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了解民生
“箜山的石场,码头边最大的群芳青楼。”
“还有呢?”
“没,没了,我只知道这么多。”
“如果让我知道你在撒谎,你就知道什么叫下场了。”李凡冷冷道。
“将人先关起来。”
“是!”
紧接着,李凡快步来到牧船家跟前。
“牧船家,敢问三景码头还有多远?”
牧船家等人肃然,弯腰,敬畏。
“公子,不远了,明天下午估计就能到。”
“好,那咱们改道,不再原计划的位置停靠采购了,直接去三景码头。”
“好!”
“多谢,诸位回去睡吧,放心,有我在,不会有事。”李凡安抚,对于他们而言,这些哀求求饶的人就已经是阎罗爷了。
“是,多谢公子!”
牧船家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带着人连忙下去了,还警告子侄们,以后不要乱传。
而后李凡在甲板上待了一会。
“公子,怎么了?”朱庆上前。
李凡目光深邃:“一个毛贼头目就能知道昌翁,那说明这个人没有那么神秘。”
“至少道上的人都知道。”
“若州府要查,实在太过简单,贼怎么可能能跟官斗?”
“可高水县尉和牧船家都说怎么治都治不完。”
“我在想,是治不了,还是不想治?”
闻言,朱庆神色严肃:“公子的意思是,州府也有份?”
李凡幽幽的看着深不见底的河水。
自古以来,官场就如这水一般。
内战数年,实际上是地方势力的温床,长安和河北集团决战,他们可就太有条件了。
“最好没有吧。”
他淡淡说了这么一句。
“明日靠岸之后,你带两个人,去把这个陆老三带回来,要活的。”
“但不要惊动当地的官府。”
李凡交代,就没把此人放在眼里过,不过蝼蚁,只不过是想要连根拔起罢了。
“是!”
“……”
翌日,下午黄昏时分。
船只顺利抵达三景码头。
李凡一到就被这里的漕运盛况给震惊,码头上的工人至少上千,无比喧哗,忙碌的搬运着货物,师爷一样的人物则记录着什么。
码头停泊的商船大大小小也有上百,这不不算一些捕鱼的的小船木筏。
“公子,就是这里了。”
“这是寿州境内最大的私人码头。”
“那边那一片小镇,里面全是青楼和酒肆,专供过往商人消遣,往北大概八十里不到的距离,就是寿州的州府所在。”牧船家介绍着。
李凡点点头,看着朱庆三人已经下船,混入了人群中消失。
估摸着,近卫营距离这里也不会太远。
“我记得大唐在水上是设有河伯所,对过往船只进行保护,管理和征税的吧?”他打听。“有,但现在就是空架子了,还是战乱给闹的。”
李凡点点头,微服私访是有用的,这些事不会有人往长安报。
一旦报了,就会有官员被追责。
“贞娘。”
“公子。”
“想下去走走吗?”李凡挑眉,估计朱庆这一趟过去至少也要等到下午了,甚至更久,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可以吗?”贞娘杏仁大眼一亮。
“当然。”
“公子,那老朽陪着你们,你们毕竟人生地不熟。”牧船家主动道。
“成。”
很快,一行人下船上岸。
脚刚落下去,就有一大帮人围上来,询问要不要住宿,吃食,以及抬竹轿。
一度让李凡有一种时空穿梭般的感觉,不由哑然失笑,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文化。
随着闲逛,他也渐渐意识到漕运码头,能养活很多人啊!
这里不仅仅有上千劳工在做着搬运的工作,更是因为来往商船衍生出了大量的生意,码头往北绵延三里,全是摊贩,酒肆,客栈等等。
一艘船上往往有很多人,这些人都需要采购或是打打牙祭的,多少都要消费一点。
这放在后世,等量对换,就是一个小型的经济特区。
“这位小兄弟,你这香枣怎么卖?”
“公子,五文钱一斤。”
“来十斤吧。”李凡挑了一家生意差的买。
“多谢公子,多谢公子!”那摊贩激动无比,快给李凡跪下了,赶紧借同行称重,用破布包裹。
在大唐,枣是五果之首,种植遍布大江南北,所以价格不贵,而且也是许多农户的生计。
看着这些地方上的底层百姓如此艰难,李凡这个当皇帝的心里也很不好受,让贞娘特地多付了三十文钱。
而后打听道:“小兄弟,你们这的生意如何?”
“瓜果今年收成如何?”
“回公子,我们这的生意好,收成也不错,但就是卖不出价格,只是靠量挣点辛苦钱。”小兄弟一边装枣,一边满脸笑容回答。
“我记得新帝登基,实行减税了,不知道你们这边实行没有?”李凡试探。
“减了。”
闻言,众人松口气。
寿州刺史的脑袋算是保住了。
但摊贩话锋一转:“不过老话说的好,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啊,朝廷虽然减税,但租赁的价格涨了啊。”
“租赁?”
“什么租赁?”李凡狐疑。
“果树,工具,镰刀,还有这摊位。”
“这些我们平头老百姓哪里有,都是租赁的,需要付钱的。”
“他们一涨,长安的陛下给我们少的钱,就又出去了。”
此话一出,李凡脸色当场一沉。
这特么不就相当于朝廷免的税进了他人腰包么?
老百姓的成本依旧相同,最终还是没有享受到。
这一刻,他算是彻底明白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这些该死的商人地主,想着法的来吃好处。
“那你们现在最重的负担是什么?”此刻的李凡毫无架子,真正走入民间,询问民生,了解民生疾苦,好方便后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