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赐你三尺白绫
寝宫的门被推开。
阳光打入进去,拉长了李凡挺拔的身影。
被影密卫控制的姜王后脸色苍白,紧抿嘴唇,不敢看来。
李凡神色冷酷:“为何骗孤?”
姜王后被李璇玑监视,偷取寝宫书房重要军令被抓了一个正着,此刻的她也没有了狡辩隐藏的意思。
她砰然跪地,以额贴地。
“殿下,对不起!”
“我是被李怀仙逼的,他从李唐宗亲之中挑到了我,他说他会以一个合理的方式送我过来,要我得到您的信任,作为内应传递消息。”
“否则他就会杀死姜家在定州的遗孤。”
李凡冷淡:“所以你说的那些都是谎言?”
“妾确实见过杨氏,但情同姐妹是假的,那一夜我担心真被送走,激怒李怀仙,所以不得不献媚。”姜氏哭泣。
李凡心寒。
当时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他是相信的,只能说姜氏的演技太好了。
几日相处,没想到都是有预谋的,他就说真有这样的关系,不可能主动逾越那种红线的。
而今再看姜王后的泪水,只觉得虚伪。
“哼,念你是李唐宗室的份上,孤给你体面。”
“赐你三尺白绫,自己了断吧。”
说罢,他离开。
“殿下!”
“妾有罪,姜氏无罪,因河北战乱,他们已经流离失所,求求殿下,能不能救他们一命!”
“妾愿以死谢罪!”姜氏抬头,凄凉落泪。
李凡没有理会,没有怜悯,敢骗他就要承担代价,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
但这时候,李璇玑若有所思,来到他的身旁。
朱唇轻启,理智劝道:“殿下。”“高尚策反不成,恒州铜墙铁壁,倒不如从姜王妃这条线入手试试?”
李凡闻言微微蹙眉。
“殿下,试试吧。”
“我看她也非毒蝎心肠的女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若能戴罪立功,放其一条活路,不是不可,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殿下平叛。”李璇玑再劝。
李凡闻言,杀心渐渐平静。
眼看三尺白绫已经送去,他开口。
“你是怎么跟李怀仙联系的?”
姜王妃颤抖:“他要我搜集消息,想办法送到冀州城外的长中驿站,放于门前枯井。”
李凡闻言冷笑。
叛军猛将都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些工于心计之辈,事实上此人也确实在后来的政坛风生水起。
“想不想活?”
姜王妃闻言止住泪水,因为害怕不断颤抖,连连嗯了两声。
“配合孤,传递一些情报出去,若成,可饶你一命。”
姜王妃愧疚落泪,但却沉默不语。
这无疑激怒了李凡,在挑战他的耐心!
他可不是乱世圣母,长的漂亮就不杀。
这时候,姜王妃大概是感觉到了杀气,道:“殿下,妾若乱传消息,以李怀仙的残忍阴暗,他必杀我姜家遗孤满门。”
“妾不敢!”
“妾骗了殿下,自当该死!”
“妾愿以死偿还!”
说罢,她一咬唇,站了起来,近卫们拔刀。
但她不是想要做什么,而是冲向朱红柱子,想要一头撞死。
李凡淡淡道。“撞吧。”
“撞死了也好。”
“你以为死了,李怀仙就能放过姜家的那些人?”
简洁的话直击要害。
姜燕犹如被施加了定身术法,僵在原地,脸色苍白,继而泣不成声。
“殿下,我……”
她想求救,但不好意思开口。
“杀了李怀仙,天下就太平了。”李凡道。
“殿下,妾愿听从殿下差遣,不求殿下宽恕,只求殿下能救姜家一命,他们是无辜的。”
“……”
一个时辰后,姜燕由李璇玑带人暗中护送,到了冀州城外传递假的情报。
为了足够逼真,达到足够的效果。
李凡甚至拿出了真的情报!
恒州各地的军事调动,李凡全部让姜燕抄了一份真的,让其通过叛军耳目传递出去。
当然,一堆真的只是为掩饰一个假的!
而这个假的,就是唐军粮仓之地。
李怀仙知道其他军事部署,他也不敢率军出动进攻李光弼高仙芝等人。
就算李凡把自己当作诱饵,叛军几次失利之后,李怀心也提高警惕了。
但粮仓那就不一样了。
冷兵器时代,粮仓一旦暴露,那是必定被袭,而且这不需要大军团歼灭,只需要奇袭,放一把火就足够了。
收益极大,而且难度很小。
当年诸葛亮北伐数次失败,极大原因正是这个粮草出了问题。
为了这个突然而临时的机会,李凡紧急叫停唐军数路大军的围攻计划。
一直等到深夜酉时。殿外才响起脚步声。
“殿下。”李璇玑赶了回来,一身青衣随寒风舞动,正是当初李凡送的那身。
“怎么样?”
“殿下,成了!”
“密函一送到驿站枯井,就立刻被一个流民取走,我等并未阻拦。”
“同一时间,驿站还出现了两名不明身份的人,找上姜王后,但她都应付过去了,没有露出马脚。”
说着,李璇玑又道:“他们还让姜王后想办法怀上殿下的子嗣,以谋十年大计。”
闻言,李凡冷笑。
“李怀仙这匹夫倒是考虑的长远啊!你说他有本事吧,他龟缩在恒州,靠焦土策保狗命。”
“你说他没有本事吧,他敢算计孤十年!十年之计都来了,是做好隔黄河而治的计划么?”
“扶持后宫干政,里应外合?”
“呵!”
“可笑之极。”
“等孤逮住你,你就知道什么叫痛苦了!”
“传孤军令,三军即刻进入鹞亭布防。”
“周通负责建造假粮仓!”
“令三路大军原地待命,待叛军一出,城内稍微空虚,两线作战,围攻恒州!”他大喝,对计划很有信心。
粮仓这事就跟阳谋一样,对方心里担心,他也要来。
“是!”
“……”
不多时,三军连夜拔营,兵出鹞亭。
此地位于恒州境内,距离恒州城仅仅六七十里路,沿途有驿道,快马加鞭也就是几个时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