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公司和工厂地皮都拿下!

孙总经理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那双在商场里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真正的震惊。

其实,他早就猜到,刘建国今天请他吃饭,十有八九是为了地的事。

毕竟,随着“建国-亚萍”这个牌子在四九城越来越响亮,他们那个临时租用的小作坊,早已不堪重负。想要扩大生产,想要更上一层楼,在中关村这片新兴的电子一条街上,占据一席之地,是再正常不过的商业考量。

孙总经理甚至连应对的说辞都想好了。地,可以给,但价格嘛,自然要好好地谈一谈。

可他千算万算,也万万没有算到,刘建国的胃口,竟然大到了如此惊人的地步!

他要的,不是一间办公室,也不是一个厂房。

他要的,是一片足以建立起属于他自己科技王国的广袤土地!

这……这家伙是疯了吗?

短暂的震惊过后,孙总经理那颗精明的商业头脑,开始飞速地运转起来。

他承认,刘建国描绘的那幅“科技园”的蓝图,听起来就像是天方夜谭,是年轻人的痴人说梦。

可……万一呢?

他看着刘建国那双平静而又深邃的眼眸,那里面,没有丝毫的狂妄与虚浮,只有一种洞察未来的绝对自信。孙总经理的心,不由得也跟着活泛了起来。

他知道,如今的中关村,虽然顶着“电子一条街”的名头,但实际上,依旧是一片亟待开发的旷野。除了那几家国营单位和零星的几个小门脸,这里,依旧是冷冷清清,缺乏人气。

上面虽然有心扶持,但雷声大雨点小,真正愿意来这里投资的大商人,寥寥无几。

而眼前的刘建国,却不一样。

他现在可是整个四九城,乃至整个华夏的“大红人”!是官方盖章认证的“英语推广大使”,是白手起家的励志典范!

他的名气,就是一块金字招牌!

如果能把他这尊“大神”请到中关村来,那所带来的名人效应,绝对是无可估量的!到时候,还愁吸引不来其他的商人吗?

至于那个所谓的“大型科技园”……

孙总经理心里冷笑,他压根儿就不信刘建国真能搞成。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把人留住!只要刘建国的公司总部设在这里,哪怕只是个空架子,也足以成为中关村最亮眼的一张名片!

想通了这一点,孙总经理脸上的震惊,瞬间就变成了无比热情的笑容。

他主动端起酒杯,站起身,对着刘建国,郑重地说道:“建国兄弟!不,从今天起,我就叫你刘老弟了!”

“你的这番雄心壮志,说实话,一开始,我是被吓了一跳。但是,我现在想明白了!”孙总经理的语气,充满了欣赏与肯定,“咱们国家要发展,要搞四化建设,就需要你这样有魄力、有远见的企业家!”

“这块地,我批了!”他一拍胸膛,大包大揽地说道,“不光批,我还要给你最优惠的政策!租金,给你算到最低!年限,给你签到最长!”

“我只有一个要求,”孙总经理看着刘建国,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以后,你要是发了大财,可别忘了拉兄弟一把!”

刘建国没想到,孙总经理竟然如此痛快。他知道,自己的名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他笑着站起身,端起酒杯:“孙大哥,你放心。今天你投我以木桃,来日,我必报之以琼瑶!”

两人相视一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这桩关乎未来的大生意,就在这推杯换盏之间,被轻松地敲定了下来。

第二天,刘建国便和孙总经理,正式签订了土地租赁合同。

当刘建国在那份长达五十年的租赁合同上,签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刻,他知道,自己重生以来,最重要的一块基石,已经稳稳地奠定了下来。

做完了这件事,他没有片刻的停歇,而是将中关村总部的筹建工作,全权交给了高亚萍,自己则又马不停蹄地,朝着另一个方向赶去。

亦庄。

这个在后世大名鼎鼎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如今的1983年,还只是一片位于京郊的、人迹罕至的广袤农田。

刘建国骑着摩托车,行驶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放眼望去,除了成片的庄稼地,和几个零星的小村落,再无他物。

他知道,中关村,将是自己公司的“大脑”,是研发中心和总部所在。而这里,亦庄,将会成为自己公司的“肌肉”,成为他未来庞大的生产制造基地!

他直接找到了负责管辖这片区域的乡镇负责人。

负责人姓赵,是个四十多岁,皮肤黝黑,看起来十分淳朴的乡镇干部。

当他听说,眼前这个开着威风摩托车、看起来派头十足的“大老板”,竟然是那个名满京城的“刘大使”时,激动得不得了。

“哎哟!刘大使!您……您怎么来我们这个穷地方了?!”赵乡长搓着手,脸上既是紧张,又是狂喜。

而当他听完刘建国,想要在这里,投资建一座大型电子工厂的宏伟计划后,他更是被这天降的巨大馅饼,给砸得晕头转向。

建厂?

还是大型电子厂?!

这对于他们这个连个像样的小卖部都没有的贫困乡镇来说,不亚于平地起惊雷!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就业!意味着税收!更意味着,他这个乡镇负责人,将会在履历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刘大使!您……您说的是真的?”赵乡长的声音都在发颤。

“当然是真的。”刘建国笑道,“不过,我需要的地皮,可能会比较大。”

“大?大怕什么!”赵乡长激动得一拍大腿,那股子淳朴的农民式豪迈,尽显无疑,“刘大使!您要多大地方?五百亩够不够?不够我再给您批!一千亩也行!”

“至于租金……”赵乡长更是大手一挥,比孙总经理还要痛快,“什么租金不租金的!头三年,全免!只要您肯来我们亦庄建厂,有什么条件,您尽管提!我们乡镇府,就算是砸锅卖铁,也给您办得妥妥帖帖的!”

刘建国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还要激动的乡镇干部,心里也是一阵感慨。

他知道,自己这步棋,又走对了。

他不仅为自己的公司,找到了一个成本最低、潜力最大的生产基地。

更是为这个贫困的乡镇,带来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