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秘书?
在这一年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建国-亚萍”这家新生代科技公司,也以一种近乎野蛮的姿态,疯狂地生长着。
凭借着“争气一号”那无可匹敌的汉化系统优势,和教育局那份含金量极高的“红头文件”,刘建国的电脑,几乎是以一种垄断的姿态,席卷了整个四九城的教育、科研以及各大政府单位的市场。
亦庄那座原本还略显空旷的工厂,如今已经扩建到了三期,上千名工人三班倒,流水线二十四小时不停运转,生产出来的电脑,依旧是供不应求。
短短一年的时间,“建国-亚萍”,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一跃成为了四九城乃至国内首屈一指的电脑行业巨头。
而公司的年营业额,更是达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数字——三千万!
在这个人均年收入不过几百块的年代,这个数字,足以让刘建国,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首富。
然而,巨大的财富与声望,带来的不仅仅是鲜花与掌声,更有无尽的麻烦与非议。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当刘建国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纸和电视上时,各种各样的举报信,也如雪片一般,飞向了四九城的各个部门。
“……必须严查!此人以个体户之名,行资本家之实,一年盈利数千万,这是在挖我们社会主义的墙角!”
“……强烈建议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财富来源审查!一个普通的退休工人,短短一两年,就能积累起如此惊人的财富,背后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公司的办公室里,高亚萍将一沓厚厚的、从各个渠道收集来的举报信复印件,放在了刘建国的面前,脸上满是忧虑。
“刘哥,这个月,光是寄到市委的举报信,就有三百多封,全是说咱们投机倒把,是新时代的大资本家。虽然上面有领导帮咱们压着,可长此以往,也不是个办法啊。”
刘建国拿起几封信,草草地扫了几眼,脸上却丝毫没有愤怒的表情,反而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苦笑。
他知道,这一切,都不可避免。
在这样一个新旧观念激烈碰撞的年代,他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种“原罪”。
“怕什么,”刘建国将信纸扔回桌上,语气平静地说道,“身正不怕影子斜。咱们一不偷,二不抢,合法经营,按章纳税。他们想举报,就让他们举报去。”
“而且,”他看着高亚萍,笑道,“咱们赚了钱,也不是都装进了自己口袋。这一年,咱们捐给希望工程的钱,有五十万了吧?给老少边穷地区扶贫的款项,也快一百万了吧?国家看得见,老百姓也看得见。几封捕风捉影的举报信,还能翻了天不成?”
高亚萍听着,心里的担忧,也渐渐平复了下来。她知道,刘建国早已未雨绸缪。
但她还是有些不解:“刘哥,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咱们现在这么有钱了,你为什么还是住在那间小小的早餐店后院?连辆像样的小汽车都不肯买?你要是也像那些大老板一样,住进别墅,开上皇冠,也能更好地彰显咱们公司的实力,也能少一些非议吧?”
“那才叫傻。”刘建国摇了摇头,“越是这种时候,咱们就越要低调。我一个退休工人出身,要是真过上了那种奢靡的生活,那才真是坐实了那些举报信里的罪名,是自己往火坑里跳。”
“房子、车子,都是虚的。真正的财富,是得握在手里,别人还抢不走的。”刘建国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沓厚厚的、盖满了红章的地契,脸上露出了一个高深莫测的笑容,“你看,这些,才是咱们真正的家底。”高亚萍看着那沓地契,眼睛都直了。她知道,这一年来,刘建国除了将大部分利润投入到研发和再生产中,剩下的钱,几乎全都用来,以公司的名义,在四九城各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悄悄地置办地皮。
就连她自己,也在刘建国的建议下,将分红的钱,全都换成了这些在当时看来,一文不值的“荒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高亚萍对刘建国的感情,也早已从最初的商业合作,悄然地发生着质变。
她越来越依赖这个男人的远见与沉稳,越来越习惯有他在身边的日子。这种依赖,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合作伙伴关系,变成了一种更深、更复杂的情感。
她甚至心甘情愿地,为他做一些,在外人看来,完全不符合她“高经理”身份的事情。
这天晚上,刘建国要去参加一个由市里领导牵头的、非常重要的应酬。
“刘哥,今晚的应酬很重要,”高亚萍主动拿过刘建国的外套,为他穿上,“让小王去我不放心,我送你过去吧。”
公司的司机小王,技术不错,但人太年轻,在这种大场面面前,容易怯场。
刘建国本想说不用,可看着高亚萍那不容置疑的眼神,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公司的车库里,停着几辆崭新的上海牌轿车。高亚萍亲自驾驶着其中一辆,载着刘建国,平稳地驶入了夜色之中。
车子停在了北京饭店的门口。
门口的迎宾员,早已在此等候。
高亚萍先一步下车,然后快步走到另一侧,十分自然地,为刘建国拉开了车门。
“刘总,您慢点。”
恰好,前来迎接的几个合作方领导,也刚刚走到门口。他们看到这一幕,其中一个略显肥胖的中年男人,立刻满脸堆笑地迎了上来。
“哎哟,刘总!您可算是来了!我们可都等您半天了!”那人说着,又看了一眼站在刘建国身旁,气质卓然的高亚萍,眼神里闪过一抹惊艳,“刘总,您这新来的秘书,可真是又漂亮又能干啊!”
听到“秘书”这个称呼,高亚萍的脸上,没有丝毫的不悦。她只是对着那人,报以一个礼貌而又疏离的微笑,然后,极其自然地,从刘建国手里,接过了他的公文包。
那一刻,她才发现,自己一点也不在意。
她甚至觉得,“秘书”这个称呼,也挺好。
比起那个高高在上的“高经理”,她似乎更享受作为他身边那个唯一能并肩而立、为他整理衣领、为他挡风遮雨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