足余地。

“这样吧,”杨升身体微微后靠,摆出了些许官腔,

“首先,项目的合规性是第一位的。土地性质必须清晰,规划调整必须符合程序。我建议你,不要急着大张旗鼓,可以先以‘商业考察’或‘投资咨询’的名义,去项目所在的区发改委、规划分局、还有土地管理部门,做个初步的沟通和咨询,探探口风,了解清楚具体的政策和流程门槛。”

“其次,”他压低了声音,“现在市里确实有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的指导精神,尤其是对那些闲置、低效的工业用地。如果你的项目,能够包装成‘盘活闲置厂房’、‘促进区域商业升级’、‘创造就业’的典型,契合了上头的政策导向,那么在某些环节上,或许……会顺利一些。”

他没有给出任何承诺,但“政策导向”和“或许会顺利”这几个字,已经包含了极大的信息量和想象空间。

林向东眼中精光一闪,他要的就是这个!

杨升的话,相当于给他指了一条明路,并且暗示了存在操作的可能性。

“另外,”杨升补充道,语气更加严肃,“这么大的项目,涉及到众多投资者的利益,一定要规范操作。协议、资金监管、公司治理,这些方面都要请专业的律师和会计师团队把关,绝不能出纰漏。否则,好事也会变坏事。”

这话既是提醒,也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撇清关系。

言下之意,我告诉你怎么走程序,但具体操作是你的事,出了问题别扯上我。

林向东心领神会,立刻举起茶杯,以茶代酒:“听杨主任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茅塞顿开!真是太感谢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您放心,一切都按正规流程来,绝不会让杨主任为难。”

杨升也举起茶杯,和他轻轻一碰,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你能这么想就好。年轻人有闯劲是好事,但步子一定要稳。以后有什么政策程序上的疑问,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我可以帮你参考参考。”

这顿饭的目的,双方都已达到。

林向东得到了他想要的官方通道信息和政策暗示,而杨升则在不动声色间,送出了一个顺水人情,维持了这条或许未来有用的关系,且自身毫无风险。

宴席散场,两人客气道别。

坐进车里,林向东脸上的谦逊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静的盘算。

杨升指的路,和他预想的差不多。

不过,他想要从杨升身上,获取更多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