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博陵之议
恒州趋于平静,作战人员的俘虏高达了四万五千人,全是壮丁,十三四岁的都有大量。
李凡没有像对待叛将豪强那样,也没有像李唐历代君王那样玩命的打压。
他施以仁政,下令数万人作为民夫归田,给吃给喝,但需完成拓荒屯田指标,向长安缴纳赋税。
不杀已是大大恩,更何况给吃给喝分田产,比李怀仙这些人不知道好哪里去了。
百姓们俯首称臣,高呼大唐太子万岁。
没人再去相信叛军的话,也没有人再兴风作浪,成为叛军利用的刀。
这一日
“报!”
“殿下,封大人军报,定州听闻恒州被破,多地献城归降。”
“博陵城外,往北之路,惊现大量车马物资,疑是崔氏在大规模逃亡,被我军斥候已经扣下!”
闻言,李凡冷笑:“想跑?”
“晚啦!”
“速传令封常清,让他无需顾及其他,直接进攻博陵城,孤随后就到!”
“放话全州府,谁敢抵抗,杀无赦!”
“所有崔氏要员,一个不许放走!”
“是!”
下完命令之后,李凡迫不及待便要调兵,跟他们算一算总账。
崔氏虽然家族庞大,遍布河北,但其主要根基是在博陵一带,无论是崔光远的第三房,还是崔家主母所在的主脉都在博陵。
其族群重要的祠堂,藏书,田庄,牧场,部曲等等,定州是集中最多的。
这时候,李璇玑忽然赶来了。
“殿下,有情报!”
李凡接过。
打开看了一眼,目光略微肃杀:“这消息,可靠么?”
李璇玑道:“可靠!”
“影密卫的人渗透范阳,花了大价钱从胡人手中买到的消息,史思明为翻盘,再向奚地,同罗,契丹,突厥,室韦等游牧部落借骑兵共三万。”
李凡的眼神冷酷。
“这些狗东西是真不怕死,接二连三的军事支持,真觉得自己是游牧民族,孤就拿他们没办法?”
砰!他重重一拳,砸在了鎏金香炉上。
李璇玑面露一丝无奈,其实也是李隆基留下的烂摊子,对于胡人部落的政策失败,导致了大多数胡人跟长安有恨。
而作为大唐的太子,李凡不愿意割地赔款来获得异族人的军事支持,但叛军可就不管那么多了,为了胜利他们甚至能把自己的女人拿出去。
灵武如此,河北亦如此。
“殿下,斥候的情报还显示,范阳那边有旧兵拓羯一万,卢龙,范阳残余边军一万到两万之间,折中为一万五。”
“算起来史思明的精锐勉强凑齐了五六万人,算上其在幽州各地强行征募的募兵,人数极有可能超过十万。”
“不过,因为六胡州和粟特人的收复和投降,以及河北以安,田,李三人为首的豪强陨落,史思明是绝对养不起这么多军队了。”李璇玑严肃。
李凡点点头,目光深邃:“史思明肯定要来定州救火。”
“博陵崔氏是他最后续命的本钱,河北的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安禄山鼎盛时期都未有重要人物明确表态。”
“现在他们应该更不敢表态了。”
“得抓紧时间先拿下定州,切断其粮草供应,恒州丢失,算算时间范阳是知道了,但要调十万大军增援,至少也还需要七八天的时间。”
“这样。”
“你派人继续侦察范阳的情况,另外差人放出消息,就说史朝义跟孤秘密有往来!”
闻言,李璇玑美眸一滞。
“史朝义?”
“对,你去放消息就成。”李凡将能用上的手段都给用上了,只要能造成对方麻烦。
安史两家人,那可都是出了名的父慈子孝。
“好!”
李凡转头,看向薛飞:“立刻去把高仙芝,李光弼等人全部叫来。”
“是!”
恒州府内,很快指挥使齐聚。
李凡召开高层会议。
与此同时。
远在定州博陵的崔氏也召开了会议。
但比起李凡对河北进攻性,赶尽杀绝的决策不同的是,崔氏已经面临至少两百年来家族最大的危机。
这个古老而庞大,几度压的大唐皇帝喘不过气的家族开始风雨欲来。
封常清先头大军已到,恒州城都没完全拿下来,李凡就敢分兵前来围追堵截。以至于崔氏先收到唐军入境的消息,后才收到李怀仙,能元皓七万大军不足半月就被速推。
他们连反应时间都没有,想要转移,都变的极为困难。
祠堂内。
诸脉代表人物,宗族高层,除了远房来不了的几乎都来了,乌泱泱的一群,其大多数都是一些白发苍苍,腐朽高傲的老头子。
“诸位,家族已至生死存亡之际,你们怎么看?”有老人开口,神色凝重。
“去灵武或是范阳!”有人开口。
“燕军无能,不足为谋,范阳不可去!”
“依老夫道,去灵武,崔涣已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三品,深受器重,前太子一直有意和我等崔氏联络,灵武可护我族安全。”
“咱们还有时间,以万人牙兵开路,举族迁移。”
“诸位!”
崔咕甫突然走出,胡须工整,读书人也,神色严峻而着急:“灵武怎么能去?”
“那李亨犯上作乱,太子之位早就被废,名不正言不顺不说……”
“住嘴!”
“这里有你二房小辈说话的份儿吗?”有老者低喝。
崔咕甫脸色难看,却不得不下跪,苦口婆心。
“诸位阿翁叔伯,事已至此,已无回旋余地,求和才是唯一出路啊。”
“趁现在还有谈判的筹码,至少局面不至于坏死。”
有人坐于梨花椅发出冷哼。
“光远死了,我崔氏万人部曲被屠,你难道看不出来吗?唐太子是要拿博陵崔氏当刀下鬼,在河北立威。”
“咱们退步,他会放过我们么?”
“没错!”
“他玄武门兵变,挟天子以令诸侯,两样事他都干齐了,他跟曹操有何两样,他的圣旨一样没有合法性!”
“小小庶子,崔氏岂能妥协?”
“一旦妥协,崔氏数百年基业将不复存在!”
“……”
崔家高层的意见是一致的,新仇旧恨,已是无法调和,支持谁都不支持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