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击溃十万叛军!

双方体量并不在一个级别,三千对两万多人,正常情况,三千人会被瞬间冲垮。

但结果却完全相反。

砰的一声巨响之后。

天地哀鸣,战马嘶吼,甲胄崩碎,无数叛军骑兵争先陷阵。

两万多朔方骑兵如同是一辆庞大的战车,那这个车头瞬间就被撞没了。

三千重甲所过,坚如磐石,以绝对的优势撕裂了骑兵阵。

密集的刀剑砍不穿重甲,但重甲骑兵的长矛却是借着惯性轻松刺穿了他们的防御。

血雾迸溅,落马者不计其数。

两万多骑兵被三千重甲撞停,恐怖如斯。

李凡耳边传来的是无尽叛军的哀鸣和嘶吼,那里面似乎有许多叛军将领在怒吼下令,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改变不了现状。

“合围他们!”

他站在一处刚刚夺下的高地上下令,已经看出这是李豫最精锐的骑兵了,这批人一败,十万大军将石沉大海。

混乱的战场,传令使用了一刻钟的时间才将命令传达,但执行却只用了不足一分钟的时间。

两路轻骑兵以超强机动性摆脱敌军,从左右两翼配合重甲营迂回包抄。

就好像一只雄鹰张开了巨大的翅膀,吃下了对方整整两万多人。

骑兵一旦被困死,那强大的作战力就再也发挥不出来,步卒斩马都能将他们斩到崩溃。

叛军试图突破,但毫无疑问,速度和战力都被碾压。

一波骑兵冲过去,长枪划过,滚烫的鲜血在阳光下闪耀出斑斓的色彩。

砰砰砰……

大片的叛军落马,抽搐吐血。

铁牛,赵北这些人在乱阵中横冲直撞,哪里有纛旗,他们就冲哪里。

一板斧下去,脑袋就跟西瓜似的。

恐怖的战斗力杀的叛军指挥官阵亡率直线提升。

这跟战术没有关系,叛军骑兵以逸待劳,从高冲低,已经占据了太多的优势,但就是打不过,纯粹实力差距。

并且军纪和素养这一块,也不够看。

这若是换史思明来,后方至少数千名督战队,谁退谁死,残忍归残忍,但它有效啊。

同一时间。

南霁云已经杀疯,他率了一万骑深入十里山水,对叛军各地军营的募兵进行横扫,那些所谓的方阵就跟豆腐似的,一撞就散。

骑兵所过之地,摧枯拉朽!

凡敢抵抗者,杀无赦。

没有指挥的叛军们在被冲烂后,开始大规模的溃逃。

而这时候,十六队已经不需要再渗透作乱纵火,转而成为了堵在每条山道上的拦路虎,堵截溃兵。

不久后,离奇发生。

百人队伍,竟将两千人的叛军溃兵给拿下,且比比皆是!

兵败如山倒这五个字从来不是一种夸张形容,而是冷兵器时代的真正写照,主力一败,军阵被破,溃败之风就很难压制了,即便几十万人溃败也就是一瞬间的事。

如香积寺之战这种少数的战争,他终究只是少数。

而大战这么久,李豫从未亲自出面,从未王驾亲征,唯一能鼓舞士气的动作他也不敢,这就注定走向。

这是一场降维打击,屠杀一直持续到了傍晚,都没有结束。

不是因为叛军多坚强,纯粹是人多,镇压,屠杀都需要时间。

天际的火烧云像是被鲜血浸泡过一般,万木千花皆寂,原野上空荡荡的没有一只动物,似乎都感知到了回山深处恐怖的杀气。

一束落日的光辉打在了悲天悯人巨大的西王母石相上,她神韵悠扬,俯瞰着山下。

哪里十里战场,伏尸成堆,血流成河,黑烟冲天。

大量士兵的死亡,终究要有人来承担这个战争恶果。

在大军疏通了一条安全的通道后,李凡率亲卫营进攻西山王母宫。

大本营在山下,而李亨的帅营设在了更为安全的王母宫,要杀他,得先入山口,再破十万大军。

听起来很难,但李凡只用了不足六个时辰。

他以王者之姿降临王母宫。

马蹄下,满是尸体和正在燃烧的叛军的旗帜。

叛军再遭惨败,五千精锐被近卫营打垮。

“跪下!”

薛飞提着一个刚刚活捉的叛军将领,来到近前。

“李豫呢?”李凡冷酷问道。

那将领狼狈,慌乱,颤抖,但拒不回答。

噗!!

李凡一刀,直接斩其头颅,血溅三尺。

“李豫是不可能逃掉的,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将这个小王八蛋给孤找出来!”

“给孤全面搜捕!”

“是!”

近卫营如数出动,开始了地毯式的搜索。

李凡手握望远镜,对山下的情况进行观察。

天马上就要黑了,军事行动的难度将会增加,但好在是叛军已败,基本都进入收尾阶段了。

李亨辛苦打造的数万朔方军被碾压,被击沉,另外的那些后勤人员,募兵几乎都投降了。

只有少数一些知道自己被抓住,铁定要被处死的叛军高层,还带着人在各处负隅顽抗,试图突围。

一刻钟后。

“报!”

“殿下,有一名王母宫的小道士,自称李亨藏在哪。”

李凡放下望远镜:“人呢?”

一名身穿灰色长衣的年轻道士,还不足二十岁的样子,被近卫带来。

李凡挑眉,是有些诧异的,这里的道士居然还没逃。

“你是谁?”

“李亨又在哪?”

“回太子殿下的话,小道王乘风,奉家师之命在此等候,替太子引路。”

“但家师祈求殿下尽量保全王母宫圣地,莫要牵连无辜。”王乘风行跪拜大礼。

李凡点点头,爽快答应。

“没问题。”

“带路吧。”

“但不要耍花样,否则后果很严重。”他警告。

王乘风有些害怕,点点头,而后徒步引路。

这里山路崎岖,起伏不平,最窄的地方只能允许一人通行,许多都是石头和木桩吊起来的路,所以战马无法通行。

李凡也只能下马,带人跟上。

最终,王乘风引路,来到了西山的东侧,这里有着北魏时期的残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