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急赴平卢镇

闻言,四周无不是投去诧异和羡慕的眼神。

不说翰林院了,进了门下省那就是未来的宰相,这不能说是重用了,完全就是青云直上。

从灵武回长安的,这还是第一个如此提拔的。

“臣,多谢殿下!”李泌跪地,行叩拜大礼,对李凡颇为感激,他也没想到自己能得到重用。

甚至没有被怀疑。

李凡笑着摆摆手,他之前正愁文臣这一块人手不够呢,这下送了个顶级宰相过来,算上拿下范阳,这是喜事连连了。

而今就差史朝义的人头,就可以准备回长安了。

“对了陛下。”

“此番臣从灵武逃亡而来,除了投奔殿下,还有一件要事。”

“敢问殿下,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可死?”他严肃看来,立刻进入了臣子状态。

李凡挑眉,摇头:“还没,正在追杀。”

闻言,李泌脸色瞬间严肃。

“殿下,要当心有人来救啊。”

“据我所知自河北被反攻,灵武就一直和范阳保持着某种联系,唇亡齿寒的道理灵武叛贼不是不知道。”

“李亨虽无法左右河北败势,但一旦让他和史朝义这样的人联系上,他一定会资助的。”

“到时候大唐就将陷入东西两面备受牵制。”

“另南有南诏,北有回纥,西边还有吐火罗,他们在叛乱期间一直蠢蠢欲动,和灵武也是来往甚密,我看这些势力都不能信。”

“于戍边国防来说,殿下一定要将河北解决的足够彻底,万不能让人逃离,养虎为患。”

李凡眯眼。

“你的意思是李亨派了人来河北直接支援?”

这个可能太小了,灵武到河北太远了,而且必须走绕路,否则不可能飞过长安,潼关,洛水等地。

“殿下,有这个可能!”

李泌非常严肃,双眼满是睿智:“而今的灵武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根基尚浅的灵武了!”

“李亨趁殿下平叛,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势力。”

“他重用杜鸿渐,崔涟,裴冕之名流,整顿军队,严控内务,培养了大量的骨干。”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凤翔府就养有四百多名幕僚。”

“这些幕僚不做任何参政,专门负责对外出使,替李亨拉拢收买了大量的部落支持,甚至得到了许多军事支持。”

“奚人,靺鞨等等,这些部落一开始受安禄山蛊惑,拥护叛军,但说到底他们都是为了利益。”

“而今叛军已倒,河北被殿下横扫,他们不仅血本无归,而且要担心大唐的报复,而显然,支持李亨就成为下一个更好的目标。”

“此理,对于史朝义来说也是一样的,他显然是整个河北最具有威胁的人。”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凤翔府是愿意照单全收的。”

“我不得不担心凤翔府会通过收买或是其他什么手段,对史朝义进行救援,或是吞并!”

“李亨此人,心思极深啊!”

“……”

长长的一番话,让整个紫薇殿鸦雀无声。

李凡心惊。

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小看历史上的唐肃宗了,打叛军这几年,除了引回纥东进一次,就再没有动静了。

李泌何许人也,又被囚禁在灵武两年,他的话高度可信。

这李亨只怕真有这个能力!

而且的确有这个风险,奚人这么游牧民族死伤多少次,都无法灭绝,收起被子,上马就可以迁徙。

“来人!”

“立刻让南霁云调兵,孤要亲自去增援李光弼!”

他短暂沉默后,果断下令。

李光弼杀史朝义,如杀鸡取卵一般简单,但如果有其他势力干涉,那就不好说了。

叛军的最后一任皇帝,必须要死,残余势力,也一个不能出境!

两个时辰后。

李凡率军出动,上万人骑兵烈马滔滔,风驰电掣一般朝更北方而去,宛如是出笼的猛虎的一般。

也是在路上,李凡陆陆续续收到了前线李光弼的传信。

史朝义逃往雄安城,但实际上他根本没有进城,被一路追杀,也没有那个机会。

他放弃了这座安禄山一手打造的军事要塞,带人继续往北逃窜,其沿途虽然损兵折将,狼狈不堪。

但毕竟是叛军大本营,许多守兵甚至还不知道前线溃败,仍然有许多跟他逃跑。

其大概路线是雄安城,平州,蓟城,从南到东,再往东北。

当李凡收到这样的汇报后,心里咯噔。

他果断下令。

“穿山越林!”

“走最短路线,全速前往卢龙镇!”

“是!!”

……

两日奔袭,战马日行上百里,走的是最难走的路,完全没有跟着驿道去绕,许多将士和战马都因此受了伤。

不眠不休之下,三军人均两马,成功奔袭四百余里,抵达平卢镇的最边缘!

此地已经远隔中原,除了些许风化的土墙以及过往商队扔弃的废物,在这样的边缘地带几乎看不到任何人烟。

苍茫,寂静,荒芜,是这里的代名词。

在大唐,疆域辽阔,但大多数的地方都是没有人烟和官府的,人口主要集中还是在河北,淮南,长安。

李凡率领的军队刚到,先头斥候就遭到了十几头山君的袭击,数名斥候受伤,险些丧命。

好在是李凡带人赶到快,没有出现性命之危。

“殿下,你看,那是渤海!”李璇玑忽然惊呼一声,即便是她曾游历天下,也是第一次到这来。

齐刷刷的目光看去,只见一条欲与天公比试高的大海横立在视线尽头,海浪涛涛,一望无际!

这里也就是大唐的边境,北接燕山,东抵渤海,是前往渤海国的必经之路。

“殿下,史朝义真会逃来这里么?”

“会!”

“要出境,这是他唯二的选择,出燕山可以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汇合,转而联系灵武,形成东西之势。”

“往东,就是渤海国。”

“但孤估计,去渤海国的可能很小。”

“先去搜查一下,而后布防,史朝义应该没有这么快过来!”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