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收诗仙

李白一听,眼神立刻警惕。

“算了,看你也不敢。”

“沽名钓誉,徒有其表,啧啧。”李凡摇头要走。

李白吹胡子瞪眼,他平生最恨沽名钓誉之辈,当即大喝。

“慢,老夫应了!”

李凡眼睛一亮,他丝毫不担心李白耍赖,这等级别的文人最在乎的就是身前身后名。

“很好!”

“我的上句是,烟锁池塘柳。”

“没了?”

“没了。”李凡笑吟吟的。

薛飞等人无不诧异,五个字这么简单,农夫肯定对不出来,但李白这样颇负盛名,连颜真卿都自叹不如的诗人,如何能对不出来。

一开始,李白也这么想,但细细一琢磨,整个人脸色瞬间严肃!

双眼陷入沉思,整个人仿佛从醉酒中脱离了出来一般。

烟锁池塘柳这可不是李凡随口编的,相传是近千年后乾隆皇帝为了测试考生所用。

其五个字正好对应了“火金水土木”,且意境幽深。

二十一世纪,一直没有人能对上来,公认的千古绝对!

就算强行凑出了关于五行的字,但其意境又不行,根本对不上,汉人的文学讲究表面,但也注重内蕴。

李白毕竟是文界诗坛的顶级大佬,一听就知深浅。

他没有马虎,整个人呆立在原地,白发苍苍,然浑浊眸子却不断闪动,就好像每一次的闪动都是汉人文学巅峰的史书在一页页翻动。

李凡没有打扰,而是让人给他拿来纸笔:“天黑之前,为时限。”

说罢,他离开了。

如果今天李白对出来,那他也认。

至少今日之行,估计会流传千古。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

很快,一个时辰过去了。

李凡站在一处楼阁上远远看着这方花园。

李白坐在那里连动都没有动一下,仿佛是入定的老僧,几次拿起笔放在嘴巴,用口水润开墨,想要下笔,却又收了回去。

落叶压在他的肩头,他不知道,认真到极致,双眼仿佛神游。

“殿下,此对好难,微臣才疏学浅,对不出来啊。”

“不知殿下是如何想到如此古怪的对联?”李泌苦笑,有些挫败。

他小时候被称为神童,其当宰相的能力极其突出,文学也是一流,但即便是他,也想不出来。

李凡站在窗口,淡淡一笑。

“一位云游的仙人在梦中告诉孤的。”

李泌微惊,这么奇幻?

李凡又问道:“你觉得李白能对出来么?”

“这个……微臣觉得不好说。”

“这个李白的文学在微臣之上。”

李凡点点头:“天黑了,叫孤。”

说罢,他躺软榻上去了。

两名宫女上前,一人脱靴,一人摇扇子,两个人加起来都没有三十五岁。

“……”

李凡睡了一个好觉,只要不打仗,不奔波,当唐帝国的掌权人还是很爽的。

有一些皇帝太子被礼法束缚,这个时间必须要做某件事,这个女人不能碰,那个行为不能做等等。

但在李凡这,压根就行不通。

再次醒来,是李泌的呼唤。

“殿下,殿下。”

李凡迷迷糊糊睁开眼。

“殿下,天黑了。”

李凡坐了起来,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

“李白呢?”

“还在那儿呢。”李泌笑道。

李凡立刻穿鞋起来,连宫女都不用了,快步带人走了出去。

只见花园里,李白还是那个姿势,满嘴的墨水,他的脚下是一团又一团扔掉的纸张。

别人是无从下笔,他是下了又下,觉得差点意思,又给扔了。

“李太白先生,如何?”李凡笑眯眯的。

李白从出神中回过神来,都没察觉李凡来了,更没察觉天已经黑了。

他苍老而极具文豪气质的脸变的些许难看。

把笔一扔:“你赢了,我输了。”

“但这个对联,老夫一定会对出来的!”他不服输。

李凡咧嘴一笑,暗自意淫,自己也算是在诗词造句上赢过诗仙李白的人了,不知道能不能写进课本,鸿胪寺斗文!

回去让史官记一下。

“无妨,你若真能对出来,我也高兴。”

“不过,明日起,你要到国子监任职了。”李凡露出一个贼笑。

李白虽不服气,但也是愿赌服输之人。

“老夫会去的。”

“但老夫丑话说在前面,若在国子监遇到权贵打压,亦或官僚做派,诸如此类,老夫还是会走的。”

李凡爽快答应,他的治下不可能有这样的事。

“没问题。”

“到时候你会发现国子监和以前已经不同,此次科举也将广纳天下之才,形成璀璨包容的文化,百舸争流,万花齐放,而不是官僚做派成风的局面,也不是官官相护,更不是权贵温床。”

“盛唐文坛,将青史留名!”

李凡声音爽朗而富有磁性,拍了拍他的肩膀,而后负手大步流星离开。

李白浑浊的眸子微微闪烁。

那一句广纳天下之才,非权贵温床,可不是一般人能说出来的。

“李大人,他到底是谁?”

李泌笑呵呵的摸了摸胡须:“你骂的那个人。”

闻言,李白一震,僵在原地。

整个人都没反应过来。

是他?

百姓口中歌功颂德的救世主,文人口中批判的反贼。

他的惊愕不在于害怕,而是……不可置信。

烟锁池塘柳,五个字就已让他刮目相看,知自己骂他,却不处罚,还要招揽,此乃胸怀。

一瞬间,之前的恶感瞬间消失大半。

他望着李凡远去的背影,不由出神。

……

次日。

神武府早议,也相当于就是大唐的早朝了,只不过名义上李凡还是太子,为避嫌,没有去太极殿。

这是大唐权力结构最齐的时候。

不出意外,万众瞩目李隆基的第四道圣旨来了!

按照历代流程,三辞三让是流程,就算是太子也需要这么做,以示礼让,李世民当年也是如此。

但第四次,就可正式领旨,登基称帝。

当高力士领着金色圣旨出现的时候,神武府上上下下所有人都激动,亢奋,期待!

其实神武府早已经在开始准备登基的事了,只是明面上不好说罢了。

但李凡这一次,还是给拒了。

这直接给满朝文武,包括高力士给整懵了。

三辞三让是传统,是礼节,但怎么第四次还拒?

神武府,当场哗然。

“这……”

“怎么回事?”

“不知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